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域特色文化档案是对地方历史文化活动进行记载和反映的重要载体,加强建设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大力促进特色城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燕 《全国商情》2010,(6):10-11,7
地域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的两个因素,文化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塑造企业品牌的重要元素.义乌在自己独特商业文化环境中造就了创新、求实等优秀的精神,为义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地方政府需要有效地利用地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储光羲家乡延陵素有隐逸文化传统,他大量创作田园诗,内容多反映隐逸思想,艺术风格清远高洁。同时,相对浓厚的仕进文化也是延陵地域文化特征之一,其诗出现不能得志的诉说,驰骋边疆的豪情及四平八稳的酬唱应制。储光羲内心隐与仕的矛盾是家乡隐逸文化传统与现实仕进文化冲突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大学的发展关键在于文化建设,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更是新建本科院校和谐发展之道,是大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重视和推动大学之间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建设,是进一步推动合并新建院校的深度融合和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学校独特的大学精神;有助于顺利推进大学发展战略;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彰显大学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污染控制方法,能够在控制排污总量的前提下提高污染治理效益。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是解决城市群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在提高企业的减排积极性,保持城市群的自然生长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城市群整体治污成本;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优化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特征是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传统、精髓与特质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安徽地域文化彰显出起源早、继承性、不平衡性、包容性、创新性和经世致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创业文化是和经济发展关联最紧密的文化,经济发展、财富积聚的过程是创业文化生成、发展的过程。民族振兴、国家强盛,是以创业文化为精神动力的;创业文化活跃程度与该地区经济增长成正比。探索东北文化积淀不断变化的内涵,对东北振兴大业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利用马鞍山地域文化资源助力文化强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鞍山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马鞍山地域文化资源以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切实做好地方文物保护工作,保障市民文化权益;发掘优秀地域文化,全面提升旅游品位,打造自主会展品牌,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过去评价一个企业的好坏,人们往往只看业绩,但现在开始关注一个企业的文化。业界已经达成共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增强竞争力和凝聚力,它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1·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功的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国内的研究主要包括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涵及其衡量、中心城市的形成、中心城市的功能及效应、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等,国外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的形成、产业的集聚和中心城市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国外中心城市的研究建立在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难于直接运用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因此,只有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理论并认真分析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新的模型,才能更好地解释和指导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的关系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生互动的关系.区域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区域文化的发展;而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和精神动力支撑.所以,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必须结合起来,让文化融入经济、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用强大的物质基础支持区域文化建设,用改革的思路推进区域文化创新,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促进文化发展与繁荣,最终使文化与经济获得互动互补、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合肥城市地域文化内涵以包公文化为重要内容,并体现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巢湖文化。合肥城市形象设计应立足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淀,开发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城市建筑;巩固"宜居"城市的优势,构建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问;顺应多媒体发展的趋势,传播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城市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5.
论区域文化研究与学报名栏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报要以其鲜明的地域性特色跻身于学术殿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挖掘地方文化遗产,贴近社会实际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利用资源优势拓展学术研究领域,独具匠心地创办独具特色的名牌栏目来增强学报的凝聚力,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展示地方色彩,从而彰显学报的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利用中国23个主要省域的地级市2005—2011年常住人口数据,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三个维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发现,首位度越大、集中度越大、人口分布越不平等,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在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中,已经出现"要素投入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工业化"倾向的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的显著作用。说明在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动力中,工业化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城市化的作用慢慢凸显。同时,以"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的城市人口融合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这表明更开放包容的城市人口政策,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最终也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利用中国23个主要省域的地级市2005—2011年常住人口数据,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三个维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发现,首位度越大、集中度越大、人口分布越不平等,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在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中,已经出现"要素投入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工业化"倾向的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的显著作用。说明在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动力中,工业化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城市化的作用慢慢凸显。同时,以"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的城市人口融合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这表明更开放包容的城市人口政策,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最终也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椭圆城市群"的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发展条件和已有基础均较好的地区,应在国家层面关注和川渝合作中,共建成渝改革试验区的繁荣。应用“椭圆城市群”城乡统筹理论,对成渝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出新的诠释后发现,对国家“十五”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大地带”战略以及“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等要求在成渝地区的落实有了更具可操作性的界定和明晰。  相似文献   

19.
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开阔经济视野,更新发展理念;提升经济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发挥成本优势,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吸纳就业能力等。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是:明确发展思路,抓住发展机遇;加大产业投入,保障产业发展;加强服务外包产业的资源整合;加强信息化建设,有效拓展市场;树立企业品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南宁市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前沿城市,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目标,对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国际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背景、总体战略、现实条件、加快建设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