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6,(25):17-18
【英国《金融时报》6月7日】中国的流动性泛滥吗? 几乎地球人都知道:泛滥。 中国的基础货币多吗?  相似文献   

2.
【英国《金融时报》10月23日】与世界许多地区一样,中国正为躲过一场经济灾难而松了一口气。宏观经济数据胜于预期,导致乐观情绪日益高涨。然而,政府官员和商界人士不能自欺:再走危机前的老路将是严重错误。  相似文献   

3.
【英国《金融时报》12月10日】希望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市场“没事找抽”的加息预期中,8日,中国央行再一次让市场“失望”:从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而不是市场普遍预期的加息。经过此次调整后,中国存款类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4.5%,创20余年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4.
【英国《金融时报》10月30日】受中国国务院委托,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本月26日向全国人大作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情况的报告,解释了今年上半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下半年有保有压的货币政策的战略意图及其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5.
【英国《金融时报》11月8日】金奇回忆道,当初构思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时,妻子在厨房给他做蜂蜜三明治,让他放松一下神经。自金奇1982年作为留学生首次前往中国后,这个国家就一直吸引着他。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8,(3):12-12
【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1月8日】在西方,人们对于货币政策的研究是如此缜密,会在央行声明中反复寻找政策重点的微小变化。因此,在中国(据称是全球经济的救星)几乎没有人在意央行货币政策,这种奇怪的现象让人很难理解。简言之,中国人民银行(PBoC)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1日】上周末,11月9日,中国官方宣布取消贷款额度管理。在我看来,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其影响应该远大于前几周的连续减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对减缓中国经济在接下来几个季度的下滑速度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英国《金融时报》11月9日]现在是抛空中国资产的最好时机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8,(3):27-28
【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1月7日】试图预测2008年全球的投资运势,你很快会发现世界分为两极。不过,这两极不是北与南,而是东与西。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6,(46):27-29
【英国《金融时报》11为9日】过去4年间,大宗商品价格已上涨一倍多,许多投资者由此怀疑:大宗商品是否还值得投资?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6,(38):9-10
【英国《金融时报》9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日表示,中国须收紧货币政策,以防止出现繁荣——衰退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12.
【英国《金融时报》3月29日】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面对急剧膨胀的对外贸易顺差形成的外汇流入,中国中央银行通过大量发行票据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进行了对冲。但2005年以来的几年时间里,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增长率并不显得异常高,但为什么包括债券在内的各种资产价格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重估迹象呢?  相似文献   

13.
【英国《金融时报》2月12日】中国可以出手营救世界了吗?过去10天,市场的希望急剧升温,启盼中国步履维艰的经济已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4.
【英国《金融时报》4月29日】我认为中国在下半年会进入一个出人意料的减息周期。 这并不是一篇讲政府的货币政策“应该怎样”的文章——而是关于它“会怎样”。这是一个冷静的预测,而不是一厢情愿的梦话。我认为下半年中国会开始一轮新的减息周期,原因有五: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6,(43):12-14
【英国《金融时报》10月19日】中国会做它认为符合自己利益的事。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不那么明显的,是它如何、以及应该如何界定自己的利益。这几乎总是比天真的“现实主义者”通常想象的更难。中国的朝鲜政策如此,汇率政策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英国《金融时报》10月30日】们对发射会否成功的担心中,中国的上周,在一群普通民众的紧张关注中,在他“嫦娥一号”一飞冲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英国《金融时报》12月20日】中国最大的地产商之一——万科,最近率先启动楼盘降价,又称中国地产业已经进入拐点。如此言行,不单得到了不少地产商的唱和,过去大半年房价不断冲高的一些中国一线城市,如广州深圳,也传出“跌”声一片——  相似文献   

18.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2日]最后一次吗?肯定不是,至少在可以看得埘的未来,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仍将是中国央行回笼货币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英国《金融时报》12月12日】很多人记得谢国忠数年前便预言过上海楼市泡沫破灭,结果并没有成为现实。这位独立经济学家新近再次指出,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趋紧的宏观调控,土地价格硬着陆可能性因此加大。  相似文献   

20.
[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12月30日]中国实行经典的重商主义,终于在2006年看到转向的痕迹:减少储蓄、加强消费,重视国际收支平衡,已经开始主导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