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实践背景之下,"三农"问题的长期存在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农村的贫穷在于发展资金的缺乏,农民的贫穷在于发展权利的流失,所以,从制度层面保障农村发展资金的通畅和农民发展权利的取得,切实维护农民金融发展权的实现,是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农地金融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农地金融是以土地作为抵押品的资金融通。它以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抵押作为获取信用的保证,使农民便利地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解决土地经营者的资金短缺,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地金融作为一种金融体制,涉及到两种制度安排:农地制度和金融制度。所谓农地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农业用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及其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3.
农村政策性金融是国家保障农村社会强位弱势群体金融发展权和金融平等权的特殊制度安排.但由于内外种种原因,当前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及困境.本文依据行为金融学及结构方程模型等现代金融前沿理论与方法,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有关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认知偏差、行为偏差和功能失调,对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困境具有正向影响,而且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对于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有效支持.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实质在于保障农民的金融发展权.而金融监管制度环境在保障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在监管目标、监管原则、监管方法和监管内容方面给予变革和创新.在监管目标中,应当纳入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为提高金融机构提高金融供给能力,我国应当实施激励监管、分类监管和风险监管的方法.金融监管还需要在市场准入、审慎监管上给予创新,同时离不开经济政策的支持和金融技术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农村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分支,对于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缓解农村信贷缺口、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运用问题一对策的研究方法,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制度安排,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发展权理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权是现实社会关系与主体价值需求的矛盾冲突及其协调的结果,是20世纪一种新型人权。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发展权问题逐渐显化,土地是农民问题的核心,以土地发展权的创设为重要实践,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要的制度安排。因此,以土地发展权理论为基石,寻求从静态权利归属向动态的发展理念转变,从代内可持续向代际可持续升华,构建优化土地资源社会与经济效用的可持续利用方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可持续利益均衡,从而促进农民发展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从当代农民的经济、社会地位和拥有的金融资源情况看,以农民为主体建设现代金融制度,采取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符合金融是以经济为基础的逻辑推理,符合中国广大农民的利益诉求,能使农村金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因此,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要以农民为主体。  相似文献   

8.
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际金融危机后,通过货币政策定向调控继续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2009-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方法,考察了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在不同金融结构、金融发展水平下对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小银行发展为特征的金融发展下,定向调控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效果较为显著。而总量增长的金融发展下,并未形成稳健的联系。文章建议,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金融支持需要制度层面;促进中小银行发展壮大,进而实现金融结构优化,才能推进"三农"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民资金互助社是农村内生金融需求催生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其与农业生产内嵌从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农村社会关系网络的信用约束下降低交易成本、以灵活便捷的贷款方式为社员提供普惠金融支持,但法律保障缺失、发展资金匮乏、风险防控薄弱等缺陷制约着其健康发展。通过现代内生金融发展理论分析其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从制度构建角度提出明确农民资金互助社法律地位、加强惠农政策扶持、完善全面监管机制等法律保障;以联合外部企业合作、外部金融资本转贷、构建多层次资金互助体系解决资金制约问题;通过健全内部风险监督制度、扩展农村金融保险体系、创新农村贷款抵押担保制度进行风险防控。在外部金融环境的支持及制度激励下促进农民资金互助社高效、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既是实现农村建设、农业转型的关键,也是“十二五”改善与提高民生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实力的稳步提高.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新兴主体,邮政金融建立为农村和农民提供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目标,既可实现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外部社会效应,同时也可寞现自身业备与利润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1.
分工视角: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官兵 《现代财经》2006,26(1):16-19
金融发展理论的缺陷能够通过分工视角加以弥补。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分工的一个侧面,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二者相互决定、互为因果关系,并共同受产权等基本制度结构的决定。在一个产权得到有效界定和保护的社会里,交易效率会因此而提高,农村经济分工和农村金融分工都能得以深化,而农村经济又因一个更为高级的农村金融分工水平而受益。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农地征用制度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农地征用制度困境表现在城市土地国有制与农地集体所有制的矛盾、农地集体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矛盾。产权的自我保护与政府保护是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两大举措。  相似文献   

13.
扩展抵押品范围是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思路下,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被寄予厚望,成为近年来农村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使用2010—2016年1 024家农信社和农商行的数据,利用2015年12月国务院在天津市蓟州区等59个试点县(市、区)开展为期两年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涉农贷款供给的影响进行了检验。本文认为,现阶段农民住房面临着价值评估难、抵押物处置难的问题,抵押效果不佳。实证结果显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没有显著增加涉农贷款供给,对农村金融的供给作用有限。本文在考虑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其他担保方式的替代作用、农地经营权抵押和“三块地”改革的影响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应着力做好农房抵押贷款改革的配套措施,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扩大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受让范围,充分挖掘住房财产权的价值潜力,缓解抵押物处置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扩展抵押品范围是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思路下,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被寄予厚望,成为近年来农村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使用2010—2016年1 024家农信社和农商行的数据,利用2015年12月国务院在天津市蓟州区等59个试点县(市、区)开展为期两年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涉农贷款供给的影响进行了检验。本文认为,现阶段农民住房面临着价值评估难、抵押物处置难的问题,抵押效果不佳。实证结果显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没有显著增加涉农贷款供给,对农村金融的供给作用有限。本文在考虑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其他担保方式的替代作用、农地经营权抵押和“三块地”改革的影响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应着力做好农房抵押贷款改革的配套措施,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扩大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受让范围,充分挖掘住房财产权的价值潜力,缓解抵押物处置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ill involve many fields, such as the upgrad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the impravement of th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maintain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service system and circulation system.Finance, as the core of modem economy, should serv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bout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the rural area for a long time. So it is vital to build a good county financial eco-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financial systems and give full scope to the supporting function of finance. Only when we solve the problems in rural financial ecology and make clear the government 's fanction and activities, the county financial environment can function and be improved.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county financial ec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ounty financial eco-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significance of optimizing the county financial eco-environment under the macroscopic background that the country proposed the socialist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th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to construct and the maintain county financial eco-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如何构建有效的金融契约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提升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最近兴起的金融契约理论突破传统的现金流思路.从控制权视角考察企业内部控制权配置机制及时各利益主体行动策略的影响.论文从控制权视角出发,系统回顾了金融契约理论的相关成果,并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局限.本文研究将对我国企业融资决策、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等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成因及其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抑制,农村金融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致使金融支农绩效水平低下,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加速进程。与已有较多文献不同的是,本文将分别从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层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困境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支持的规模、结构及效率与同期全国和城镇水平相比都较为滞后。同时,本文认为导致农村金融发展滞后成因主要有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一刀切”式的金融政策、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偏高以及现有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不断萎缩,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寻求了四点破解途径,即逐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水平、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政策、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绩效并加强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8.
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需要农地制度的创新.农地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设计必须兼顾社会保障与效率两重功能,国有制、个人所有制、土地股份制都不符合这一原则.作者的产权分析框架认为,产权效率取决于权利的界定及实施.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通过农地权利的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制度的创新,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村集体组织与农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农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地产权法律制度的缺陷和民主制度的不完善,缺乏有效价格发现机制和监管及保障制度的缺失是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主要因素.实现土地规范、有序、健康流转,需要构建配套的从法律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完善其他权能的农地产权制度、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搭配合理的财政制度和有效体现农民权益的村民自治制度以及社会权益保障制度.发挥制度功效,最大限度保护好农民多方面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结合中国银保监会披露的金融许可证注册信息的网点分布情况,实证分析区域金融发展对农户增收创业的作用,以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和区域金融市场结构差异对以上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1)区域内银行网点数量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农业正规信贷约束和农户参与民间借贷的概率,推动农户创业;(2)不同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农商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克服农信社的内部治理缺陷,改善支农服务;(3)区域银行集中程度越高,农商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银行的支农效果越弱,两者在高集中度地区难以发挥积极作用。由此可见,仅仅依靠惠农政策或农信社改制来推动农民增收创业缺乏效力,应在建设竞争有序的区域金融市场的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改善支农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