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培源  刘雅芳 《经济地理》2020,40(3):216-224
"一带一路"沿线为恐怖活动多发地带。利用空间杜宾模型量化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恐怖活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沿线各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沿线国家恐怖活动和旅游业发展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②恐怖活动对旅游业发展产生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总效应均为负,间接效应更大,即恐怖活动不仅抑制活动发生国旅游业发展,还通过溢出效应对地理邻近和文化相近的国家旅游业产生重要影响;③在次区域层面,中蒙俄-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地区恐怖活动对旅游业的直接、间接和总影响均为负,且南亚-西亚区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最显著。这意味着,构建反恐合作联盟和旅游安全合作机制是应对"一带一路"恐怖活动的必要措施,而南亚-西亚则是该合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张英红 《经济师》2005,(10):139-140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与营销已成为一个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在分析嘉兴市旅游客源市场规模、空间分布规律和游客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对嘉兴旅游客源市场的竞争机制和开发定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嘉兴市旅游业客源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3.
"边界"效应多产生于一些省际交界民族地区,在促进原生态文化保护的同时却又制约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位于湘桂黔交界处的从江县岜沙苗寨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阐释了地域文化、心理防御和农业经济生活"边界"效应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结合这三种"边界"效应,以突破和保护为思路,提出了旅游设施与产品营销升级、有限开发与游客引导、社区参与经营与利益分配等构成的联合驱动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跨越三重"边界",搭建村民与政府、旅游企业及游客沟通桥梁,对其他省际交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亦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设置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沿海城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02-2010年我国沿海53个城市的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旅游发展不仅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还通过地理位置和经济联系等空间传导机制对近距离沿海城市的旅游经济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且通过地理位置对邻近沿海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国内旅游对沿海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大于入境旅游.进而对我国沿海城市旅游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产业地位日益提高。以江西省为例,运用有关旅游乘数和旅游经济效应的相关理论,定量、系统地分析了旅游业在江西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重点研究了旅游业对江西省的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金浏河 《经济论坛》2014,(2):171-175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使空间经济学以集群的微观理论为中心,丰富了经济学研究领域。空间经济学应用机理表现在空间活动成本降低后的集聚力效应和空间区域多样性知识的创新性效应。案例表明,空间经济学具有逆空间效应,具体表现为"逆时空效应"和"逆时光效应",并且有一定的现实应用价值。空间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同样遵循时空转换的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4-2010年长三角25座旅游联盟城市旅游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修正DEA模型测算了城市旅游效率,并运用ESDA-GIS和空间计量模型对旅游效率的空间特征与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旅游总效率呈现提升态势,源于规模效率的不断增强;②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性,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热点区呈现以上海为中心的圈层空间结构,冷点区向赣北、皖南集聚.规模效率的热点区位于赣北、皖南地区,冷点区集中在上海周围;③城市旅游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固定资产和劳动力投入是旅游效率的主要正向影响因子.通过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整合旅游产业链和优化投入要素比例等可有效推动长三 角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1998—2016年的统计数据,首先运用脱钩理论研究了广东省旅游收入与废气排放量的耦合关系;其次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方差分解,分析了广东省旅游收入与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之间的协整关系,从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均衡关系分别求出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对广东省旅游收入的弹性系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旅游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对经济的贡献率提升明显,后期潜力巨大,广东省国内旅游收入与废气排放量在未脱钩和相对脱钩之间交替循环;(2)广东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广东省GDP是广东省旅游收入的格兰杰原因。方差分解显示,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冲击对旅游收入的波动贡献率能够达到55%左右。基于上述理论,生态和经济共同影响着广东省旅游业的发展,结合绿色发展背景提出相关建议,提倡绿色旅游。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宁夏旅游业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科学、客观的评价宁夏旅游业的经济贡献,明确旅游产业在宁夏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宁夏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宁夏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基础上,提出宁夏今后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定位,从而提高宁夏旅游业在全国的竞争力,使之成为西部地区最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是一个开放性、关联性程度极高的新型产业,旅游资源存在明显的组合效应。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进行协作和联合,需要相邻区域的互动发展。以阳朔和荔浦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在深入分析两地互动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县域旅游互动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田里  柯又萌 《发展研究》2023,(10):25-31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专家学者多关注旅游产业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巨大关联带动作用,却较少研究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虹吸效应。将虹吸效应这一概念运用到旅游研究领域,提出旅游虹吸效应概念,阐述旅游虹吸效应的概念内涵,将旅游虹吸效应分为:旅游区域虹吸效应、旅游时间虹吸效应、旅游产业虹吸效应、旅游部门虹吸效应四大主要类型,并分析四类旅游虹吸效应对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协同发展、企业多元化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英 《产经评论》2012,(1):104-110
区域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文章在讨论"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状况的基础上,定义区域旅游资源的概念。分析并指出将区域旅游资源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及由此建立的相应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即所谓的"两分评价法"),对小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存在着局限性。提出对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有效评价的"三分评价法",即将区域旅游资源分成显性旅游资源、隐性旅游资源及辅性旅游资源三大类。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类型很多,有如香港、澳门、瑞士达沃斯小镇等等,本文主要以香港为例对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作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3.
魏芳 《当代经济》2018,(6):54-55
与企业的商誉类似,地区旅游业也具有综合性无形资产,它是地区旅游业在获取游客好感的基础上对未来价值的一种期望,我们称之为地区旅游业的市场效应.本文对旅游资源、旅游经营管理、旅游服务、旅游文化和旅游政策等市场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市场效应的特征,并借鉴企业商誉的评估方法从超额收益的角度提出了市场效应的反映指标,最后依据地区旅游业市场效应的重要性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旅游政策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旅游政策在空间层面的效应是旅游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政策设计与配置的有效性、适用性。基于非平衡推进理论,以省级旅游目的地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各类目的地空间演进规律,研究了政策与空间演进的互动机制。以期揭示政策对空间演进的作用以及空间演进对政策的需求,为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旅游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同一旅游政策在不同的空间作用不同,不同的目的地空间发展需要不同的政策支持;省级旅游目的地空间演变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种形态;旅游政策通过作用于要素资源影响空间结构演化,新的空间结构对政策供给提出新的需求,应当依据各地旅游业发展实际配置引导性旅游政策,谋求地方旅游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我国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了我国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并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法探究各省份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的空间关联效应,所用数据为我国31个省市区近六年的旅游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数据,所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为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检验及LISA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5省市属于"高—高"关联区域,是旅游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对整个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正向辐射效应;西部地区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是新疆和甘肃两地,是"低—低"关联区域的集聚点,需要重点引导和扶持;中部地区则主要属于"高—低"或"低—高"关联模式,桥梁纽带作用凸显。根据以上分析,文章对我国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于维洋 《经济师》2004,(10):247-247
文章进行了秦皇岛市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的关联效应分析 ;旅游收入与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关联效应分析 ;旅游业收入与第三产业中各行业增加值关联效应分析。通过分析定量了解和掌握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 ,为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旅游业依赖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法,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山区为基本分析单元,利用2000—2011年旅游业依赖度、经济增长等多个指标面板数据,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对旅游业依赖度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广东省和山区旅游业依赖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其他三个区域二者关系并不显著;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二者关系成因,发现对旅游业依赖达到一定程度时,旅游业对制造业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荷兰病效应",对技术创新投入水平产生挤出效应,增加政府干预,弱化制度质量,其中阻碍制造业发展是最主要的传导途径,但旅游业发展会促进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水平的提高。最后,结合得出的结论,提出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数字经济对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在城市尺度尚未检验其空间溢出效应及传导路径。为此,融合多源数据构建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集,从时空维度对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对其空间溢出效应、空间传导机制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2)数字经济不仅有利于本地旅游业发展质量的提高,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于邻近城市。(3)在高互联网地区和高市场化地区,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作用更为明显。(4)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旅游市场吸引力和旅游创业活跃度的方式有效激活了市场活力,进而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佳莹  张辉 《经济管理》2023,(6):193-208
要素收入分配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如何优化资本和劳动要素分配结构,是发挥初次分配基础性作用和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课题,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旅游业等新型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与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份1998—2020年的面板数据,深入探究旅游业发展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能显著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并降低资本收入份额,有利于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旅游业发展对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正向作用在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显著;时间异质性分析表明,其正向影响在2008年后开始凸显;分位数异质性分析表明,其正向影响在劳动收入份额较高的分位处更为突出。本文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和旅游收入效应视角,证明旅游业发展能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拓展要素禀赋等相关理论在旅游业等新型服务业中的应用范畴,也能为发挥旅游收入效应在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中的积极作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安徽省16个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首先分析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然后通过空间相关性的检验,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16个市的旅游经济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旅游总人数、代表对外开放程度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及代表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第三产业占比的系数为正,即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代表技术进步的各地区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的系数为负,即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便利程度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这表明并不是所有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因素都是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促进安徽省区域旅游业经济发展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