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北大荒农垦集团八五〇农场有限公司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实现新作为;围绕高质量发展,在完善农业体系架构上构建新格局;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推动全面绿色发展上集聚新优势;彰显军垦文化特色,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打造新高地,努力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山西转型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出重点环节,在更高水平上同步推进"三化一体";坚持富民优先,在更高标准上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深化改革开放,在更高层次上增添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加强组织领导,在更大力度上保障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但是粮食生产也面对着比较效益下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支持保护等现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在发展目标上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在发展优先序上坚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发展着力点上确保产能、强化科技支撑,在发展策略上适度进口农产品,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省灌南县国土资源系统狠抓纪律作风建设,通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多项举措,为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资源保障.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在提高整体素质上下工夫.有创新的观念才能有创新的作为,思想领先才能保证发展领先.站在全局的高度、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凡是有利于国土资源部门发展的事要及时干、果断干、放手干,凡是不利于大局、不利于发展的事坚决不干.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作、谋划发展上,用在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上,用在争先创优、争创一流上,在全系统上下努力形成求真务实,合力推动创新,全力支持国土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目标定位上体现率先发展要求,在思路理念上坚持"三农"与"三化"互动并进,在工作措施上注重构建政策制度框架,在组织保障上强化整体推进机制,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从宏观管理到项目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要获得新的发展 ,实现新的飞跃 ,必须根据当前农业发展的新特点 ,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的实践和探索。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正是适应这一客观要求的产物。基于此 ,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健康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 ,即在宏观管理上强调统一领导和统筹安排 ,在区域布局上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在功能定位上要体现层次性 ,在项目选择上体现科技特色和行业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行业必须在生产销售上通过行业内部的价格自律,从源头做起,提高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拓宽发展空间,在林业的改革、发展和脱困上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时事评点     
农业现代化须破农地碎片化【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新闻提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土地收益分配应透明博弈【关键词】"三旧"改造【新闻提要】据《广州日报》报道,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在一体化进程中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从而形成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自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问题,文件强调,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当前农村发展进入了新时期,然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尚有7017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居民的7.2%。农村的脱贫有两个标志,一是农业得到发展,即通过农业的"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二是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即通过农村的"管理"体制创新,对农村进行社区化管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本文就这两个脱贫标志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地勘单位企业化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地勘单位走向市场,走企业化道路,是大势所趋.破解地勘单位企业化难题的关键在于:①政府先要为地勘单位进一步改革垫付成本,帮助他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②地勘单位要真正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进行改革;③地勘队伍要进行专业化分工,为上市创造必要条件;④政府要为地勘单位培育好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和矿业权有形市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推行TQM已有2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但发展并不平衡 ,特别是地勘单位步子较慢。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地勘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地勘单位在呼唤新的适合市场经济条件的管理方式。TQM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经过认真和积极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在地勘单位全面推广和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对地质找矿工作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性凸显,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问题包括对地质找矿新机制内涵的理解,公益性地质工作如何更好地起到加强基础的作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以及地质勘查质量滑坡问题。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核心是:社会资金是矿产勘查市场的主体,要充分调动社会投资人、国有地勘单位和地方的积极性,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形成加大投入,快速突破的良好局面。公益性地质工作要注重加强基础,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引导专业人员投身基础地质调查研究事业,切实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国有地勘单位要抓住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契机,加快发展,增强实力,有关管理部门要为他们营造条件。地质勘查质量滑坡问题令人担忧,这里面有技术问题、项目管理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行业诚信问题。要针对问题的根源采取严厉有效的措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 ,新形势下中国矿业资本市场面临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要善于总结矿业资本市场发展的规律 ,不失时机地规范和发展矿业资本市场 ,为国有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的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作出新的贡献。同时 ,就大力发展我国矿业资本市场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地勘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如何把握我国地勘市场的发展现状,应在总结一般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地勘市场主体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国地勘主体体系建设的雏形已经形成。今后我国地勘市场主体建设的基本策略应是,在地勘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矿业权为依托推进现有地勘单位战略重组,优化地勘单位资本结构,更新地质勘探装备,明晰产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引进机制,重视对地质资料的保护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资金是地勘单位的“血液”,成本是地勘单位的“命脉”,直接影响着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决定地勘单位能否实现快速发展。加强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1)增强理财意识,形成齐抓共管局面;(2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加强队伍和制度建设,为抓好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做好组织和制度保证;(3 )加强资金收入管理,为发展提供保证;(4 )加强资金支出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夯实发展基础;(5 )抓好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应注重分析外部市场环境,建立内部反馈机制及时纠正偏差,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行,地勘单位在经营理念及管理机制上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地勘单位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地勘单位贯彻实施ISO9000标准的必要性,并提出在贯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贯标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矿企业集团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地质矿产企业集团建设中 ,如何建立母子公司体制 ,如何形成规模经济 ,如何突出主业、带动相关产业 ,如何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如何适应新经济等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如何利用这些趋势 ,将地矿企业集团做强、做大、做出规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的体现 ,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提升企业的形象 ,文章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勘单位的实际 ,就地勘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对地勘单位发展的积极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 ,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地勘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S     
4 Thoughts on Several Issues with respect to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Peng Qiming (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81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some issues concerning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such a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new mechanism; how to play the role of public geological work in strengthening basis properly;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and the issue of the quality descen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t goes on to argue that the core of the new mechanism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cludes: social capital is the main part in mineral exploration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