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在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人口约达14.1亿人(不含港澳台)。其中,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60‰。这一数据意味着,我国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而2022年民政部测算的数据显示,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人,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一降一升”两个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人口发展新阶段,如何在中度老龄化社会中闯关成功,是当下“中国式养老”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时,即为老龄化社会。200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预  相似文献   

3.
蒙祝 《上海保险》2018,(6):27-29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据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到202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中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  相似文献   

4.
朱江 《上海保险》2011,(12):54-56,64
一、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和总体特点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就称为人口老龄化国家或地区。  相似文献   

5.
陈游 《中国保险》2006,(4):28-31
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处于难关 我国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以3%的速度增加,这意味着每年净增380多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50多万80岁以上的老年人。预计到202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3%,到2040年将占45%,而以此相对的劳动力规模将开始下降,1995年65岁(含65岁)以上的退休人数与职工比为1:10,预计2050年将下降为1:5。这种人口走势预示着我国劳动者数量将相对下降,社会保险缴纳水平也会随之下降,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将相对缩小。  相似文献   

6.
保险深度是指一国(地区)的全部保费收入与该国(地区)的GDP总额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程度和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保险密度是指按照一国(地区)的全部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国(地区)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2006年,我国保险深度为2.8%,保险密度431.3元,世界平均水平512美元。作为综合性指标数据,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对保险行业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老龄人口越来越多,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民养老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他们的大多数还处在靠天吃饭的自然状态,抗灾能力相对较弱,人均收入较低,社会保障不足等等,所有这些影响着农民的养老问题。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的养老水平,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目标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正之 《上海保险》2010,(4):48-48,53
最近,汇丰保险公布的一项有关亚洲地区的调查显示,中国内地民众的储蓄比例居亚洲主要7大市场之最,达到45%,其中银行存款(18%)、股票基金(13%)、保险(7%)及养老年金(7%)。亚洲其他地区分别为韩国(39%)、台湾(37%)、新加坡(34%)、印度(34%)、香港(33%)和马来西亚(25%)。  相似文献   

9.
盖峰 《中国外资》2013,(21):159-159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全球人口约63亿,我国人口约13亿,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9%,近年来我国逐渐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的问题成了全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可以说做好养老服务是我国当前的重大问题,如何使人们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本文将通过对当下养老服务的思考,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异地养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异地养老,这里是指人们晚年养老的生活居住地与其户籍所在地不是同一地区, 也指生活养老所在地与工作关系所在地不是同一地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环境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不再固守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铁饭碗",不少人纷纷走出了家门。随着流动迁移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异地养老现象随之凸现,由此产生的问题也愈加难以忽视,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放长线养老     
目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达到75岁,2030年左右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的平均寿命仍在增长,意味着人类退休以后的寿命不断延长.那么,退休以后的养老金您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2.
一、商业保险介入养老产业的驱动因素1.养老产业强大的需求空间,为保险资金介入养老产业提供了可能我国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0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劳动人口下降;2037年,老龄人口赡养比将达到0.5比1,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人人数未来半个世纪都会保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老龄化社会临近,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据中国国务院首次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其中,60%以上的老人分布在农村,至少达到9000万。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地区假币流通状况分析(一)从侵害对象看,大多为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地区的农民等弱势群体。由于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文化水平偏低、金融知识缺乏,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加之商品劳务交易基本上是使用现金支付,犯罪分子常以收购农副产品等形式蒙骗农民群众,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长期的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决定了居家养老是老龄人口的主要养老方式。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的数据,探究中国家庭规模缩小、老龄人口赡养问题日渐突出背景下,子女居住空间距离与父母居家养老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证分析表明:老龄人口居家养老水平与子女尤其是长子女居住空间距离高度关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反向关系;独生子女居住空间距离仍然在探望可及的范围内;与农村老龄人口比较,城市老龄人口具有更多精神慰藉的养老需求。所以,提高老龄人口居家养老水平,必须为子女探望提供各类便捷条件,充分考虑城乡老龄人口居家养老的需求差异,加速推进智能化养老。  相似文献   

16.
翁小丹 《上海保险》2007,(11):17-18,9
一、医疗保险的基础风险变化分析 1、人口老化和慢性病的患病持续增加 1999年开始,我国就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同时人口老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见表1)。2004年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有1.32亿,共有11个省市的老龄化水平超过这一全国平均值;2005年已达到1.43亿,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增加到21个。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了基于省级层面的人口模型和养老金统筹账户收支模型,并据此预测了未来各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的收支余额。结果显示:(1)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的年度余额和累积余额在未来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在前两个测算时点(2025年和2050年),部分省份存在收支结余,而部分省份存在收支缺口,到测算期末(2075年),所有省份的养老金均存在缺口;(2)人口省际流动对养老金收支平衡将产生一定影响,人口的净流入使养老金收支状况得以改善,反之,人口的净流出导致养老金收支恶化;(3)出生率的降低恶化了各省养老金收支状况,且这种作用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蒋文 《上海保险》2010,(10):41-42
安联集团最新发布的2010年第三期《人口结构变化报告》显示,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到2020年,全球养老金市场仍然有望增长66%,年平均增长率为4.79%;养老金总资产预计将从目前的22万亿欧元增至36万亿欧元。亚洲新兴市场(包括中国、韩国、香港、印度、新加坡、台湾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以及中、东欧地区的养老金资产增速最快。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我国人口分布情况看,农村存在大量的老年人口,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是完善社会保障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我国农村实施互助式养老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互助式养老模式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加以理性分析,最终提出完善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全国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1 44亿,占总人口的11%,预计老年人口总数仍将进一步快速增长.到200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当养老成为一种刚性需求,养老方式引起人们普遍的思考."以房养老"方式能使房屋在提供住所的同时又肩负起养老的功能,应当得到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