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铭仁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
资产定价理论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但由于资产定价理论存在的局限性,所以它们在不断接受着各种实践检验的挑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经典资产定价理论存在着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悖论,这些悖论突显了资产定价基本思想在未来资产定价理论发展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综述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如何刻画投资者行为是资产定价理论 50年来发展的主要脉络。在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基础上 ,通过修正投资者的效用函数而发展起来的行为资产定价理论 ,对投资者行为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本文构造了行为资产定价的一般均衡研究框架 ,指出了此框架与行为金融理论的区别 ,并在此框架下 ,综述了当前流行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文章最后分析了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4.
资产定价理论的核心是行为公设,行为公设是对人的行为的公理化概括,资产定价理论是行为公设在资产选择问题上的具体应用。资产定价理论的正确性在现实中经受检验,当资产定价理论被现实证明存在缺陷时,最终必然追溯到行为公设上。资产定价理论与行为公设之间存在着因果和反馈关系,行为公设为因,资产定价理论为果,同时资产定价理论对行为公设作出反馈。要消除资产定价理论对实际结果的偏离,最终必然落实到行为公设上,因此必须加强对行为公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现代金融理论以投资者理性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将证券资产定价转化为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关系,实现证券资产的间接定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金融理论受到来自实证检验的挑战并促使行为金融理论的诞生。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对人决策过程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重新审视证券资产定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但这些理论模型间缺乏内在一致的分析框架,尚未突破现代金融理论的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comsumptionbased asset pricing)理论是近20年来逐步形成的。一般性和统一性是其显著特点:(1)它将消费选择理论延伸进了不确定性领域,传统的消费选择理论可以被理解为该理论的一个特例;(2)它“统一”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期权定价理论以及非金融资产的定价理论,从而成为资产定价领域的一个一般性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金融资产定价理论是金融学的核心问题,华尔街的两次“革命”都源自于对资产定价理论的研讨。通过对金融资产定价理论的历史文献回顾,可以把资产定价理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繁荣阶段。其中,萌芽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时间段,发展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繁荣阶段则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到目前的时间段。最后对金融资产定价理论做出展望,指出现代数学方法的运用仍是资产定价理论向前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李少付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6,21(4):68-69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只考虑系统风险,并假定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多样化消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在真实世界中给风险资产定价。风险中性的世界是一个假想的世界,在风险中性的世界中所有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用无套利的方法得到。 相似文献
9.
1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流动性的研究实现对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的校正成为理论研究前沿。从驱动市场流动性变化的因素出发,一方面,将交易成本所引起的市场非流动性纳入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研究框架,进而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求解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从而构建了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研究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放宽传统资产定价理论中对信息质量的约束,从交易机制与投资者行为等视角研究流动性形成的特殊机制,从而将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的研究延伸到市场微观基础。因此,本文从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的基础理论、微观基础和经验研究方法等方面回顾了近30年来这一领域研究中较为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建立了一个有政府的动态资产定价模型.政府被模型化为具有垄断力量的市场参与者,它可以利用自己的税收和交易行为影响市场.我们求解了一个政府先行,私人跟随的均衡,得到了一个资产定价的双因子(总消费因子和税收因子)模型.文章证明:资产的超额收益不但取决于与总消费的相关性,还受与政府税收相关性的影响;资本市场的波动行为依赖于税收的随机模式.我们的模型预言,在一个政府作用比较大的经济体里,如果忽略政府的作用,单因子的ICAPM可能低估均衡的股权超额收益.同没有政府的经济相比,有政府经济中风险资产的波动率会更高.分析还表明:在动态资产定价模型中引入政府行为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从随机游走、行为金融到混沌,从现代资产定价理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到异质信念资产定价理论,3种学说和3种定价理论同时存在干当今资本市场的研究中,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解释了资产价格的波动。本文的研究理清了3种重要定价理论之间的关系:理性与有限理性,线性与非线性,价格波动的外在机制与内在机制,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资产定价理论提供了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个股流动性变化与市场总体流动性变化的敏感程度是个股系统流动性风险。基于中国股市1994-2007年的日间交易数据,运用套利定价模型来检验个股系统流动性风险与其预期回报之间的关系后,发现中国个股系统流动性风险与预期回报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且这种负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市场总体流动性水平较低时以及规模较大的证券上。这一发现明显有悖于个股系统流动性风险应该获得风险溢价的标准金融模型推断,且支持了中国股市存在非流动性的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创业投资的特质与实物期权方法有实质的契合性,表现在创业投资的风险水平同实物期权的波动率之间。创业投资的分期投资与实物期权的期权价值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这种内在契合性是运用实物期权方法研究创业投资定价研究的基础。基于Black-Scholes偏微分方程的实物期权模型构造的多期创业投资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更具现实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16.
从幸福与收入的关系来看,幸福悖论的成因是:达到临界收入后,收入的功能目的(必然性)向手段(可能性)的转换、收入边际效用递减与收入的负外部性凸显以致人们对收入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等需要递增、个人自我实现与带来收入的工作的偏离等导致幸福悖论。揭开幸福悖论的面纱,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现阶段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克服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重建公共家园,即关注民生、创造社会财富,把社会进步与个人自我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幸福的帕累托最优,才能真正踏上幸福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17.
Transfer Pricing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mmy Staahl Gabrielsen & Guttorm Schjelderup 《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101(4):673-688
We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jointly owned production units where upstream firms sell inputs to a downstream final market producer. It is found that, compared to integrated firms, co-ownership leads to overinvoicing of input prices (transfer prices), resulting in lower aggregate profits. Tax and tariff policy may lessen the organizational inefficiencies of jointly owned firms.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firms must have other reasons for forming jointly owned production units than those guided by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benefits from delegation of decision-making.
JEL classification: F 23; L 23 相似文献
JEL classification: F 23; L 23 相似文献
18.
带有价格波动项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研究--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均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根据我国股市的特点,对Barberis、Huang和Santos(2001)的模型进行了改进,推导出了带有波动项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西方7国无风险利率及股票溢价进行了检验,发现该CCAPM模型不能解释我国证券市场的溢价现象,Mehra和Prescott(1985)发现的"股票溢价之谜"在我国同样存在.相比以前的分析方法,文章所考虑的模型比较符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征.文章最后利用经修正的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溢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