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选取1998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四季度货币供给量、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及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季度数据,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研究得出:货币供给、人均可支配收入、房价与贷款利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房价与货币供给、贷款利率呈正相关关系.同时,房价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负相关关系.在5%的显著水平上,房价与货币供给量互为因果关系;在10%显著水平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原因.2010年左右误差修正项ECM重新回到长期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实证检验:2003~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设定相关变量和模型,采用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等方法,对2003年第1季度至2008年第3季度我国国内信贷余额CR、货币供应量等货币政策调控变量,与最终经济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LM1与LGDP、CPI均互为因果关系,△LM2是△LGDP的格兰杰原因,△LGDP是△LCR的格兰杰原因,从而可得出信贷和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利率渠道无效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选取1998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四季度货币供给量、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及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季度数据,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研究得出:货币供给、人均可支配收入、房价与贷款利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房价与货币供给、贷款利率呈正相关关系。同时,房价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负相关关系。在5%的显著水平上,房价与货币供给量互为因果关系;在10%显著水平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原因。2010年左右误差修正项ECM重新回到长期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面对本币升值、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对货币供给压力增加的现状,本文利用1999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2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流入、汇率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显著,且它们间的影响具有长期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货币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星亮  龚勋 《中国市场》2009,(49):47-48
从货币创造机制出发,利用协整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我国货币供给存在内生性;利用各变量的贡献度对比分析,认为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因素对货币供给影响更大,验证了货币供给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6.
货币需求研究是建立货币理论的起点,而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是影响国民经济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文章在深入研究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6年第1季度-2008年第2季度的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对变量进行了筛选,检验了货币供应量和GDP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均衡、错位及其矫正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5-2010年1季度数据,研究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均衡水平、错位程度及其矫正机制。研究发现:长期看,美国经济增长1%、中国经济增长1%、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贬值1%,导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分别增加4.46%、0.81%、0.93%;2005年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导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小幅度增加。中美贸易收支错位的自我修正机制存在,自我修正功能较强。短期看,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升值、我国货币供给减少、美国政府支出增加、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贬值,导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增加。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错位是经常性的,2009-2010年1季度,中美贸易不平衡低于均衡水平。政策含义是:积极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坚持人民币对美元适度升值;策略性地应对来自美国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8.
张鹏 《商业时代》2012,(8):68-69
本文使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M)研究了1998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4季度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和信贷供给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整个样本期内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增长具有负向的影响,但在2005年第2季度的汇率改革以前,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增长则具有正向影响。这符合"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新开放条件宏观经济学对于不同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判断。另外,美国货币政策在整个样本期内均对中国信贷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欢 《商》2016,(4):95+92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直接对我国货币供给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我国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结论表明:外汇储备的变动对货币供给产生同方向的扩张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玉玉 《商》2013,(16):400-400
通过分析2001-2010年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我们发现在我国长期内货币供给的变化与物价和产出的变化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同时货币供给增长率是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增长率的Grange原因,即在我国货币供应量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也能提高物价水平,而且长期内最终表现在物价水平上。  相似文献   

11.
李嘉明  周旋 《商业时代》2011,(19):47-49
本文对现金交易方程进行了改进,并放松部分前提假设,在传统货币数量论框架内,以我国1994至2009年季度数据为样本,运用VAR和ECM模型并辅以脉冲响应等技术手段,对我国一般物价水平、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均衡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动态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轨时期,货币供给的通货膨胀滞后效应比较明显,超额货币供给是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实际产出的变动对物价水平影响有限。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我国长期存在着的超额货币供给,使其在满足实际产出增长所需资本投入的前提下仍然能够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动,从而相应地弱化了实际产出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因此管理此轮通货膨胀,应把控制或回笼货币作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1991年第4季度至2008年第4季度的实际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M0、M1以及实际利率季度数据,利用VAR模型中的Leamer灵敏性检验方法,通过构建不同货币变量和产出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我国货币变量和实际产出变量之间Granger影响关系的稳健性及灵敏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政策变量中,仅M0对消费具有比较稳健的Granger影响,而M1以及实际利率对我国实际GDP、消费以及投资的影响作用都较为灵敏。  相似文献   

13.
杨濮萌 《商业时代》2012,(32):64-65
货币替代受国民收入水平、通货膨胀、汇率稳定性、利率水平及国内金融发达程度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与通货膨胀程度是影响货币替代效应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2005年第3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及利率对人民币货币替代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货币替代率之间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其它因素对人民币货币替代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处理非平稳数据的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法,根据货币供给的相关理论选取变量对我国的货币供给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量存在着正向的影响,而现金存款比率、定期存款比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给量存在着反向的影响,现金存款比率的变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李杰 《价格月刊》2009,(4):48-50,53
对我国2001年~2007年外汇储备及其来源基本情况及外汇储备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的研究表明,外汇储备改变了我国货币的投放方式,加剧了货币投放结构不平衡问题,增加了货币供给的不稳定性.应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将汇率政策纳入最优货币政策框架,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控.  相似文献   

16.
刘砚 《中国科技财富》2010,(16):231-231
央行能否控制货币供给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分析我国央行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在当前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进行分析,必然要涉及到货币供给的过程.在当今金融创新、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更加不易确定,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也失去了以往的稳定性,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通过对上述复杂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不可控性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刘磊  沈亮 《中国市场》2013,(5):53-55
本文回顾了1999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的快速增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新增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最新数据,对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表明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增长具有明显的、递增的正相关作用,且外汇储备已成为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虽然对货币政策的主张不同,但都认为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货币供给却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即货币供给的变量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的.因此,必须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宏观调控政策,培育良性的货币供给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货币化之谜一直是国内外主流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然而相关文献表明在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M2对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出口之间的动态影响与产出效应,相关的结果一致支持货币供给是消费、投资、出口增长的原因,并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外生性的结论,这与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传统观点相反。  相似文献   

20.
以2000年到2013年我国外汇储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我国汇率和货币供给对外汇储备的影响,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得出汇率对外汇储备影响十分显著,而且影响效应持久,货币供给量与外汇储备量成正比。由此得出,调控外汇储备向着更均衡、市场化方向发展,就必须保持汇率的稳定、提高市场化的自动调节灵活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