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意产业集聚的动力主要源于集聚对创意产业产生的促进效应和品牌效应。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是创意产业集聚的理想场所。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创意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集聚化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必须结合实际,加强城市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和城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  相似文献   

2.
创意产业城市集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创意产业在全球蓬勃发展,成为21世纪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综观全球,创意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城市集聚发展趋势,其集聚模式多种多样.根据集聚形成的机制、要素特征、推动主体和空间布局的不同,创意产业城市集聚模式有所不同.与传统产业集聚相比,创意产业城市集聚具有集聚主体的创造性、对"三T"型城市的根植性、知识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相结合以及独特的城市功能.基于创意产业城市集聚论的集聚化发展战略,不仅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通过产业集聚区政策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取得成效。文章通过利用区位熵法的测算,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水平较高,产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呈现中心城区密集远郊区县分散的状态。其中海淀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区位熵2010年达到2.58,属于极高的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本文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指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存在管理模式的低端、网络机制的缺失及转型能力不足等问题,并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网络互动机制及转型的推动机制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能产生集聚效用,从而提升文化创意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纵向延伸、横向延伸以及价值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三链”融合的集聚演化路径,探讨了网络化价值扩散的集聚演化路径,研究了市场拉动和文化推动下的空间演化路径,从法律法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投融资机制、文化创意企业的培育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化往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每个城市都蕴含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底蕴.2005年,杭州提出了以“腾笼换鸟、凤凰涅□”的理念推进结构调整及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本文结合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探讨了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几年的蓬勃发展,宁波的文化创意产业如今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各大创意产业集聚园区.本课题组于2011年对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开展了有关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发放范围涵盖我市五个区县的大部分产业园区,以直接发放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83份,经过审查,确认有效问卷59份,有效率为71.1%.  相似文献   

9.
王江  刘莹 《经济论坛》2008,(4):20-22
创意产业可以说是继工业革命、电气化革命、信息革命后的人类又一次伟大的产业革命.发展创意产业既是参与全球化竞争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促进长沙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长沙城市功能、进一步推动长沙向国际大都市迈进的重要路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价值链与生产网络的角度解析了创意产业集群的概念。并分析了长沙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及其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了长沙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布局是由一系列块状功能区组成,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这些功能区是相关功能主体空间集聚的结果,它们的空间变化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演化.本文通过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的关系以及产业集聚效应对城市空间布局演化的作用机制来阐明产业集聚以及由此形成的集聚效应在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演化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金廖  曾刚 《经济地理》2019,39(3):134-142,161
城市舒适性驱动下的创意产业集聚研究一直是国外城市研究的热点话题,然而国内相关的研究却非常稀缺。文章追溯城市舒适性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构建分析创意产业空间过程的城市舒适性指标体系,试图探讨城市舒适性对创意产业集聚的作用机理。选择南京品牌设计产业作为案例研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估计、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发现城市舒适性理论在解释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动力方面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其中,高等教育、餐饮场所、购物中心、公园、停车场等因子是驱动品牌设计公司在南京老城中心集聚的核心动力。研究一方面证实西方创意阶层的部分结论,如教育舒适性对创意产业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发现中国语境下城市舒适性因子的组成和内涵与西方有着一定的差异,比如夜生活和咖啡文化在中国的语境中不一定适用。因此,城市舒适性研究应着重关注区域差异,发展和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舒适性指标体系和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上海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的地理空间及其集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劲风  高峰 《经济地理》2011,31(10):1674-1679
苏州河沿岸创意产业集聚带是上海创意产业分布最为显著的地带之一。通过分析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的空间分布、集聚驱动机理,探讨作为老工业区的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集聚的规律。研究表明,苏州河沿岸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为创意活动提供了地理空间。创意人员对创意活动区位选择是创意产业园区的主体行为。创意活动集聚从形态模仿、业态选择到生态转型的过程,得益于政策的转向,伴随了创意人员的创造、创意活动之间的联系、企业组织的互动等活动。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与城市生态效率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动态面板及面板门槛模型,从整体趋势、时间效应及非线性结构3个方面分析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差异与城市生态效率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的专业化及多样化集聚会在短期抑制生态效率提升,但长期促进作用显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生态效率的改进效果相比单一产业集聚更为显著;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对生态效率的作用存在门槛效应,两者之间呈现显著倒U型关系,且存在集聚最优值;城市规模对产业集聚与城市生态效率的关系呈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在城市生态经济规划建设中,应加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投入力度,关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根据城市基础条件制定相应的产业转移战略,且不可集聚过度,注重发挥产业集聚对城市生态建设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深圳市域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说明其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Geoda软件测算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进而分析其集聚度与集聚中心。研究发现深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程度并不明显。结合分析结果,针对发展现状,文章结尾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布局可以更加合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集群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途径之一,细致研究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利于指导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厘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在深入解析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建武 《经济师》2009,(3):25-26
创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点子。但创意经济,则决不是简单的点子。当人类社会进入资源紧缺时代,发展创意经济成为人类跳出单一资源型产业发展怪圈恶性循环的有效途径。文章探讨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整合,并分析了当代创意经济的典型案例,以期从中总结一些规律,推动当代创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地区产业的集聚,使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效益得以实现,是最终实现区域产业升级的一个必要途径和重要内容,本文拟对中外学者针对产业集聚所进行的研究进行历史回顾与现状考察。旨在为开展产业集聚理论与实证研究奠定基础。使产业集聚研究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服务于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基因,创意则是它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标志。创意产业园区是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有利于聚集创意产业,有利于孵化创意企业,有利于吸引创意人才。纵观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大致呈现这样的特征: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园区功能类型单一,产业结构契合度不高,区域间分布不均衡。推进吉林省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必须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打造优质特色园区;必须着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积极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造就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新的生产空间组织,1990年代末以来在一些国际著名大都市中发展迅速.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演变、形成机理、网络关系,研究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上海创意产业园区是都市工业园区的伴生与再升级,空间形态上则由黄浦江和内环线围合而成的半环状地带和苏州河沿岸地带,向东北、西南地区地带拓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旧城空间秩序优化、创意阶层兴起并集聚是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驱动力,而园区内部组织的网络关系是维持其运转的支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