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年县全国著名的蔬菜生产县和标准件生产县。近几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举措,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在新增就业岗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被确定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县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试点县。  相似文献   

2.
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和煤矿下岗失业人员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战略性转移就业,是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也是解决企业用工困难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区按照省、市的部署,全面肩动组织实施了就业培训工程,包括:浈江区贯彻实施“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浈江区煤矿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规划”和“浈江区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方案”。通过广泛的深入宣传发动,加强服务、上下联动,认真做好资金统筹,整合培训师资、按需施教、就业推荐等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八面来风     
《中国就业》2011,(1):60-63
宝鸡市扶风县2000人就业招聘会上"淘宝"11月26日,陕西扶风县劳动力市场冬季就业招聘洽谈会在县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举行,来自县内各乡镇及邻县2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和  相似文献   

4.
易特夫 《中国就业》2008,(11):28-29
湖南省湘潭市是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城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总人口293.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6.8万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该市就业再就业矛盾曾十分突出,高峰时期全市有下岗失业人员1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90万人左右,占农村劳动力70%。几年来,湘潭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积极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5.
201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重点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群体,大力开展“四送”,即“送服务、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服务,有效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6.
1月6日,从永顺县就业中心获悉,该县把就业作为是老百姓天大的事抓紧抓好,积极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并与加快该县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自谋职业一批、援助就业一批、劳务输出一批、新办企业吸收一批的办法,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就业》2008,(4):9-13
一、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总体概况 深圳就业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特区建立之初-1998年,为构建市场就业机制阶段。这一时期深圳经济的发展是以粗放型、速度型、外延扩大再生产为特征,对简单劳动力的需求量极大,户籍居民的就业压力不大。因此深圳就业工作的重心是完善劳动力市场,主要运用市场手段调节就业。第二阶段,1998年-2002年底,为实施保障型就业政策阶段。适应全国解决国企下岗失业人员浪潮,我市全面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主要考虑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2001年我市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就业促进条例》,产生积极就业政策的萌芽。第三阶段,2002年9月以来为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阶段。  相似文献   

8.
一、就业互助协会诞生的导因 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狠抓就业再就业这一民生工程,统筹规划城乡就业,充分落实政策扶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健全各层级的就业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有效的就业服务和援助。“十五”期间,江阳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63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2625个,城镇新增就业2.02万人,实施就业培训累计5.79万人(次)。尽管如此,江阳区作为泸州市的主城区,在解决自有23万非农业人口就业压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之外,还承担了解决市属以上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周边县(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聚集主城区就业的任务,就业压力持续上升,并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高压态势。这就促成了“互助协会”诞生的导因。  相似文献   

9.
《数据》2006,(8):53-53
今后几年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就业供给总量不减,就业压力大。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上年结转的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全部消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仍未就业的人员,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今后3年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还需安置的职工以及辅业改制职工需要分流安置;部分困难地区、困难企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依然存在;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有些还不稳定,存在再次失业的风险。三是新的就业矛盾逐步凸显。主要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入的就业问题进一步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四是劳动力素质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春节期间,安徽省全椒县举办了“一帮一,手牵手,为企业排忧解难”就业援助活动。旨在进一步优化该县招商引资环境,切实解决县经济开发区、镇工业集中区以及农民工创业园用工问题,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吸收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实现以招工促招商,推动该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地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取得显著成绩,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基本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促进就业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12.
余乐 《中国就业》2008,(3):44-46
浙江省安吉县劳动力招聘活动搞得十分活跃。尤其是劳动力交流(招聘)会作为开展劳动力招聘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为该县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精神,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再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该县在开展劳动力招聘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富民之源,安邦之策,和谐之基。自2002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了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积极就业政策。经过几年的实施。产生了重大的政策效应,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据统计。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全国有1800多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灵活就业人员约占40%。灵活就业成为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时期,合肥市GDP年均增长17.9%,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总量位次由全国十五末第18位升至第15位。良好的经济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就业,累计投入就业资金15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困难人员就业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余人,  相似文献   

15.
切实有效地解决下岗失业女工的再就业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南省衡山县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情况的调研,对如何促进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之后的中国就业形势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实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坚持把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坚持把促进就业与改革传统劳动体制相结合,坚持把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及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70年代末的“待业”高峰和90年代末的体制性失业(“下岗”)高峰。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问题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解决就业与失业问题的一些做法,展望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2007,(3):18-20
近年来,根据国家关于加强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些切”建设的要求,南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强化了信息工作,建立了市、区、街、居四级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了就业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加强了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和业务工作规范,建立了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建立并完善了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为下岗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求职招聘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和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8.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创业是富民之源,强国之略。就业问题是全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既面临庞大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压力,如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又面临结构调整、体制改革中历史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还有数以亿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也有外国人来华在华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总量之大、矛盾之复杂,是任何国家和社会以往都未曾遇到过的,如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凸现、形形色色的犯罪问题,大多为无业人员所为。就业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同时还是政治问题,更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和民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时报》日前报道目前,中国的就业形势,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据统计,未来5年,全国将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000万人。但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左右。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求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从今年情况看,下岗人员的数量虽然会有所下降,但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不减。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将超过250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1000万个。[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张建国 《活力》2005,(9):48-48
绥化是一个农业大市、工业小市、财政穷市,纵观绥化市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方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就业形势和社会稳定工作越发严峻。本文仅就绥化市就业再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工作对策,简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