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陆良县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库整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索县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快速衔接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更新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项目调查、结果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研究得出的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库整合的方法为:区别对待耕地质量非突变区和突变区,非突变区采用属性传递实现分等数据库中耕地质量等级信息与二调数据库中耕地图斑的有效挂接;突变区进行耕地质量重新评定。研究以陆良县为例验证了此方法,验证结果显示,数据库整合前后,陆良县县域耕地质量等别比例和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相对稳定。研究结论:这是一种既能保持对原分等成果的继承性,又能保持分等成果现势性的数据库整合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云南省129个县(市、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以此方法获得的与二调时点相一致的分等成果可作为后期分等成果年度更新的本底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科学合理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是加强我国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依据,探讨科学有效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检验与更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河南省温县为例,基于已有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参照农用地分等技术方法,从指标数据更新、指标体系变更及评价参数调整三个方面出发,设计4种方法对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进行检验与更新,通过对比检验结果探讨各方案的合理性,提出影响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4种方法中,方法三更能实现对已有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合理性进行检验的目的,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更能体现分等因素选取原则,且该方法检验更新后的等别状况更能体现研究区耕地质量实际状况。[结论]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确实存在历史遗留误差,对其进行检验与更新对于开展更加精细的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原始数据现势性不足,指标体系适用性不够,有待进一步更新调整,以提高评价成果准确性;三调调整的评价参数在各评价区域中是否普遍适用,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1)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其等别个数与相应等别保持不变;(2)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未发生根本变化;(3)耕地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研究结论:基于本文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下的评价结果,既继承了原成果的评价体系,又体现了成果的现实性和准确性,符合当地耕地质量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惠阳区的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更新提出了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的设计模型和方法,可供今后的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工作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实现我国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双管理的转变,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和土地整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分等过程中的技术、方法是土地整治评价的基础;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和工作目标,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提供了方向,并为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撑;农用地分等成果与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成果相结合,可实现补充耕地的等级和数量不低于被占耕地的等级和数量,补充的耕地与其他耕地集中连片的原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质量和数量的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研究耕地质量等级监测中的县域土地利用系数更新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本底数据,兼用调查与统计数据,重新评定最大标准粮单产,以逐级修正法更新综合土地利用系数.结果表明:综合土地利用系数更新结果整体趋势升高,数据变化平稳,平均值与统计数据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在农用地分等成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下,运用逐级修正法对县域土地利用系数进行更新,过程快速便捷,结果科学合理,适用于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保持耕地质量分等成果的现势性,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对耕地质量分等成果的应用需求。以江苏省高邮市为例,在确定年度更新耕地的基础上,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年度更新耕地的质量进行了等别评定和建设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增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与全市平均水平、周边耕地相当,平均质量等指数略低于周边耕地水平,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质量建设耕地建设后的质量高于新增耕地、全市耕地平均水平,自然质量等提升1个等级的比例为7.82%,达到了质量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索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快速衔接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推进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GIS辅助与自动化等方法。研究结果:在不考虑分等因素更新的基础上,结果传递法和参数传递法传递结果和精度一致,可以较好地实现分等与二调成果的快速衔接,但是结果传递法数据整理过程要远远小于参数传递法。参数传递法可以实现分等因素更新情况下的成果衔接。研究结论:结果传递法和参数传递法为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与二调成果的快速衔接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福建省顺昌县2010年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以及其耕地与粮食状况统计,以粮食安全为切入点,对耕地需求做了初步预测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顺昌县确保粮食安全耕地面积为15473.89hm~2,大于折合后现有标准耕地面积10916.12hm~2,存在5119.06hm~2标准耕地缺口。表明顺昌县在2010—2020年期间耕地数量不能确保粮食安全。耕地需求预测以耕地质量为指标基础是科学的,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预测方法简便,更贴切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目的:研究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剖析农用地分等过程及其产生的各种成果的内涵,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找出可应用的农用地分等成果。研究结果:综合运用tαj、jβ、CL值和调查得到的二级区作物最高产量,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用来计算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自然质量等指数和自然质量分既可用于划定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也可应用于耕地占补平衡规划,用于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和现有低产耕地的改造或整理。  相似文献   

11.
关于耕地数量与质量平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建立耕地的数量、质量占补平衡新机制的目标、措施和方法.结果表明:耕地基准面积应作为考核区域耕地数量、质量是否平衡的指标;依据不同等别的农用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即不同等别的农用地以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主要的可比性指标,确定农用地等别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储备库,实行先补充、后使用的机制,耕地储备库按基准面积统计管理,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时必须先取得耕地储备库的指标;采用标准样地对比法评定建设占用耕地、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等农用地宗地评估,可以弥补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比例尺过小、难以实地定界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县级农用地分等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对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信息化管理.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县级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在系统设计中,采用面向对象的VB.Net编程语言,对MapGIS进行二次开发,同时藕合Access数据库,实现农用地分等和成果管理等功能模块,该系统为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新的模式和手段.通过对黑龙江省巴彦县农用地分等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符合规程,结构设计合理,系统运行稳定,可以显著提高农用地分等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实现对分等成果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我国现行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有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地分等》和农业部的《耕地地力评价》,因两种耕地质量评价实施部门的不同,在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过程的开展和评价成果的应用都不尽统一,进而造成两种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在国家土地管理和指导农业生产工作上互不链接。[方法]为了探寻两种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将辽宁省法库县作为研究区域,以国土部门和农业部门耕地质量评价的已有数据和图件成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对比分析法和GIS叠加分析法探寻两者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结果]两种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在同宗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表达的不一致以及优劣耕地位置分布上的重合度低。[结论]两种耕地质量评价成果的"等""级"差异的原因:农用地分等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在确定评价工作目标、指标体系和评价数据来源上均不统一、不同步。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有效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补充完善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法。研究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对研究区基本农田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运用名特优农产品喜嗜典型元素分析法,确定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案。研究结果:温县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后不仅面积增加了37 hm2,调入的基本农田利用等、肥力、环境健康、地化综合质量都大幅提高,有益元素N、P富集区面积大幅增加59.30 hm2和185.61 hm2,有害重金属元素Pb的2—3级富集区面积大幅减少195.45 hm2。研究结论: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是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重要工作;整合成果丰富了耕地综合质量的内涵,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讨经纬坐标网格法建立标准样地体系的技术路线,以及标准样地体系在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农用地质量监测与分等成果动态更新、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的划分和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结合佛山市农用地分等的有关数据对两种方法建立的标准样地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坐标网格建立标准样地体系可以有效解决现行方法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综合运用现有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建立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丘陵山区耕地整理的背景和特点,从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4个方面选取7个指标,建立了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并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为典型研究区,运用农用地分等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当前现有的成果数据,在GIS平台下,将农用地分等图、"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坡度图等综合叠加分析,提取评价单元及其属性信息进行潜力评价。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指数及其潜力分区图与野外调查实际相比,结果能较好反应该区的实际情况。研究结论:该评价方法既立足于丘陵山区耕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具有充分利用现有成果数据的特点,能为区域耕地整理及其项目选择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土地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研究——以南城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以南城县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南城县近三年内增加或减少的耕地做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并与2011年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成果进行对比分析2011-2013年南城县耕地质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用地评价理论体系日趋成熟,发布了农用地分等技术规程,构建了基于农用地自然、经济和社会要素的评价技术体系,为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由于农用地分等技术规程是基于区域平衡与结果可比性制定的,确定的评价单元比较具象、选取的评价指标比较普适、指标值测算量化度不够,由此开展的耕地质量评定难以体现耕地地块在空间上的质量差异。鉴于此,基于耕地质量分等因素在地理实体上呈现的空间异质性,研究了耕地质量分等因素空间异质性表达和标准化方法,并以黄陂区2017年度全域耕地为评价对象进行了实证,表明该方法更科学、合理和精准,可有效指导微观尺度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用标准样地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目的: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标准样地能代表其所在小区域耕地质量特征,对设定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标准样地进行监测,结合农用地分等结果,可以掌握该范围内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基于此探索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研究方法:用标准样地结合遥感、GIS等手段构建体系。研究结果:给出基于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初步框架。研究结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的实现是国土资源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国土资源部日前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将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严控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后3个月内,要按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和有关要求,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要综合运用土地变更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到实地,划定边界,设立标志,统一编号,落实到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