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将会使得国内制造业取得进一步提升。但是国内制造业确实也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局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核心竞争力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计算并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把国内制造业分为竞争优势、潜在优势以及缺乏优势的产业,主张提升国际竞争力要对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以及对不同类别的产业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制造业承载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且人口红利这一优势逐步丧失,供给与需求的比重失衡,面临着制造业规模大但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困境。以创新驱动为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展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推动中国制造朝着中国智造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指的是通过增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促进我国制造业实现自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跨越的目标。文章基于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究制造业转型演化路径,通过制度及技术创新为制造业转型设计注入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但中国制造现在正面临着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迈进的挑战;中国是世界第一劳动力大国,但这个劳动力大国现在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呼啸而来的现实。制造业升级的困境和社会老龄化的难题似乎在短时间都难以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但要是把"老龄"和"制造"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却似乎  相似文献   

4.
石海娥 《光彩》2012,(10):26-27
在"后工业化时代",中小企业更应该通过自主创新重振实体经济,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后危机时代",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目前在全球制造业处于怎样的地位?面临哪些阻碍,如何化解?被频繁提及的"制造业泡沫"是否存在?中国制造的软肋是什么?针对这些疑问,本刊专访了中国制造业冠军联盟负责人、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光彩》:中国制造业目前在全球制造业中  相似文献   

5.
现有文献部分解释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来源,但尚未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中国出口竞争力持续提高之谜。本文提出教育红利是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并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红利通过效率转移、规模经济和工资成本效应等中间渠道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作用。基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相对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教育红利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效率转移和规模效应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产生正向效应,而通过工资成本产生负面效应。教育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要内生源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制造业也在迅速发展,也是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 然而“创新”是现代工业制造的灵魂,体现了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在如今这个新时代,全球的竞争异常激烈,所以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按照以往的发展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现在的制造业需要转型升级并进入新发展。 文章探讨了创新如何引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日益增强和市场占有率的日益扩大,许多国家出于对本土制造业的保护角度,开始采取不同手段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进行抵制。此外中国制造业质量监控体系的不完善,使中国制造业面临信任危机的困境,世界金融危机也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一系列影响。本文在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危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但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很多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近年来,许多制造业企业普遍遇到"三座大山",即"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发展中面临"四高四低":人工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税费负担高、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产品质量低、技术标准低、品牌认可度低、企业诚信度低,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我们要把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一是科技创新要强发力。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制造  相似文献   

9.
《商》2016,(4)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着煤机制造业的发展与改革,国家对于制造业的大力扶植政策和全国范围内的煤炭产业的结构重组进一步推动了煤机制造行业的再一次增长,我国煤机产业进入了一个活跃发展同时也充满挑战的时期。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今煤机制造工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煤机制造业将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世界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坚实的产业作为支撑,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工业是立国之本,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当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和兴  相似文献   

11.
一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工业贸易排名世界第三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一边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竞争力仅局限在不断压低劳动力成本上.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中,利益的获得已经不仅仅取决于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小,品牌及创新技术的缺失,使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征途漫漫,品牌、研发、销售渠道、细分产业等竞争要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对我国建设新型制造业,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影响着高职机械类专业未来发展方向。在论述"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背景和基本方针的基础上,从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精细化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三方面解析了"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机械类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而"工匠精神"这个属于时代的词语背后的启示不容忽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逐渐由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服务模式改变,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产制造业也逐步向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服务型制造业所面临的现实境况,由"工匠精神"为出发点探寻出一条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机械设备制造业既面临着经济增速下滑背景下的内需疲软,又面临产业升级对高端机械设备需求的极力拉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机械设备制造业发展合资企业的意义,探讨了合资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合资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产性服务与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美辞 《商业研究》2011,(2):100-106
作为一种高级要素投入,生产性服务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运用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验证了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这种积极效应。生产性服务促进了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并且有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交通运输仓储服务更能促进劳动和资源密集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升,金融保险服务、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开发服务,更能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进入WTO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打造精品项目,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创新能力,为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走上国际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汽车制造业研发项目管理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2022年两会期间“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2021年“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定位对比方向更加明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关键路径,更是打造中国经济活力,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制造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安徽作为制造业大省,其中占据中坚力量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应当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在行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下,实现企业内部智能升级和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制造业企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应用性角度分析安徽省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机遇,在复杂的内外部宏观环境下以给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核心竞争力时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培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本文结合制造行业的特点,提出了制造业企业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时应该注意之处,以期对欲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过高速发展的阶段,人口红利给中国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小,未来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是向着精细化、智能化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向发展。未来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商业模式、工业基础、质量体系重建等重大变革。《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势在必行,中国制造业的"互联网+时代"正在来临。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以来,给世界各国上了代价高昂的一课: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怎样发展基于本国国情的制造业成为各大经济体争相探索的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及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应运而生。文章立足于沈阳市制造业发展现状,结合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及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具体内涵,探究其可能对沈阳制造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发现,沈阳市制造业面临来自低中高层次的全面挑战的同时也存在良好的转型机遇期,急需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培育沈阳"核心能力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