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打造"信用广西"品牌,构建良好金融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其发展实践来看,良好的地区信用环境是和谐金融生态的重要标志,金融生态建设重点应该是金融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用链接,只有讲信用的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因此,建设"和谐广西"应立足于"信用广西"."信用广西"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打造"信用广西"品牌,需要各方携手共建,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作用,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权推进"信用广西"立法,优化执法环境,提高失信成本,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银企协作,营造良性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2.
胡冰 《中国外资》2021,(6):60-61
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更是社会公序良俗的基石.纵观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轨迹,从《征信业管理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到即将起草的《社会信用法》,信用建设正由"痛点之治"向"法治之治"迈进.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信用环境不良、社会信用道德缺失,影响和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尤其对以信用为基础的金融业来说,这种不良的信用环境不仅导致了自身业务萎缩、收入减少、亏损增加,而且使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正常资金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造成了银行"难贷款"和借款人"贷款难"的两难局面.  相似文献   

4.
高茜 《征信》2021,39(5):9-12
"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应建立法律制度、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相结合的信用法治体系,优化信用服务业营商环境,完善信用信息和规则制度供给,多层次多领域打造信用价值实现场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等,以实现我国"十四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2012年,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积极推进广西首个跨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合钦州、北海和防城港市政府成功开展了广西北部湾沿海三市合作共建广西第一个跨区域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搭建了“信用北部湾”的工作框架和运行机制,有力促进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前浙江省信用现状 当前浙江省的信用基础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较,相对较好.如早在2000年6月,浙江省富阳市工商局就悄然开始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企业合同信用公示制",在健全信用体制的道路上开始了勇敢的尝试.随后从温州开始,一场声势浩大,以"重塑浙商信用,打造浙江信用经济"为议题,涉及到政府和企业双方的大讨论开始了,杭州、嘉兴、绍兴等地也陆续加入;以富阳"企业合同公示制"为模式的信用工程迅速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推广.2002年初,省委省政府更是明确提出重塑"信用"工程,打造"信用浙江"的口号.这种由地方政府积极倡导,在全省范围开展声势浩大的重建信用活动,在全国各省市是开创之举.  相似文献   

7.
合力打造良好信用环境是建设"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的现实需要.本文认为:要从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搭建企业发展服务平台、维护竞争秩序等方面来综合完善外部信用环境;大力推动商业银行发展,加强金融同业合作,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运行效率;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政府执政建设,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优化执法环境,有效加强银政企协作互动,实现促进广西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是个高税负的国家,同时,它又是一个税法遵从度非常高的国家。加拿大的税收征管体制是建立在纳税人"自我遵从"的基础之上,这得益于其完善的税收信用管理体制。本文介绍了加拿大税收信用体系的基本情况,并探讨了其对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活动中的"隐性征信"及其功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征信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必须健全整个社会的征信制度.然而,在二元经济的格局之下,目前已在城市普遍推开的征信制度并不完全适应于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传统的农区.但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又不能因为征信滞后这一瓶颈问题而踌躇不前.事实上,在农村信用中所存在的"隐性征信"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北京保监办近日透露,北京保险业将建立两级"黑名单"制度,一是针对保险人及其代理人建立监管档案,二是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保单和信用状况进行信息共享.这一措施是应对当前社会信用缺失的一种务实之举.  相似文献   

11.
"信用共同体"对促进银企合作和地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泰安市为例对"信用共同体"的运行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理代组织理论探讨设计了三种"信用共同体"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何杰 《财会学习》2018,(9):109-110
代理记账行业作为一种会计专业化服务,有利于提高广大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但目前代理记账机构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不健全,市场展业行为不规范,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业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政府部门对代理记账行业管理缺乏有效抓手,行业自律尚在起步阶段.因此,探索建立以"信用"为核心覆盖机构及从业人员的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代理机构执业行为,承载"不做假账"的社会责任,并将诚信传导辐射到广大受服务企业,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杨鹏 《投资北京》2021,(3):14-16
诚信是良好营商环境的有力保障,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能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而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北京市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三年行动计划(2020-2...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东营市农村信用社通过文明信用工程建设带动了农富社兴"双赢".本文从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打造服务品牌、构建文明信用环境等三个方面,对该市的文明信用工程建设与农富社兴"双赢"的良性互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信用"一词由来已久,我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国度,有着悠久的信用史和雄厚的信用文化积淀.作为我国几千年基本社会道德的"仁、义、理、智、信",就足以说明信用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被民众奉为普遍遵行的行为准则.信用的内涵非常广泛,<辞海>解释:一是以诚信任用人;二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三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金融生态视角下对"绿色信贷"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研究,首先分析了"绿色信贷"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良好的金融生态是"绿色信贷"实施的前提和保障.紧接着从目前长株潭的金融生态环境现状着手,分析金融生态所涵盖的制度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充分论述了"绿色信贷"的实施离不开良好金融生态的支撑,"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两者的共同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小平 《甘肃金融》2003,(12):77-77,29
诚信是金,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因为"守信则立、失信则废",有了信用,则会万事亨通,失去信用,则会无法生存.这就是我们目前为什么广泛开展"信用村镇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的根本所在.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深究一下社会信用的过程,不难发现社会信用有三个主体在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即施信主体、受信主体和证信主体.这三个主体所形成的三角关系能否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对整个社会信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设立支农信用担保基金促进"三农"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设立支农信用担保基金的必要性 (一)设立支农信用担保基金是解决"三农"发展资金急需的有效途径和迫切要求.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真实地概括了我国当前"三农"的现状.目前,解决"三农"的问题最紧迫和最现实的方法就是满足"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对"三农"的资金投入除政府财政的直接支持外,更主要的是依赖大量的商业性资金,但正是农村经济基础的薄弱和农业经济高风险、低收益的现状,较大程度地增加了商业性资金的风险,影响了其投入的信心.因此,设立支农担保基金,为商业性资金提供信用保证,并充分发挥信用扩张功能,引导更多的商业性资金流向"三农",是有效保证商业性资金安全,解决"三农"发展资金急需、促进"三农"持续发展,帮助"三农"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和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关注农村信用社贷款投向"城镇化"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贷款投向"城镇化"现象已经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支农贷款成本高、风险大,信用环境差以及不适当的产业结构调整等.要采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信用环境,增强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来防止贷款的"城镇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经过八年的持续奋斗,青海省实现了42个贫困县、1622个贫困村、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的成效.在此期间,青海省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及信用普惠对青海省绝对贫困全面"清零"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结合青海辖区实际,就信用普惠有效巩固金融精准扶贫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