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正>一、前言粮食微生物是指寄附在粮食及其粮食加工品上的微生物。它包括了微生物中的一些主要类群:细菌类中的真细菌和放线菌,真菌类中的霉菌,酵母菌和病原真菌等。粮食在储藏期间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人们比较重视储粮害虫及其危害,而微生物对粮食的危害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微生物虽形体微小,但其数量大、种类多、繁殖快,粮食杂质及粮粒内外都有其存在,分布极广,危害严重。在粮食储藏中,每克粮食带菌量常以万甚至亿计,这是造成粮食发热霉变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21世纪是微生物科学发展的时代。在全球疫情频发、气候变暖、能源紧张、局部战争不断、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粮食和食物安全直接关乎国力、国运。为此,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微生物发展提高到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明确指出“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结合,有利于生态、粮食、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4.
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5.2亿,按人均消耗粮食460公斤计算,需要粮食7亿吨,如何依靠现有14亿亩耕地来满足未来粮食的需要?我们只有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生产更多的粮食和产品,这就要求面向全国国土,广开农产品资源,发展“三色农业”。绿色农业在陆地上依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产食物和纤维的农业。白色农业利用无污染的生物技术进行微生物蛋白和其他生物源生产资料的工厂化生产农业。主要包括:微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和兽药、微生物能源、微生物食品、生态环境微生物清洁剂、食…  相似文献   

5.
粮堆是一个由粮食籽粒、有机杂质、无机杂质、粮堆微生物、储粮害虫、气体成分等多种物质组成的集合体。在保管过程中,所有粮堆的组成成分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最终结果就是导致粮堆发热霉变,使粮食失去食用价值。其中粮食霉菌则是粮堆发生霉变程度的标志。粮堆中的主要霉菌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镰刀菌、毛壳菌等多种菌属,并且不同的菌属对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70年风风雨雨的洗礼,我国综合国力、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影响力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面对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发生巨大变化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需要我们粮食人时刻铭记党的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确保粮食和物资储备的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这也是我们粮食人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需要重点理解的内容之一,也是我们粮食人开展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政治任务和必修课。  相似文献   

7.
夏季是暴雨、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季节,也是各种储粮害虫和微生物孳生危害最严重的季节,每年夏委,粮食系统都把防汛、防虫、防霉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来抓。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今年多雨范围比去年大,降雨量也比往年多,大江大河流域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因此,今年夏季粮食系统安全生产的形势比较严峻。为了确保粮食职工及其家属、国家粮油设施安全度夏,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粮食系统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夏季安全生产,切实加强领…  相似文献   

8.
粮食挂壁是由于粮堆内部湿热传导异常或粮堆与外界湿热传导异常,粮堆内局部水分较高和热量聚集粮食发热霉变形成的.文章分析了常见易发生挂壁的情形及预防措施,主要从仓房防潮性、隔热性、粮食水分变化、储粮微生物及害虫、粮食杂质聚集、异常粮情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粮食的安全水分 储粮环境的相对湿度或粮食的水分活度是粮食能否安全储藏的重要科学指标,这一指标的优点是可以表明粮食上微生物可利用水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生态关系的观点,就是要认识到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之间,水、土、光、热、气等非生物成分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是有连锁反映的。为了增产粮食,就要掌握生态关系规律性,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措施,才能得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否则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甚致劳而无获。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看,我国粮食供大于求,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但从中长期看,我国人口逐年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粮食供给将是偏紧的。因此,我们对粮食问题,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流通,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保持粮食供求的稳定。   一、坚持农业特别是粮食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确保粮食供求稳定,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当前,既要面对阶段性粮食过剩的现实,又要考虑中长期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盐亭县委宣传部胥锡才来稿说: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论种植粮食的根本——土地,或是生产粮食的内在动力——效益机制,还是生产粮食的决定因素——种粮者,以及粮食生产的精神动力——粮食观念,都潜伏着危机,构成了粮食经济的忧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对这些问题,不能不高度重视,不能不研究对策。一是必须坚决纠正忽视粮食问题、轻视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八年丰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对粮食质量安全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人类80%以上的食物仍以粮食为主或由粮食转化而来,所以说粮食质量安全是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然而,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经过种植、培育、收获、收购、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目前,我国的粮食质量管理主体也据此分布在不同的部门,这种分段管理的模式看似有很多部门在管理,实质上各部门都有管不到位、管不好的情况存在。当发生粮食质量事故时,各部门相互推诿现象则时有发生。最近报道的花生油、牛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就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建成  韩毅  文宏  王磊 《齐鲁粮食》2007,(12):36-38
当前,低温储粮已是保证粮食储藏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粮食储藏技术发展方向。低温不仅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延缓粮食品质陈化,降低粮食损耗,还可有效防治储粮害虫、微生物的活动。因此低温储粮无论是对保持储粮品质还是有效控制害虫对粮食的危害,都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储粮新技术。对于平房仓来说,仓外热量向仓内传递的主要部位是屋面、墙体、门窗和地面,其中屋面约占平房仓热量传递的80%左右,仓顶传入的热量是引起粮堆表层粮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平房仓屋面采用保温隔热是降低热量传递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经济》2008,(12):23-23
什么是储粮化学药剂? 储粮化学药剂是指在粮食储藏中,用于防治危害粮食、仓房和储粮设备设施的害虫、螨类和有害微生物的化学药剂。按防治方式和防治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储粮熏蒸剂、储粮防护剂、防霉剂以及空仓与器材杀虫剂等,按其主要成分可分为无机化学药剂和有机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国粮食购销市场化 与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粮 食流通领域需要主渠道 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 主渠道。当今我们所说的粮食安 全是指保障任何人任何时候都 能够在经济上、物质上获得有足 够营养的粮食。也就是说,既要 确保粮食的数量安全、质量安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期间,强调了"四个不能",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任何时候都不能淡漠农村、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农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进程中,进一步深刻认识粮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抓紧抓好粮食工作的自觉性。做好粮食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保障"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资料,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低温储粮可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减少干物质的损耗。从而保持粮食的品质稳定,延长粮食的储存年限。同时可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的繁殖,减少熏蒸药剂的使用,是“绿色储粮”的理想方式之一。利用冬季较低的温度进行机械通风降低粮温,也是达到低温储粮的有效措施。离心式风机虽然具备通风时间短、降温较快等优点,但也存在功耗大,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风能够迅速利用自然的干燥冷空气使粮食降温散湿,在较短的时间内平衡和降低粮食温度和水分,从而保持粮食的品质稳定,同时可抑制储粮害虫和微生物的繁殖和危害。大功率离心风机虽然具备通风时间短、降温、降低和平衡粮食水分速度快,特别是处理高水分粮、高温粮效果明显等优点。但也存在能耗大,安装操作复杂,在降温的过程中也造成粮食水分不必要的损失,过低的粮食水分影响了粮食的品质,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为解决这一问题,青岛市城阳区粮食储备库2007年开始探索轴流风机降温、保水实验,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粮食政策综述及供求形势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两年来,随着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有关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文件下发,我国粮食政策和粮食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面深入了解这些变化,对我们搞好粮食工作和粮食经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此,现就当前的粮食政策、供求形势及特点做一下简要的归纳和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