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辽宁棕壤耕地质量评价及障碍因素类型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土壤类型为基础,选取土壤管理、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剖面性状、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等6个方面14个指标对辽宁棕壤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分析主要障碍因素基础上,根据障碍因素组合类型的不同对辽宁棕壤耕地进行质量障碍因素类型分区。[方法]采用模糊数学法和层次分析法,利用障碍度模型对辽宁棕壤耕地质量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分析棕壤耕地质量障碍因素类型分区。[结果](1)辽宁棕壤耕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分别占棕壤耕地总面积的21.49%、59.18%和19.33%,耕地质量等级以中等地为主;(2)障碍因素组合类型共14种,根据障碍因素不同划分为3个耕地质量障碍因素类型区,即有机质障碍类型区、灌溉能力障碍类型区、质地障碍类型区,分别占棕壤耕地总面积的86.45%、10.75%和2.80%。[结论](1)针对障碍因素类型分区,提出各区以障碍因素为主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从而保证粮食生产;(2)文章从耕地土壤类型角度研究耕地质量障碍因素类型分区及其利用策略,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研究提供新视角,为耕地资源分区利用与管护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低产田面积广、潜力大,在目前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而各项基本建设占用耕地总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加强中低产田的治理,提高耕地生产率,是促进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过去划分中低产田,是按各县市及全国农作物平均单产为指标划分:低于全国平均单产水平的为低产田,高于全国平均单产水平的为高产田。但这种划分方法只能得出“区”的概念,而不是“田”的概念,同时,全国用同一个指标不符合我国地域环境条件差异悬殊的特点。为便于制定中低产田区域开发治理规划和因地制宜的对不同类型中低产田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土壤普查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中低产区和中低产田的概念,并对中低产田进行了类型划分,指出中低产田治理的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探讨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编制《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服务。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将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鄱阳湖平原岗丘类型区、赣中丘陵盆地类型区、赣周边丘陵山地类型区等3个工程类型区,环湖圩田平原、河网平原、河谷盆地、岗地低丘、红砂岩类丘陵、丘陵低山等6种工程模式。研究结论: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主导限制因素和土地开发整理目标的确定,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提供基础,为规范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低产田改造是我国粮食产量尽快跃上“第二个台阶”的关键措施。本文仅对几种主要划分中低产田的方法进行简要评价。一、产量指标法:主要根据国家农业生产统计资料,以粮食播种面积亩产量、亩耕地粮食产量或亩耕地农产品产量为指标,采用平均产量上下浮动一定数值或专家评定的方法确定中产田的上限和下限,按此上、下限划分高、中、低产县(或乡),把高、中、低产县(或乡)的耕地面积累计作为高、中、低产田的面积。例如,以各省(市、区)粮食平均播种面积亩产为中位数,上、下各浮动50公斤作为划分高、中、低产县的指标,全国高、中、低产县耕地面积比为2.9∶3.9∶3.2。该方法目前应用最普遍,其优点为:①资料易得,简便易行;②便于行政部门指导中低产田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5.
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影响因素与粮食产能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耕地质量构成要素对粮食产量影响,探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途径和方法。[方法]文章选取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内近10年来的土地资源调查、农用地分等、耕地地力评价、粮食产能核算等多项成果数据,以4.645 0万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建立了耕地质量单因素变化及因素指标组合与粮食产能关系曲线,测算了多模型影响下耕地质量因素改变量对粮食产能的影响大小。[结果](1)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各指标分级变化会引起粮食产能改变,总体上,当耕地所处的环境因素改善后,粮食产能将不断增加,因素指标分级对粮食增产能力的影响大小各不相同,11个因素的理论最大增产量和平均增产能力排序大致相当,但最大与最小间相差约8倍;(2)自然质量分充分体现了因素指标组合状态,四次多项式是表示耕地质量因素组合与粮食产能最佳关系模型,即随着自然质量总分提高,标准粮产量提升值呈现"倒S"型变化,即自然质量总分每变化0.01个单位,标准粮提升或降低78.15kg/hm~2。[结论]该文成果为粮食核心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力评价的耕地利用类型分区研究——以沁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耕地地力科学合理地定量评价,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是实现耕地差异化保护、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文章以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及综合指数法,对沁阳市耕地地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耕地地力空间地域分布特征与规律。根据地力评价结果,结合沁阳市实际,划定了具体耕地利用类型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沁阳市一、二、三级地力耕地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之和为76.7%,而地力较低的四等地、五等地合计占23.3%,说明耕地地力在整体上处于中上等水平,但仍有较多中低产田需要开展地力培育。耕地地力较高的一级地、二级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沁阳市南部,而较低的四级和五级地则分布在市域东北部。结合实际,将耕地利用类型划分为5个不同分区,分别为北部低山丘陵粮、林、果干旱区,中北部洪积冲积平原蒜、姜区,沁河河滩四大怀药区,中南部冲积平原粮食高产区及中东部冲积平原环城菜、粮、果区。  相似文献   

7.
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粮食供给是最重要的因素。我国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潜力。   1.资源潜力   目前,全国尚有 2.47亿公顷可利用草原,南方有 0.47亿公顷草山草坡、 0.13亿公顷宜农荒地、 0.033亿公顷沿海滩涂及 0.02亿公顷内陆水面有待开发利用。据估计,这些土地充分利用,可生产 660亿公斤粮食及饲料粮。我国现有耕地中,高产的一二等地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22%左右,中产的三四等地占 41%,其余为低产田,根据已有的经验,改造 1公顷中低产田,平均增加粮食生产能力 1875公斤,改造中低产田的粮食增产潜力在 1000亿公斤以…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粮食产出能力、粮食增产潜力以及气候因素三个维度和16个具体指标构建了中低产田改造地区优先排序的指标评价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八大区域中低产田改造的优先排序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区、东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是我国中低产田改造的优先考虑区域;西南区、华南区和西北干旱区可以考虑在区域内的重点地区进行局部改造;黄土高原区和青藏区中低产田改造有必要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增产因素分析与区域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40多年业粮食生产跨上7个台阶,粮食增产的潜力在于科技的进步,改造中低产田,开垦宜农荒地,提高复种指数等,在地域生产布局上应充分发挥产大于需类型区粮食的生产优势,特别是东北,黄淮海,长江中游三大余粮区,挖掘产需趋向平均类型的生产潜力,提高产小于需类型区粮食的自给水平。提出了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经过努力,本世纪末,我国粮食能再增产5000万吨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区与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全国范围内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空间分异特征,并进行潜力类型区的划分,有助于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域与时序安排,针对性提出整治潜力实现的行动路径与政策举措。[方法]文章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为基础,从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经济可行性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并利用多因素空间聚类分析法划分潜力类型区,识别潜力挖掘的限制性因素与实现路径。[结果]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空间差异显著,高值区多分布在华东和东北地区,低值区多为西南和青藏高原区;将全国整治潜力类型划分为11个一级区和34个二级区,优先整治区多分布在我国华东地区,暂不适宜区多分布在西南和青藏高原区。[结论]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普遍较高,各个地区应根据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制定分区分类差别化整治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河南省气候、植被、土地等因素,将全省划分为不同的自然类型区,从各个自然类型区中选择12个典型县市对其实施的退耕还林进行有效性分析。通过将输入输出指标数据代入模型后,分析求解得出非有效的决策单元,再运用包络分析方法的一些基本原理对非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调整,由此得出的数据对河南甚至全国类似地区的投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耕地质量潜力分级与分区研究——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武汉市耕地质量评价成果的基础上,以耕地质量评价成果为基础,耕地因子组合为单元,GIS软件为支撑,进行耕地质量改造潜力分级和分区,根据武汉市江夏区耕地质量改造潜力分级结果,找出江夏区不同改造潜力级分布单元,综合划分得到45个潜力区片,其结果可以为基本农田划定选区、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定选区、高产农田规划项目选址等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家农业部有关人士最近指出,我国粮食增产有十个方面的潜力可挖。①我国有待开垦的宜耕地2亿亩如辟出一半,按80%的面积种小麦,亩产150公斤计算,则每年可增产120亿公斤。②我国尚有2/3的中、低产田,如果使中产田变为高产田,低产田变为中产田,按每亩增产50~100公斤计算,近10亿亩中低产田可增产粮食500~1000亿公斤。③目前全国粮食复种指数则为150%,如果复种指数提高10%,可增加播种面积1.5亿亩,增产粮食100亿公斤。④我国每年谷物用种量50亿公斤如果精选后播种,可减少20%,每年可节省粮种10亿公斤。⑤全国每年因病害损失粮食150~200亿公斤,如果推广防治新技术,可降  相似文献   

14.
科学有效地评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探讨农村居民点差别化整治模式和措施,是统筹推进广西新农村建设和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选取自然、经济、社会、土地资源和宅基地利用等多个影响因素,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估算整理农村居民点增加耕地的现实潜力。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广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约为65 573hm2,耕地增加系数平均为15.26%;广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可划分为Ⅰ、Ⅱ、Ⅲ等级,且地形地貌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两者分布具有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农村生态环境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市49个乡镇(街道)为评价单元,选取压力指标和状态指标构成农村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和矩阵聚类分析方法,对南京农村地区进行生态环境分区,将其分为综合环境优良区、较好区和一般区3类,基于生态环境分区确定了重点环境整治地区和重点环境保护地区,并分区评述了不同环境类型区的环境污染特征和环境保护战略取向。分区结果可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业技术经济》1985,(8):38-38
全国土壤肥料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最近召开。与会同志们认为要使粮食总产量保持去年水平,必须在提高单产上狠下功夫。 首先,要抓好中低产田的改造。目前,全国中、低产田约占耕地的三分之二。因地制宜地改造低产田是粮食增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次,要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的新技术。对不同土壤自身的供肥能力和各种农作物对氮、磷、钾等的需求量,采取科学计算指导施肥,比传统施肥方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等特点。去年。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后,灾区农村居民点受到严重损毁,灾后重建工作刻不容缓,土地整治工作势在必行。以四川省什邡市为例,从整理自然条件、整理迫切程度、整理意愿等3个方面10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指标体系,利用"结构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评价法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结果表明,整理成熟区分布在洛水镇、师古镇等乡镇,整理总面积为751.10 hm2;较成熟区分布在湔氐镇、马祖镇等乡镇,整理总面积为1 074.22 hm2;欠成熟区分布在冰川镇、蓥华镇等乡镇,整理总面积为665.54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可以使整治项目避免错过最佳的整治时期,为灾后重建工作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同时也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动态与信息     
《中国农业会计》2004,(10):42-43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又设两项专项资金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近70%用于土地治理项目,2004年,国家投入51亿元资金用于土地治理项目,主要用于中低产田改造。2004—2010年土地治理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将达到513亿元。目前,每改造一亩中低产田需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00元,7年内可改造中低产田25650万亩,每年平均3660万亩;每改造一亩中低产田大体上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0公斤,共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85亿公斤。国务院最近通过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选择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484个县(农场)进行优质粮食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分析河南省耕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多功能权衡关系区域差异,提出分区优化管控措施。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方法、权衡强度方法。研究结果:(1)河南省各县(区)耕地利用多功能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原城市群生产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优势明显,黄淮平原生产—生态功能强;(2)多功能协调度、权衡强度空间差异明显,中原城市群和豫北地区协调程度高、权衡强度低;(3)全省可耕地划分为多功能高协调区、多功能低协调区、单功能主导区、生产—生态协调区、生产—社会保障协调区、生态—社会保障协调区6大区域。研究结论:研究结果与河南省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相符,揭示河南省耕地利用多功能分布和权衡关系,划分不同类型区并提出优化建议,为河南省农业空间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按耕地所处的山体坡度,将黄土高原区耕地分为平耕地、缓坡耕地、陡坡耕地,摸清了耕地的数量、类型、分布和高、中、低产田面积以及中低产田的主要类型和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黄土高原区耕地的主要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