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临安位于杭州市西郊,是杭州至黄山国际黄金旅游线上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被誉为长三角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市森林覆盖率76.55%,先后获得了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都,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等荣誉。  相似文献   

2.
《浙江林业》2013,(2):8-9
德清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6.5万亩,森林覆盖率46.1%,林木覆盖率46.9%。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落实"森林浙江"和湖州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决策部署,以"生态林业构筑绿色屏障,特色林业壮大绿色产业,人文林业弘扬生态文明"为主线,综合运用"加减法",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加快"森林德清"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竹乡"、"中国早园笋之乡"、"浙江省森林城市"、"浙江省平安林区县"、"浙江省林业产业百亿强县"等称号。  相似文献   

3.
临安从“消灭荒山、绿化临安”到“森林进城,园林下乡”,林业科学发展不断上新台阶,己连续数年成为全国百强市(县)。如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6.6%,森林蓄积量858.9万立方米,农民人均收入达9000元,其收入一半则来自于林业收入。  相似文献   

4.
林磊 《浙江林业》2010,(5):10-11
生态化城市建设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城市森林则是“城市之肺”,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主体,是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宁波鄞州区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大力实施“生态鄞州、绿色鄞州”战略,积极推进城市森林建设,成效显著,先后获得了“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县”、“全国绿色小康县”、“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一条具有鄞州特色的城市森林建设之路正分四步铺开。  相似文献   

5.
临安市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91万亩,森林蓄积10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76.55%.近年来,临安以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先后摘得“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殊荣.生态之于临安,不仅是一块“金字招牌”,更是谋求创新发展的资本.  相似文献   

6.
《浙江林业》2011,(10):48-48,F0003
天目千重秀,林木十里深。临安市域面积3126.8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占82.3%,森林覆盖率高达76.55%。 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为临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赢得了重要的战略优势,不仅赋予临安“国家森林城市”的美誉,更为临安构建生态经济体系,走生态与经济共赢的扣谐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临安地处太湖、钱塘江两大水系的源头,其森林特别是生态公益林在流域生态保护上承载着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浙江林业》2010,(3):F0002-F0002,1,2
近年来,德清林业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中国和美家园”和“生态县”总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富民林业、人文林业,广泛深入开展“关注森林”和“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推进各项林业事业的稳步发展,《发展现代林业带动新农村建设成功典范的做法》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加强林业资金管理 保障资金安全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时期的林业进行定性定位,提出了林业具有“双属性”、“双任务”和“三地位”的重要论断。2004年7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将发展城市林业写入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两岸的决定》中,并要求厦门率先实施。为加快城市森林建设.构筑“城在林中、路在绿中、屋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9.
杭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三面云山一面城”、“一城山色半城湖”,那是杭州主城区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杭州市囊括了“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等诸多荣誉,在生态环境方面可谓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然而,历经数十年发展,杭州林业的发展基础还不够扎实,尤其是乡村绿化相对薄弱,提升和发展的潜力还很大。  相似文献   

10.
《浙江林业》2011,(10):21-21
德清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6.5万亩,森林覆盖率46.1%,林木覆盖率46.9%,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县。曾获得“全省首批生态县”、“省级剧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生态县”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正>临安地处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中部,城西科创大走廊西端,作为浙西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坚持绿色发展,聚集了众多发展优质资源要素。临安森林覆盖率达81.97%,林业年碳吸收量达到124.46万吨,在浙江省排名第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一直处于浙江省县级评价单元的第一等级“优”的行列,绿色发展指数连续2年位居全省县(市、区)中的前三位。2021年以来,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临安全面谋划推进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徽省通过实施“五八”造林绿化规划,开展林业二次创业和建设万里绿色长廊,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消灭宜林荒山荒地和全省基本绿化的目标。跨入新世纪,以建设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为主题,安徽林业确立了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省份的新目标,规划以城市、集镇、村庄绿化和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为“点”,以铁路、公路干道和江河林带建设为“线”,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龙游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十七大精神统揽林业工作的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林业建设,积极有效地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以打造、打响“全国笋竹加工基地”和“中国竹子之乡”两张牌,大力开展林业产业,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加快县域绿化和林业产业化进程,较好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等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海宁市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森林海宁、美丽潮城”建设目标,深入开展绿化造林提质扩面,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彩化、靓化,扎实推进城市绿化、通道绿化、河道绿化、生态片林、镇村绿化、绿色产业六大板块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市)”“浙江省森林城市”“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称号。2021年度,全市新增国土绿化面积3237亩,超额40%完成省政府下达国土绿化2320亩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6.05%,两项数据均居嘉兴前列,更是荣获省2021年度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据城建统计年报显示,2021年底海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46%,2022年底达到43.02%。  相似文献   

15.
《浙江林业》2011,(8):8-8
临安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林业建设,确立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生态经济共赢发展模式,依托山区资源优势,积极培育绿色产业,大力发展非木质林产品,走出了一条富有临安特色的绿山富民“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16.
5月9目,从第四届城市森林论坛暨“国家森林城市”命名仪式上传来消息,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浙江省临安市“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这是浙江及长三角地区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命名工作自2004年启动,至此,已有贵州贵阳、辽宁沈阳、湖南长沙、四川成都、内蒙古包头、河南许昌、浙江临安7个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17.
杨健 《浙江林业》2011,(6):10-11
“十一五”期间,在省林业厅及有关科研院所的帮助指导下,湖州以建设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以效益林业为突破口,走科技兴林之路,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步伐,为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这过程中,湖州取得了许多成绩和荣誉。安吉县率先开展国际森林认证,成立了竹产业联盟,并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林业科技示范县”称号;  相似文献   

18.
临安市立足山区实际,把林业作为山区农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来抓,围绕“山绿民富境美”的建设目标,坚持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培育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富有临安特色的“兴林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19.
王勤 《浙江林业》2011,(9):10-10
德清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县,森林覆盖率46.1%。2010年以来,全县以森林城市、绿色产业、绿道延伸、绿线保护4个方面为主要内容,以“双十双百双千”活动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工程。一是创建森林城市,提升城市品位。采取腾地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等形式,实施精品公园、森林公园、街道绿化、河道绿化等一系列绿化美化工程,建成环城景观林带2万余亩,新增城市绿地1060亩,建成各类较大规模的休闲绿地40余处。2010年,德清县成功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20.
《浙江林业》2010,(4):F0002-F0002,1,2
根据“森林浙江”建设总体要求,中共金华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绿化婺州行动”,创建“森林金华”。通过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快重点防护林体系和平原绿化建设,推进城市、城镇和村庄森林化建设,建立林网、林带、片林和山体绿化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