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将借助“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的品牌优势,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争取在2010年,实现全区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70亿元、财政收入15亿元的发展目标。为此,开发区将重点发展以下行业:  相似文献   

2.
陈淮 《经济界》2006,(1):29-34
改革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现在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奋力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挑战、困难和曲折。  相似文献   

3.
十大特点1.指导思想贯穿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提出了“六个立足”的政策取向。2.在目标体系上,不但重视经济指标,更重视人文、社会、环境指标,特别是首次把发展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3.在战略任务方面,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独立成篇,摆在各项任务的首位。4.在工业领域,明确提出发展的主要任务不是扩大规模,而是结构升级,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5.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首次把服务业独立成篇,放在突出位置。6.在区域发展战略上,进一步明确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功能区的定位和政策导向。7.把…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规划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在为制定一个好的“十一五”规划而忙碌。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到河南、江西、湖北考察工作,就“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调查研究。胡锦涛强调,做好“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直面“十一五”,制定一个好的“十一五”规划,除了要自觉实现由过去订“计划”到现在订“规划”思路的转变,更加注重宏观性、战略性、导向性,给予市场和企业更大的空间,具有更强的弹性之外,当前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在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个问题上开动脑筋,形成共识和合力。  相似文献   

5.
4月的泉城济南,扬花飞絮,万物生辉,浓浓春意早已把这座城市浸染得格外迷人,富有魅力。“济南的春天特别宜人,但也特别短暂。这仿佛也寓意着我们要抓住难得的、宝贵的发展机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在未来5年里,创造出山东经济发展新的辉煌业绩。”如今已“赋闲”多年,  相似文献   

6.
《新疆审计》2005,(6):59-59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循环经济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所谓“减量化”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废弃产品或拆解后的零部件继续使用,或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使用,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资源化”是指废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备受关注的“十一五”规划。专家指出,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奋斗目标。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导刊》2005,(22):38-38
关键词:十一五规划 起因: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逐步加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瓶颈性约束,矛盾非常突出。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巨大资源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是我们根本不可能承受的。 时间:10月8日至11日 聚焦:在2005年10月8日至11日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这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其中将房地产纳入“十一五”规划、通过“稳房促车”拉动消费增长成为规划中的一大亮点。 影响力:整个社会将从效率优先向兼顾公平扭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2006-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战略部署。主要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百分之二十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是一个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五年,是着力改善民生、破解难题的五年。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民生工作已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本文通过盘点"十一五"期间关乎民生的热词,回顾我国民生工作的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12.
刘璟 《城市经济》2006,(3):18-19
“十五”期间,包头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取得了显成效。通过建设,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得以完善,特别是推进了基础设施项目向城市新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及新建工业园区、重大工业项目的延伸和辐射,为我市经济陕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设施保证和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发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采取强化目标责任、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重点工程、推动技术进步、强化政策激励、加强监督管理、开展全民行动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在全社会的艰辛努力下,节能减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上海小企业》2007,(8):15-15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的重大举措,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上海物流》2006,(1):26
“十一五”期间,南通交通以“枢纽南通”为定位,将完成基础建设投资210亿元,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衔接紧密的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全面融入长三角。届时,实现市域30分钟上高速,区域内1小时交通圈,进入上海1小时交通圈,长三角3小时交通圈。  相似文献   

16.
即将过去的“十五”工业发展令人难忘。在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投资的拉动下,中国经济迅速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进入“十一五”, 宏观经济三大需求有什么变化?中国工业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将会有何种调整?我们会否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吕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钢材市场的实际,我认为“十一五”时期我国钢材市场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陕西审计》2005,(U12):17-17
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国土经济》2011,(6):17-22
1991年5月2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主持召开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会议讨论决定,为了深入宣传贯彻《土地管理法》,坚定不移地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确定每年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纪念日为全国"土地日"。  相似文献   

20.
日前,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透露,即将于2006年全面出台的“十一五”规划是中国首次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变为“五年规划”。国家发改委称,从“一五”到“十五”,中国注重的是产业发展,加强了农业基础地位、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综合国力得以增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区间的发展产生了失衡,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甚至还出现了由于经济过热导致的能源、资源紧张,从而给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带来压力。为此“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