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贞 《现代企业》2004,(6):21-22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十分严重。会计信息失真损害了相关利益人的利益以及企业的信誉,破坏了市场运行的秩序。这些会计信息失真当中一部分纯属违背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会计造假,一部分是由于盈余管理所致。本文在对盈余管理的涵义作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着重论述盈余管理长期存在的经济学分析、利弊分析以及如何有效识别防范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含义盈余管理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盈余管理是指经营者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作出的会计选择。这一观点在西方会计学界得到普遍…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造假,即违反会计管制的违法行为:二是盈余管理。会计造假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而盈余管理是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但无论会计造假还是盈余管理,归根到底都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两方面:一是会计造假,二是盈余管理.会计造假是严重的违法行为,盈余管理是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无论前者和后者,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利用会计准则的弹性空间(例如会计判断、会计估计等)以及信息不对称优势,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修正会计盈余信息的行为。盈余管理行为由来已久,对于企业而言,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可以通过利润平滑手段避免资本市场波动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等),也可能由于盈余管理的存在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导致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进而造成重大损失。经验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大都被过分的开发运用,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论述会计规则剩余控制权是一种经济可行地协调会计规则与会计域秩序之间冲突的工具,然后从会计规则剩余控制权角度重新定义盈余管理,并认为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用来消除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指出治理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不但需要制定反映会计域秩序的会计规则,而且需要设计恰当的机制以保证在执行会计规则时能使会计域秩序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论述会计规则剩余控制权是一种经济可行地协调会计规则与会计域秩序之间冲突的工具,然后从会计规则剩余控制权角度重新定义盈余管理,并认为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用来消除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指出治理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不但需要制定反映会计域秩序的会计规则,而且需要设计恰当的机制以保证在执行会计规则时能使会计域秩序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7.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只要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中存在创新,具有不确定性与风险,会计信息失真就会存在。它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损害了证券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两方面:一是会计造假,这是企业违反会计管制的违法行为:二是会计操纵,又称盈余管理,这是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无论是会计造假还是会计操纵,归根结底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这正是进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天源迪科公司2010年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案例为对象,研究了中国高科技企业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动机、过程与市场结果。发现高科技企业由于其研发支出较大,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同时也不能得到良好的市场反应。提出应该加强对高科技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监管,完善相关审计和披露制度,提高会计信息有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自愿披露会计信息、合理分配会计规则制定权以及进行适度的盈余管理的建议,以期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自愿披露会计信息、合理分配会计规则制定权以及进行适度的盈余管理的建议,以期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与盈余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证监会把今年定为"监管年".随着监管惩处力度的加大,会计造假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这是否可以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基本解决了呢?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除了明目张胆的造假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是为了特定利益.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有意识地干预外部报告,对盈利进行操纵的行为。盈余管理行为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它不仅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判断.而且也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公平、稳定,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更不利于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因此.研究分析盈余管理的各项影响因素.对有效约束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南君 《会计之友》2002,(12):14-15
我国证监会把今年定为“监管年”。随着监管惩处力度的加大,会计造假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这是否可以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基本解决了呢?笔认为会计信息失真除了明目张胆的造假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会计盈余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最典型的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一个公司业绩的最重要、最综合的数据.近年来,有关实证会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问题十分必要,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我国各种类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盈余管理现象,经过盈余管理处理后的会计信息是失真的信息,盈余管理危害了会计信息质量,损害的是相关经济人的利益和企业信誉,破坏的是社会经济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6.
杜利娟 《企业研究》2011,(8):62-62,69
会计不仅为国家服务,更多的是为广大的投资者、债权人服务。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拥有了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企业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初衷是让企业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实际上却构成了管理当局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产生了不良的经济后果。新会计准则遏制了盈余管理,但也给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提供新的盈余管理空间,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提出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提高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公允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及提高公允性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不仅为国家服务,更多的是为广大的投资者、债权人服务.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拥有了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企业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初衷是让企业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实际上却构成了管理当局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产生了不良的经济后果.新会计准则遏制了盈余管理,但也给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提供新的盈余管理空间,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提出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提高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公允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会计体系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相当严重,会计人员因违反相应的会计准则,因提供与事实不符的虚假信息,违法的案例也很多。本文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更是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按照会计规则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是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文章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了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管理目标而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会严重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实适度的盈余管理对企业有利。管理当局可以运用会计政策的选择使得财务报告拥有更多的信息含量,以便更好的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传达公司当前和潜在的财务信息,消除会计信息系统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弊病。本文从盈余管理的理论出发,阐述了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探讨了消除企业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以期为盈余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