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曦 《中国保险》2006,(11):60-63
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均是人口大国,也是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印度学术界爱把中国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究印度经济,我国学术界对中印综合国力比较也情有独钟。本文对两国的银行保险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2.
胡波 《金融会计》2006,(11):22-24,61
支付系统是一国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关乎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印度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这些年经济均飞速发展,GDP增速不相上下,人文、地缘、物产等资源禀赋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印度支付系统的现状与发展》介绍了近年来印度支付系统建设的发展现状、主要进展和发展规划,该文对我国正在建设的支付系统具有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3.
《武汉金融》2007,(7):F0003-F0003
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都很不错,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上调为10.4%,经常账户顺差的预测值则上调到占GDP的将近11%。目前中国经济中供给和需求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4.
我国M2与GDP比率畸高及货币推动力弱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2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该比率越高,经济货币化程度越高,金融业越发达。反之,则经济货币化程度越低,金融业越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M2与GDP的比率不断上升,2004年高达1.85.为世界之最。而2003年,美国只有0.67,与我国经济水平比较接近的印度仅为0.60。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和演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金融应该回归“促进经济贸易发展”这个永恒的宗旨。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地区)反危机、反衰退的认识和行动逐步深化,20国集团成员国表示2009~2010年将分别实施占其GDP总量2%和1.5%的经济刺激计划,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体也表示在较长时期内维持接近零的利率.2009年3月份以来我国部分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投资回暖.消费对经济增长维持平稳的直接推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自一季度高达4.58万亿元的新增信贷。  相似文献   

6.
潘柳松  何逊 《金融纵横》2001,(10):55-56
一、金融和经济结构体制的不对称性,使非国有经济融资艰难 经济结构,由国有、非国有两大板块组成。目前,我国非国有经济对GDP贡献率已达70%,国有经济只有30%。而占我国银行总资产、信贷总资产70%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却全为国有独资,与经济结构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郭峰  孟卿 《金卡工程》2009,13(11):276-276
M2/GDP是常用的衡量一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指标,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相对于GDP的比率M2/GDP不断上升,2003年高达1.63,居世界之首,而同期美国只有0.67,与我国经济水平相近的印度则只有0.6。本文主要从经济货币化进程、金融体制的影响、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虽然从长期看,新兴经济体增长潜力较大,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从中期看,新兴经济体的调整期才刚刚开始,预计调整将经历3-5年的时间。虽然美国经济贡献度占全球经济的四分之一,中国只占不到十分之一,但市场预测中美两国将贡献2014年全球GDP增幅的近一半,面对未知的2014年,国际经济形势需要我们提前把脉,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9.
数字点晴     
《中国信用卡》2006,(12X):72-72
世界银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13%;央行初步预计:今年我国GDP增长将超过10%;我国月度储蓄存款5年来首降;世界银行预计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10.4%;我国最终消费仅占GDP52.1%;前9个月我国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4亿元。[编按]  相似文献   

10.
《甘肃金融》2013,(10):5-5
鉴于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增长减缓和全球金融条件收紧的双重挑战,国际货币摹金组织(IMF)近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中国2013年GDP增长率从7.8%调至7.6%,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从7月份的3.1%下调至2.9%,主因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  相似文献   

11.
赵秦鲁 《税务纵横》2003,(11):22-23
一、对我国宏观税负的理论分析 宏观税负是指一国—定时期(—般为一年)各项税收收入总量与经济产出总量之间的比值。世界各国—般都采用税收收入总量占GDP的比重来表示,公式为T/GDP,T表示税收收入总量,GDP表示经济产出总量。  相似文献   

12.
刘钊 《中国金融》2006,(4):38-39
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古就有“郡县治,则天下安”及“县积而郡,郡积而天下;故县治,天下无不冶”的说法。目前,我国有县级行政区划2861个,县城经济的GDP总量达5.4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50%。但近年求,相对于县域经济的资金需求。金融支持弱化与县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客观上存在县域经济“融资难”与县城金融“难融资”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李欣 《财政研究资料》2006,(15):F0003-F0004
一、财政支出总量的国际比较 我国的财政支出(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社保基金支出+政府债务支出)占GDP的比重从建国以来很高的水平一直在不断下降,到1995年已经降到17.7%(当年财政收入占GDPl7%)。这同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是相联系的。随着提高两个比重战略的实施,到2004年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上升到了27.1%(当年财政收入占GDP26.5%)。但与OECD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还有相当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武汉金融》2007,(4):F0003
服务业落后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结构性偏低,一种是水平性偏低。从服务业占GDP比重来看,目前中国服务业属于结构性偏低。但从水平角度看,2004年中国服务业人均增加值为661美元,比印度的333美元高得多。而且,中国人均GDP比印度几乎高一倍,城市化水平、教育水平等也高于印度。因此,结构性偏低只是中国服务业的外在形态。  相似文献   

15.
谢作诗 《金融博览》2012,(17):38-39
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严重不景气.欧洲债务危机搞得一塌糊涂.美国经济只有1.8%的增长.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新兴经济体也都全面下滑:印度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5.3%,创下近十年来的历史低位。巴西经济几乎陷入停滞,第一季度GDP年增长率仅为08%。南非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27%。世界经济全面下滑.  相似文献   

16.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一国的就业率应与一国的经济增长成正比,而我国目前的就业率却和经济增长成反比。从1998年到2002年,五年间GDP平均增长了7.3%,而2003年猛增到9.3%,2004年是9.5%,今年一季度是9.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反弹得这么快,失业率应该下降才对,但事实上失业率在上升,前几年的失业率是3.4%,今年很有可能超过4.5%。若经济紧缩则失业问题势必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一个主要指标,既可以反映我们国家的经济表现,又可以反映我国的国力与财富。衡量一国GDP增长水平不但要与自己国家历史数据相比还要把本国GDP放到国际大环境中比较,因此,增强一国GDP的国际可比较性也是一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标准之一。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自身鲜明特色的国家,我国现行GDP标准滞后于国际标准,所以平衡好中国特色和与国际接轨的核算办法也成为修订改进GDP核算办法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稳定的回升趋势,国内GDP增幅达9.1%,比上年高0.5个百分点,成为“九五”中期以来经济增长最好的一年。我国经济连续两年实现8%以上高增长,进入一个新的加速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但投资增长过猛,银行贷款增幅短期持续偏大以及2003年10月份后农产品价格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GDP的60%以上,而占用的经济资源只有20%。如何改变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完善金融融资渠道和体系建设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吉林省松原市为例,对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难点进行分析,并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均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不论是其水平值的变化还是其 相对排名的变化,都有重大的研究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选取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作为比较范 围,得到2017年我国人均名义GDP排名为第75位。在进行人均GDP排名跨期比较时,为了保证 跨期可比,本文选取了人口数量较大且各期数据完整的91个国家作为样本,计算我国各年经购 买力平价调整的人均实际GDP排名,发现1960年至2014年,我国在91个样本国家中的排名总体 而言呈快速平稳的持续上升趋势。本文也利用与中国有相似增长逻辑的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所呈 现出的规律外推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发现到2020年,中国仍然能维持每年6%以上 的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到2040年,中国的人均实际GDP将达到美国的60%至70%,相当于日 本、韩国等现阶段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