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当前一些会计教科书对会计技能操作的描述和示例不规范,在会计教学中也带来了一些困惑。例如记账凭证空行划线注销、记账凭证的承前页和过次页、年底"结转下年"等,本文将逐一进行分析。一、记账凭证空行划线注销方法记账凭证空行划线注销不规范做法常见于通用记账凭证和转账凭证中。由于这两种记账凭证均有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两栏,在空行划两条斜线(左边借方金额栏一条,右边贷方金额栏一条)注销时,常见不规范做法是左边那条线从借方金额栏最后一个数据下一行开始划到合计行的上一行止。  相似文献   

2.
一、划线更正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六十二条规定,划线更正法即记账凭证编制正确,但记账人员根据记账凭证记账时对文字或数字发生笔误,其可先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画一条红线,然后在划线上方填写正确的记录,记账人员在划线处盖章或签字,以示负责。若是文字错误,只是划销错误部分;  相似文献   

3.
笔者长期从事会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经常与一些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人士交流,在谈到手工会计凭证的填写时,对于几个细节之处存在不同看法,在此提出与财会同行进行探讨。一、关于金额栏空行的划线注销无论是原始凭证还是记账凭证,金额栏均有多行,为有效地防范造假行为,通常要对金额栏的空行进行划线注销。  相似文献   

4.
更正错帐的方法一般有3种:即划线更正法,红字冲正法和补充登记法。一、划经更正法:在结帐以前,发现置帐错误(记帐凭证本身未错),可用划线更正法予以更正。即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面划一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的字迹仍可辨认,然后在紧靠被划去的文字或数字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帐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以示负责。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对于文字差错可只划去错误的部份。例如:把18.647元错记为16.847元,应将16847元全部划去,不得只划去68,如下列所示:18.64746As4TIXXXI一…  相似文献   

5.
程桂花  史丽波 《活力》2006,(6):94-94,96
一、关于记账笔误和账页跳行、隔页的注销与更正 《会计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会计账薄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会计账薄记录发生错误或者隔页、缺页、跳行,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六十条第(六)项规定:“各种账薄按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盖章。”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审计查证工作中,发现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记帐不规范,违反了《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1.某企业1994年度,在几本明细帐的上年结转和日常登记中,由于数量、金额书写错误(当时用纯兰墨水书写),后用碳素墨水改写其中错误的1位数或2位数码。《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中规定:“登记帐薄对发生错误,应将错误的文字或数字划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然后在划线上方填写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受有关部门的委托,对江苏省大丰市较大规模乡镇企业2002年上半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发现,目前不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很薄弱。主要原因是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缺乏严格培训和科学管理。笔者试就发现的记账中不规范操作谈些浅见一、盖章不规范盖章是企业记账人员经常要做的工作。如记账凭证上要盖章,登记账簿发现错误划线注销,在更正处要盖章,启用账簿时要盖章。笔者在检查中发现,有的企业在记账凭证上加盖的是大印;有的在账簿登记发生错误后,虽能按规定划线,并将正确的数字或文字写在划线上方…  相似文献   

8.
在手工记帐方式下,帐簿记录发生错误的更正方法,一般采用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具体是:记帐后,发现帐簿记录有文定或数字错误,而记帐凭证没有错误,可以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记帐后,发现记帐凭证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从而引起帐簿记录错误;或记帐后,发现记帐凭证和帐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可以采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记帐后,发现记帐凭证和帐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可以采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笔者认为,上述有关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荣树新 《财会月刊》2014,(4):123-123
当前一些会计教科书对会计技能操作的描述和示例不规范,在会计教学中也带来了一些困惑。例如记账凭证空行划线注销、记账凭证的承前页和过次页、年底“结转下年”等,本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卢婷 《财会月刊》2011,(3):70-70
(一) 错账更正,是对账簿记录出现错误时的更正,一般情况下视错误原因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适用于凭证上金额和科目有错时。当科目用错时,先用红字做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科目、借贷方向、金额相同但金额为红字的记账凭证以冲销原错误记录,再做一张正确的凭证。  相似文献   

11.
(一)错账更正,是对账簿记录出现错误时的更正,一般情况下视错误原因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适用于凭证上金额和科目有错时。当科目用错时,先用红字做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科目、借贷方向、金额相同但金额为红字的记账凭证以冲销原错误记录,再做一张正确的凭证。  相似文献   

12.
会计手工记账的错误更正,应根据不同的错账情况,分别采用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等不同方法加以更正。各种更正错账方法,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应用范围和更正要求,在一般会计原理教材中均有说明。但各种会计教材及会计制度的说明,都是比较原则和一般化的,有一些问题尚未明确和需要研究解决。一、过账笔误跨月更正不宜采用划线更正法过账笔误是指记账凭证编制正确,但根据记账凭证记账时发生误记。狭义的过账笔误是指记账时发生了数字笔误或者文字笔误。广义的过账笔误是指记账时发生了数字笔误或者文字笔误。广义的过账笔误应当…  相似文献   

13.
会计人员在记账过程中,可能因业务不熟悉或粗心大意等,难免造成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如记错会计科目、记反借贷方向、重记或漏记一方、金额错位或颠倒。当通过对账发现账目不平衡或不相等时,可根据差异数来推理发生错误的可能性,然后据此查找造成错误的原因。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观介绍几种快捷的错账查找方法:一、差额法。记账人员可以根据不平衡或不相等的差额数.在有关账搏中查找与这个差额数相同的数字,以便查明是否重记或漏记账目。二、小数法。用于查找属于“元用分’叫、数发生的错误.为了缩小查找范围,只需将账簿上的“元用分…  相似文献   

14.
《乡镇论坛》2008,(13):40-40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一位姓赵的村干部来信说:我村有一农户,上世纪80年代由邻村迁入我村落户。当时,村委会给他划拔了一处宅基地.并办理了宅基地使用权证。上世纪90年代,该户全家迁入城市。1996年,村委会与当地派出所核对户籍时,其全家户口已经注销。请问,既然户口已经迁出本村,这块宅基地集体是否有权收回并安排其他符合条件的村民使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本位币金额记账。除另有规定外,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户,应当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也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折算。有关外币账户是指以外币结算的债权债务账户,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预收账款等。  相似文献   

16.
一、应收债权贴现的传统会计处理模式 按照原来的会计处理规定,企业在发生贴现业务时,应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照贴现息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照应收债权的原账面价值贷记“应收债权”(如应收票据科目),即在贴现当时就直接将该应收债权从企业账面上注销,而无论办理贴现的金融机构将来如遭到承兑人拒绝付款时是否有权向本企业追索。  相似文献   

17.
樊斌 《财会通讯》2004,(2):63-64
手工条件下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一般分四个步骤:第一步,将资产负债表期初数和期末数记入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同时,将利润表中的本年累计数记人工作底稿栏;第二步,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编制调整分录,并同时将调整分录记人工作底稿;第三步,核对调整分录,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加减调整分录的借贷金额后,应当等于期末数;第四步,  相似文献   

18.
会计基础工作不可放松李鸿印在近几年的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县局的会计工作很不合乎标准。有些会计人员填写记帐凭证要素不全,凭证编号不连续;月未结帐不划红线,没有“本月合计”、“本大累计”字样,有的年终用铅笔结帐,甚至不结帐;更有甚者,对会计凭证,帐簿...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较快,但乡镇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却非常薄弱,所以加强对乡镇企业的会计管理已势在必行。一、存在的问题1.新旧会计科目并用。1993年7月三日会计制度改革后,使用新的会计科目,但目前仍有不少企业新旧会计科目并用,甚至有的完全使用旧会计科目。2.仍有使用收付记帐法、增减记帐法的。1993年7月1日以后,企业记帐一律使用借贷记帐法,但仍有不少企业使用收付、增减记帐法的。3.记帐、结帐不规范。记帐有使用圆珠笔的、记帐文字数字大多数都占满格;结帐余额通栏红线,有的还采用铅笔划线,帐簿上数字随意涂改等…  相似文献   

20.
一、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遵循重要性要求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在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应当遵循重要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