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雪  张晓琳 《商》2014,(28):116-116
专业学位的设置是我国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的专业硕士教育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二十多年来,经过试点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和全面发展阶段,它已经和学术学位一起构成了现代高等教育学位体系不可缺少的两大组成部分。而专业硕士中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十几年时间里,先后经历了试点阶段、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我国对会计学研究生的培养也由以学术型为主向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逐渐转变。本文分析了我国专业硕士和会计专业硕士的发展历程,以期探讨不同社会经济环境下我国会计专业硕士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以实务导向的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会计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基于此,阐述了我国会计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培养现状,分析两种硕士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结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20-20
<正>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最早创办公共管理学科相关专业的高校之一,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在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共五个二级学科均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地方省属本科航空航天类院校发展较快,其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正处于新工科背景下凝练自身学科特色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也正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通过总结我国部属高校、军事院校、科研院所、省属高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不同类别高校航空宇航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针对地方院校航空宇航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展开研究。提出符合新工科发展背景下思政教育、能力培养、专业实践互为支撑融合的航空宇航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为地方院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从2010年大批量出现,其发展不仅是社会政策的推动,还有社会需求的大量出现而起的促进作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出许多其他专业硕士没有的特点和趋势,笔者对内蒙古地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之后,提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财经大学自1988年开始与上海财经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9年获得首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现已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浙江财经大学拥有国内唯一的"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博士学位点,由浙江财经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1个。学科建设获得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经济、管理学科为特色,经、管、文、法、哲、理、工、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政府管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浙江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7.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由于地方财经院校地方特征和专业特征导致在招生生源、学科定位和学科体系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为了实现企业管理学术硕士的培养目标,地方财经学校需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导师建设上做出相应地努力。  相似文献   

8.
黄钰珺 《中国市场》2007,(13):85-86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对提高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还能促进中学教学改革、提高中学教育质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本文针对社会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认识不足的现状,从教育硕士的内涵、作用和对整个教育体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以此促进社会对教育硕士的了解、认识教育硕士的重要作用,从而推进教育硕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的制度背景,并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的教育为案例,对会计专业硕士的课程安排、案例教学方法、学位论文评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吕红娟 《商》2013,(13):225-225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金融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会议审议通过了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由于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设立时间比较短,各个培养单位还处在探索阶段,尚未脱离金融学学位的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特点与优势。为此,各培养单位在探索、发挥金融硕士培养模式优势的过程中,要深入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教育硕士是一种以培养实践型教育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型学位。2010年,我国首次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佛科院")教育硕士点自2015年起开始招生,目前已经培养了两届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形成了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培养机制。因此对佛科院的培养机制和办学经验进行研究与总结,同时给出优化建议,以便更好提高办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模扩大,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前两批共28所MPAcc招生单位培养模式的比较,并结合我国及美国MPAcc的培养模式,来分析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从而对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强 《现代商业》2008,(11):142-143
本世纪我国的高新产业,如航空航天工程、通信工程、高级数控车床等,需要大批应用型高精尖技术人才。但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仍停留在低端人才的培养上,该模式远远不能满足高新产业的人才需求。本文从企业高级人力资源开发的学习曲线、硕士研究生层次技术人才供给需求的角度,论证企业高级人力资源开发与硕士级职业技术教育接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商》2015,(51)
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但是不考虑其个人机会成本而盲目读研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合理的。文章主要从显性和隐性的个人机会成本两方面分析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经济成本、就业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心理成本。以期应届本科毕业生能够准确自身定位,理性对待考研;在读硕士研究生能够提高自身能力,合理规划人生。  相似文献   

15.
专业硕士是与学术硕士相补充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行业专业类院校区别于综合类院校学科综合实力突出的特点,往往在某一行业领域形成特定优势。因此,行业专业类院校在培养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方面,应突出自身优势和特点,立足于服务本行业发展需求,与行业紧密结合,实施差异化人才培养战略。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全球一体化及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会计人才的需求,我国的会计研究生培养已转变为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并重。但从多数高校的教学实践看,院校对专业硕士的培养还是偏学术化,这意味着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仍需要创新。结合我国现行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只有立足于各高校特色、提高教学师资、合理设置课程、培养专业性素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应用水平的会计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24所招收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高校负责人的调研及其培养计划的分析,描述了我国高较广告专业研究生教育及课程结构的现状概况。同时,针对在校研究生和毕业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受教育者的反馈意见.并参考美国5所知名高校培养计划的分析得出的美国广告研究生教育特点,从广告学的学科体系角度,提出广告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贸易学     
<正>学科概况与历史沿革国际贸易学学科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历史最悠久和最重要的重点发展学科之一。从1985年起,国际贸易学专业便招生硕士研究生,2005年学科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二期),2011年,  相似文献   

19.
张彬 《现代商贸工业》2022,(24):114-116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给会计人才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中国当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从培养目标、师资建设、课程体系、专业实践等方面提出建议,提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王树柏  毕云龙 《对外经贸》2023,(12):137-140
增强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能力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也是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介绍江西财经大学在国际商务(MIB)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的“一体两翼四轮驱动”模式,强调以细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为主体,优化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两翼”协同培养机制,推进教学改革、学科竞赛、专业实践、社会服务四轮驱动,切实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受到广泛认可,显著提升了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