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点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窗口,它的服务渠道的畅通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在社会中的信誉与形象,乃至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自身发展。本文就做好我省商业银行网点服务渠道作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1999年我国第一批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建立至今,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已经从飞跃发展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根据CTI论坛预测,到2007年,银行业客户服务中心的座席总数将达到12500个,累计投资额将达到70亿元。国内商业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缺少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遇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对国外银行和建设银行调研的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对建设银行客户服务中心进行分析,提出中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转型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WTO金融保护期即将结束之际,国外商业银行纷纷利用其先进的电子化服务渠道渗透国内竞争,加大了产品营销力度,大力拓展高端客户群体;同时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用灵活的机制,也已经加快了电子化服务渠道的建设步伐,已经建成了一大批自助服务网点,在争取零售客户方面显现了犀利的竞争力。由于实体网点具有成本高、产出少、效益低等劣势,和先进的电子化服务渠道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引以为豪的网点优势在逐步丧失,竞争力也逐步下降。那么传统网点是不是已经成为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鸡肋呢?从客户调查看,传统网点仍是最受客户欢迎的服务渠道,是提供…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实行有差别的服务,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按照客户需求的不同层次,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应对外资银行争夺高端客户竞争的需要,也体现了商业银行服务的深刻进步。一、商业银行实行有差别服务的一般意义实行有差别服务实际上是一种古老的经营方式,如零售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各家银行都在寻求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方式,来提高服务品质,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进而吸引更多有价值的新客户,保留原有老客户。客户服务中心正是顺应这种潮流的产物。客户服务中心可以为客户提供诸如账户查询、日常银行交易处理、个人理财、投诉等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增加银行效益、增强竞争力。发展客户服务中心是银行服务手段革新的创举,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从1999年我国第一批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建立至今,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已经从快速发展期进入平稳发展阶段。CTI论坛(2006年中国客户服务中心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客户服务中心座席总数达到216000多个,市场累计规模为255.3亿元人民币。本文试图通过国际先进银行客户服务中心与国内商业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的代表之一——建设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的比较研究,发现两者的不同和差距,引起国内银行同业的思考与警觉。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要适应客户对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要求,全面构建以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的银行渠道服务模式,提高客户的渠道粘性,形成与物理渠道相匹配的网络服务能力,夯实转型发展的客户基础。  相似文献   

8.
现金管理服务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包含收款、付款、账户管理、账户信息服务、存款和理财在内的综合性服务,是针对客户资金流入、流出和留存的不同阶段而提供不同银行产品服务的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发展中小企业现金管理业务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渠道种类与发达国家已基本相同,但各种服务渠道之间缺乏互联互通和相互支持,使得多渠道发展反而成为业务发展和创新的障碍,据此,作者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进行“渠道整合”。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渠道整合应达到的目标是通过“渠道最优化”实现银行和客户的双赢。为达到这一目标,作者还建设性地给出了进行渠道整合的策略,包括在技术层面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客户服务平台,以及要重点解决渠道、业务与客户的对应和配合渠道整合的组织结构变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用户支付习惯的转变,无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商业银行需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创新驱动客户支付服务体验的提升。本文探讨了商业银行客户支付结算体验的优化方向,梳理了商业银行提升客户支付体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银行提供的账户开立、线上支付渠道开通、账户维护、转账结算服务等方面探索提升客户支付体验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