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振华 《商场现代化》2012,(29):195-196
本文从中国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现状入手,着重介绍了在经济强劲发展的带动下,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流、技术流、资金流、人流的聚集情况。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强劲发展,产业流、技术流、资金流、人流等的强势聚集,致使该地区住房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环渤海经济圈的房地产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经济圈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中心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济中心带动腹地城市联动发展的经济圈模式已被众多国家或地区广泛采用。通过应用总量分析法、劳动生产率分析和产业区位熵分析等,对环渤海经济圈三省两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经济圈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偏低,经济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劳动生产率不均衡。因此,环渤海经济圈经济中心应全面集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腹地城市发展优势产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差异化发展,推动区域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潘宏  高燕 《商业时代》2006,(13):20-22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其发展程度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北京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流通产业有所发展,而北京所处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是不平衡和相对落后的。如何充分利用北京的资源优势,克服现存的问题,在促进北京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重点问题。本文认为,北京应该以流通产业为先导,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天津的合作,实现自身及环渤海经济圈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环渤海经济圈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迄今为止,环渤海经济圈并没有真正实现全方位的合作.文章认为,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存在着经济结构趋同、政府推动不力、缺少增长极以及体制机制不活等主要制约因素.要推进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必须加强区域整体规划、明确各地区产业分工、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树立合作共赢观念.  相似文献   

5.
张雪梅 《商场现代化》2012,(31):151-152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中国北部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区域,在国际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很多发展亮点,但是,从三省两市的产业分工和协作来看,相互协作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还没有真正形成。本文从环渤海经济圈的构建、体制、整合及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它的现状格局,并提出了一些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关键是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已是各界的共识.本文试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重点就推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包头市辖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石拐区、白云鄂博矿区、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固阳县和包头国家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呼包银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腹地,是连接我国华北和西北的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关键是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已是各界的共识。本文试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重点就推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进行探讨。推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面临问题  相似文献   

9.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绵"创新金三角"的背景,分析游仙区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绵阳市游仙区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为抓手,参与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反哺游仙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推动游仙区实现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于敏  王彦智 《中国市场》2007,(49):82-83
随着我国经济中心的北移,环渤海经济圈应运而生。环渤海经济圈无论从广义上还是从狭义上来看,胶东地区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区位优势特别突出。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促使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和旅游业的兴旺以及承接日、韩等国经济产业的转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整个胶东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近年来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此背景下,人力资源作为区域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就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而人力资源市场作为人力资源发展的载体,人力资源市场的协调发展亦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本文在深刻了解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和人力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进行评价和研究,发现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圈和城市带之一,其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本文着重考察了环渤海区域服务业发展现状,包括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发展比较,以及环渤海区域服务业的总量分析、效率分析和结构分析。然后对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关系进行相关数据比较,以对环渤海区域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进一步促进该区域服务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环渤海经济圈金融合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红 《商场现代化》2005,(29):236-237
促进环渤海经济圈金融合作是环渤海经济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圈金融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机构的设立、信息共享平台的打造、机构的整合、京津合作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环渤海经济圈金融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促进环渤海经济圈金融合作是环渤海经济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圈金融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机构的设立、信息共享平台的打造、机构的整合、京津合作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环渤海经济圈金融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爱军 《商场现代化》2008,(10):293-294
2006年河北省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奋斗目标,着力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我省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环渤海区域产业整合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路美弄 《商业科技》2013,(26):90-90
本文主要对河北省物流产业布局进行分析,对以如何服务环渤海经济圈来优化河北省的物流产业的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小波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时期、周期下我国三大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内房地产市场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联动关系,研究表明行业间联动性具有显著的地区性差异,这与不同经济圈内经济发展程度、区位因素以及主体产业有关。背景介绍上世纪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诸多目光,对于房地产行业影响实体经济的渠道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高仁华 《现代商业》2012,(36):115-116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富有潜力的旅游服务市场。大连在环渤海圈中的地位优越,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本文大连旅游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大连在环渤海地区发展区域旅游的优势,探讨在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联盟下,大连旅游的竞争合作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在环渤海经济圈战略联盟下加快大连旅游发展的几点实质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环渤海经济圈是继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展现活力后,中国经济的第三个隆起地带。东北会议目的地区域特有的优势在于与俄罗斯、韩国、朝鲜相邻,具有发展潜力相当大的边境贸易,基于此而产生的对俄、对韩等经贸类展会需求旺盛。相对氟中国其他地区,西部会展产业起步较晚,但得益于西部各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2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成为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税收制度作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在成渝地区仅有西部大开发、加速折旧等通用优惠政策,文章通过梳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环保税、房产税等具体税制,发现存在税收优惠不合理、征管阻碍严重等弊端,亟需完善税制政策,以期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