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1996年1月1日实施新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以来,国际收支统计在数据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国际收支统计已成为国家外汇管理政策制定和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涉外业务的增多,跨境外汇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国际收支统计在维护我国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变得日益重要。最近,我们对基层银行国际收支统计进行了全面核查,发现仍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金融机构间接申报是国际收支申报体系的重中之重。我们近日在对所辖外汇银行国际收支申报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时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银行违规操作以及5个工作日申报的实际困难,使国际收支申报的及时性难以保证。二是落后的数据采集方法造成申报数据失实,使国际收支申报的准确性难以肯定。三是银行代客申报导致申报背离真实的交易背景,使国际收支申报的真实性难以反映。四是银行申报人员责任感欠缺,使国际收支申报的差错难以消除。五是外汇从业人员对申报数据浅层次的分析利用及系统本身的功能缺位,使国际收支申报的监测功能难以发挥。  相似文献   

3.
张倩 《金融纵横》2001,(10):56-56
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制度历经五年的运行,在制度完善和操作规范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进一步满足了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三方面的要求。但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4.
铁军 《中国外汇》2009,(15):19-19
银行作为联系申报主体和监管部门的,纽带,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案中的银行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问题:在大力拓展国际汇兑业务的同时,国际收支申报的管理却跟不上,导致大面积的国际收支数据漏申报。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外汇统计体系有三条线支撑,即国际收支申报统计、外汇收支统计和外汇管理业务数据统计。为了解这“三条线”的运行情况,近期我们深入部分外汇指定银行和基层支局进行了专题调查。从调查情况看,这“三条线”作为目前我国外汇统计监测预警体系的构架,应该说基本上满足了目前的管理要求,但是不科学,不完善、不适应新要求之处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王锐  王丽香 《山西金融》2002,(11):52-52
1.数据来源渠道狭窄,统计方法单一,数据利用率不高。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联网的银行、外汇局申报系统,申报包括企业通过银行的间接申报、银行自身业务的直接申报、直接投资的直接申报和证券投资的直接申报。由此形成了目前我国较为单一的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由于获取数据渠道的狭窄,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不断修订、完善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我国平衡国民经济指标、制定正确的对外经济政策的基础,成为了我国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和有效应对金融风险的手段。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交易内容、交易类型、交易方式日益多样化,跨境投资、金融衍生品等新产品,以及电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新业务层出不穷,这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全方位普及国际收支统计知识,  相似文献   

8.
《南方金融》2001,(12):4-5
记者: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是何时实行的,它有什么意义? 负责人: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是从1996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199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以行长令的形式公布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该制度对推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我国宏观经济监测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强调了进行国际收支申报是涉外交易主体应尽的义务,明确规定凡是通过我国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的行为,都必须进行国际收支申报.  相似文献   

9.
刘丽娟 《河北金融》2013,(11):52-53
国际收支申报数据作为外汇管理工作重要的数据来源,在外汇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更好地满足各项外汇管理工作对国际收支申报数据的需求,切实提高申报数据质量,作者对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国际收支申报业务的流程、数据接口导入内容和影响申报数据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从收付款信息申报、申报信息录入、银行审核、申报内容等六个方面剖析了影响申报质量的因素,对如何提高数据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统一申报影响了各地区国际收支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目前人民币银行卡交易信息由中国银联总公司向外汇局上海分局进行国际收支间接申报,统计在国际收支平衡表旅游支出项下;购汇也由中国银联总公司向工行上海分行统一购汇,工行上海分行负责这一块业务的银行售汇数据的统计,统计在旅游支出项下。这导致实际上产生在不同地区各发卡行的交易  相似文献   

11.
1.间接申报信息事后录入,导致涉外收入数据统计不准确。银行在收到涉外收入款项进行外汇收入业务会计处理时,申报系统未能实现业务数据直接向国际收支申报数据的转换,而是事后制作涉外收入统计表,据以逐笔录入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在统计表的制作和数据录入过程中,申报信息不可避免地出现遗漏、错误,导致银行统计数据统计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4月2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北京召开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十周年座谈会,从而拉开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帷幕。座谈会邀请了国际收支司历任司长、当年参加过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设计的同志及部分在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岗位工作了十年的银行和外汇局代表,共同回顾了十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发展历程。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东荣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首先是按照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原则要求,认真制定出考核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质量的奖惩办法,并依照该办法分别要求辖内外汇银行签订责任书;其次是稳定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人员队伍,由外汇银行遴选,外汇部门建立业务档案,以便加强跟踪管理;再其次是本着“培训上岗、执证上岗、规范上岗”的原则,先后3次采取现场技术练兵与书面业务知识答题等方式,积极加强对外汇银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相似文献   

14.
张莉 《中国外汇》2007,(2):80-82
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是国寐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国寐重大经济政策的出台。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银行、企业、个人均有义务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可以就国际收支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或者普查。《中国外汇》拟从本期起开设“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指南”专栏,希望能够对国际收支统计的具体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并帮助数据使用者了解相关数据背后的经济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申报发展历程的回顾及对现阶段国际收支申报工作存在问题,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开展网上申报,满足国际收支申报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要求,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区并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但其却严格按照IMF规定发布相关的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及信息。本文从历史沿革、法律框架、编制机构、编制原则、编制和发布频率、数据来源及编制方法、数据报送系统等方面,梳理台湾地区国际收支统计的总体框架,介绍台湾地区为采集基础统计数据而建立的国际收支统计制度体系,并从中得出对大陆地区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体系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收支统计是我国国民经济统计四大账户之一,也是唯一的外部统计账户,综合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状况,是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我国于1980年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开始建立国际收支统计体系,但真正意义地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起步于1995年。德国的国际收支统计始于二战以后,领先于我国几十年,体系建设较为成熟。本文将从国际收支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方法、结构体系、核查制度四个方面对我国与德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进行比较,由此得出对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黄小云 《福建金融》2006,(12):43-44
国际收支统计体系作为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的“晴雨表”,早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控宏观经济与预测经济发展的主要决策支持体系之一。本文概述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所取得的进步及当前面临的新形势,阐释目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及高标准的数据要求,对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及高标准的数据要求,是对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前所未有的挑战。7月1日开始施行的《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实施细则》(汇发[2015]27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整合了原有的操作性文件,调整了免申报的限额和范围,简化了电子单据的相关要求并扩大了其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国际收支统计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国际收支现场检查是确保申报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的主要方式,提高统计的科技手段是以后检查工作的方向所在.本文将对国际收支现场核查的方法改进做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