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肥、农药、农膜,是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是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改革现行的生产资料流通体制对于我国生产建设的发展和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农用化肥的需求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商品经济发展很快。可是,在化肥的经营体制、经营形式,国产农用化肥同进口肥之间的比例关系,市场管理以及销售化肥所需资金等很多问  相似文献   

2.
《中国招标》2008,(18):13-14
3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十项重要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特别就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稳定化肥市场价格等问题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调动农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积极性,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社会生活稳定的基础条件。特别是粮食生产,要抓得很紧、很紧。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正是如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化学工业包括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原材料工业,其中石油化工是国家支柱产业之一。“九五”期间到2010年化学工业将重点发展农用化学品,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加快有机原料、有机中间体、合成材料以及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和建设,搞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关系到我国十几亿人口温饱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问题。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粮食是国家的战略物质,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要把发展农业放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切实保护我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既是粮食安全问题,也是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
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对于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廷山  常博 《山东经济》2012,(1):96-100
农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牵动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脉搏。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年,经历了粮食主产区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农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人们较为关心的问题。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的扩展形式,分析粮食生产资料(农业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成灾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投入现状及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余姚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基础的基础。为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组织化、现代化程度,余姚市按照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目标要求,从2009年开始,规划分三年时间建成16.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建设“两个文明”的必要条件。现代化农业以科技为基本特征,科技已日益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和现实决定因素。农业的支柱产业粮食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的剩余率(剩余率是补偿粮食生产中实耗劳动力耗粮后的剩余量和总产量之比。目前剩余率大于商品率。)、商品率是判断、划分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的主要经济指标。目前中国粮食的商品率仅为30%多,而剩余率已高达76.5%,这说明中国的人口布局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的矛盾已十分尖锐。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这个基础的基础在宏观总量上是十分雄厚的,它允许农村人口可以在60%转移出农业、农村。而现实的城乡人口布局大体上是2:9,80%左右的人口还生活在农区,这使得粮食商品率低下,粮食生产还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粮食的生产方式极为落后,粮食的商品化仅仅是剩余产品的商品化,粮食经济还不是商品经济。这正是中国粮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加强、支持、保护农业不动摇。胡锦涛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确保把支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抓紧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生产粮食的积极性。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  相似文献   

13.
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关系着国民经济全局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是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粮食生产发展的影响如何;要使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应该有哪些政策取向,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状况的启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率先进行改革。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15年来农业的迅速发展,保障了国家建设和基本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改变了农村面貌。  相似文献   

14.
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河南作为我国悠久而传统的农业大省,始终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农产品主产区。新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河南要构建多元农业发展格局,加强粮食核心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拓展农业功能。  相似文献   

15.
广角镜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目前指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仍相当重要和艰巨,各级农业部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随着人民生活全面进入小康阶段,全社会对粮食供给的数理和质量将提出新的要求。此外,农业生产越来越多地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调节,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的粮食生产面临更多挑战。杜青林强调,各级农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从过去的“藏粮于民”、“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地”转变,做到三者并重;进一步加强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畜牧业、…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基础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我国未来几十年内的一个基本战略。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保证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重点鼓励发展农业,政府除了有效利用国内的资金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外,还鼓励外商投资,大力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此改善农业的生产经营条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下,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是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条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全球竞争中确立我国农业的重要位置,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17.
九年来,我州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改革和发展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根据我对全州农村工作情况的认识,对全面地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谈一些想法。一、进一步明确农业在我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李鹏同志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强调说:“从国民经济全局看,稳定经济,首先要稳定农业,把发展农业切实摆到重要位置上。”我州农业在开发柴达木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连年保持较快平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高增长,这其中,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粮食生产形势好转,功不可没。农业基础必须加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  相似文献   

19.
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形势稳中向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平稳发展,农产品供应充足,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但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粮食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生猪价格起伏较大。建议继续压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精准发力提高粮食产能,稳定农资价格,强化生猪产能调控,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成了制约我国农村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农业供给侧管理,一定要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放在重要位置. 第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基础.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导致农民种粮成本高,没有竞争优势.在国外进口粮食的冲击下,农业必然会进一步萎缩,最终粮食安全就会成一个真问题.第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举措.在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必然是农民很辛苦,一年忙到头,产量上去了,但收益低下,弄不好还会亏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