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依据产业组织理论,结合国防工业的特殊属性,简要分析了军品市场进入壁垒的类型和消解途径。新进入企业要想消解军品市场的经济性壁垒,关键在于获取必要的资本和技术规模,而管制性壁垒的突破,核心是要完善军品市场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0—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相关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了行业进入壁垒对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进入壁垒对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强的抑制效应,并对生产率分布两端行业的负面影响较大,呈"U"型结构;行业进入壁垒存在国有文化企业保护倾向,其对国有文化企业生产率具有不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对非国有文化企业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以文化企业补贴渠道存在的行业进入壁垒,不利于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市场壁垒能够提升文化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这些研究成果为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实施推广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地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平衡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广告、品牌壁垒与消费者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进入壁垒一般是基于厂商在生产领域内的非对称优势壁垒,如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或制度性壁垒,如政策、法律等。但是,在供给过剩的条件下,生产领域中的非对称优势会被迅速模仿并最终失去壁垒作用,而基于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品牌机制,将会成为一种新的壁垒形式,即品牌壁垒。对于品牌壁垒的形成途径,本文从广告形成品牌壁垒的线索出发进行了理论评述,进一步的,我们证明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也存在着成本,而由选择成本决定的品牌机制,可以提高产品转化率,在厂商内部实现转化效率,从而获得非对称优势。在商品过剩及消费者选择的条件下,由品牌构筑起的进入壁垒对于防止新进入者的进入显得更为持久更为有效,同时这也将成为厂商竞争最重要的壁垒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业目前正处于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传统的银行业存在种种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银行业收益率低,这与银行业存在严格的进入壁垒密切相关。本文以我国银行业进入壁垒为研究对象,使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银行业的进入壁垒问题。首先,从理论上介绍目前中国银行业存在的经济性壁垒、制度性壁垒;进一步介绍目前我国对于银行业进入壁垒和市场绩效关系研究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中国26个制造业2003年至2006年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决定因素。分析表明资金利润率和行业风险等已经成为决定企业进入和退出产业的主要因素,中国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资本规模壁垒和行政性制度壁垒仍阻碍企业有效进入和退出。  相似文献   

6.
市场进入壁垒的存在和市场有效退出机制的缺失导致安徽出版业呈现出行政性垄断和低水平过度竞争并存的格局。这种市场结构所引致的微观效应是出版社过度垄断,规模不经济。优化出版业市场结构,当务之急是降低出版业的进入壁垒,促进出版社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施出版社的重组战略等。  相似文献   

7.
垄断产业放松进入规制以后,市场准入的政策性壁垒被拆除,在位企业面临着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威胁。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发现,与无进入威胁的情形相比,有进入威胁的在位垄断企业可能存在超出利润最大化产出的多余装机容量。通过对中国发电市场寡头垄断企业进行效率分析,证实了大型发电企业确实存在规模不经济、规模效率降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我国旅游产业过度竞争状况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旅游产业在快速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的背后,显现的是产业的过度竞争,已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利润的增长和健康发展。其原因在于:旅游产业进入壁垒失效、旅游企业并购重组中存在行政障碍、旅游产品同质化高及企业退出壁垒较高。为此应采取提高产业集中度、深化体制改革、开发特色旅游新产品、降低企业退出壁垒等措施,以解决我国旅游产业过度竞争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耿弘 《产业经济研究》2004,(1):10-16,40
本文从绝对成本优势壁垒、产品差别壁垒、政府管制进入壁垒和策略性壁垒四个不同层面 ,考察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竞争战略问题。作者在文中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尤其是为打造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而选择何种竞争战略所提出的若干建议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煤炭产业进入退出机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煤炭产业组织目前存在产业集中度低、过度竞争、市场运作绩效较差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进入壁垒失效和退出壁垒过多。应加强政府在进入、退出方面的规制,提高进入壁垒和降低退出壁垒,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促进煤炭行业形成合理市场结构,提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与垄断市场结构的可维持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不同条件下的技术创新对于垄断市场结构的作用机制不同:在确定性备件下,在位垄断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获取先占专利,形成对潜在进入者的可置信威胁,保持垄断地位;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在位垄断企业实现技术“自我替代”的成本增加,创新动力减弱,潜在进入者将通过高于在位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进入垄断市场,从而打破垄断市场结构。因此,增加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创新,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优化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大学新生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新生入学教育应分为教育引导、训练适应、养成巩固三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又有各自的具体环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回顾美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模式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商业银行在经营证券业务方面的优势,以及商业银行作为新的进入者对证券承销市场的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最后得出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4.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企业的外贸既有不良影响,又有积极影响。非关税壁垒使得中国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各种壁垒的限制,使得企业遭受巨大损失,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演愈烈。同时,非关税壁垒又促使中国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协作,改善生态环境,走内涵武的发展道路。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查和研究,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改善其未来的外贸出口局面,扩大更大赢利空间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大学新生群体,其心理健康普查数据揭示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子症状存在多症状共存现象,从而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叠加效应。这种现象的存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严把心理问题筛查关,对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重点对象进行预约式跟踪咨询,并创新咨询方法,消除和化解多症状心理问题的产生根源,降低其心理压力,减轻其痛苦体验。  相似文献   

16.
中欧贸易与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已成为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更为隐蔽、更为有效的手段.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欧盟,其实施的各种TBT措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时时监控其新动向;坚持"以质取胜"的原则,大搞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以更高的产品质量标准和专利注册超越其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进入管制模型,并以信产部的手机“牌照制度”的实践为例,分析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进入管制与管制绩效。本文发现,与认为进入管制容易引发垄断低效率的传统观念不同,在开放经济下新兴战略性产业初期由于外部性和高风险而导致本国企业进入不足;进入管制能够为先驱企业提供某种“专利”租金的机会,从而有助于企业提高产量,降低价格,增加社会总剩余。从长期来看,进入管制存在成本和容易激发企业的短视行为而影响产业效率,因此有必要逐步放开管制。另外,建立明确的竞争程序和规则来挑选进入者也是提高管制绩效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杨小凯消费者—生产者模型的扩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杨小凯消费者—生产者模型的基础上,以分工与专业化为视角,基于劳动分工、贸易壁垒及汇率,构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贸易模型。模型分为七种专业化分工模式,包括自给自足经济模式、国内贸易与专业化分工模式、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并存的专业化分工模式、国际贸易与完全国际分工模式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其他三种模式。分析表明,杨小凯消费者—生产者模型是本模型的特例,这说明本模型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而言。往往也是他们心理危机爆发的高峰期,从中学到大学过渡的种种不适应会阻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甚至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危机,就成为高校辅导员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探析大学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如何引导大学新生很好地过渡和适应大学生活提出建议,以期为辅导员更好地开展新生入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考察了减排框架下的原有企业、新进入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排污权交易机制及其配套政策。首先分析原有企业,得到结论如下:第一,环境税对原有企业最佳排污量选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原有企业最佳排污量选择随着排污权出售价格的上升而下降。第二,在排污权可以跨期交易的条件下,原有企业持有稀缺排污权符合利润最大化选择。其次研究了在排污权跨期交易机制下,新进入企业购买排污权的价格持续增加,这样将导致新进入企业进入成本不断提升。最后分析认为减排政策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福利。在此基础上,提出活跃排污权交易机制及其配套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