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品牌才是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话语权。北京一家汽车经销商的苦衷是此话的真实印证:它所销售的比亚迪F3售价不高,品质也还算是有保障,但是在销量上就是卖不过差不多价位的赛欧。在价格几乎相同的情况下,自主车型卖不过合资汽车是不争的事实。这位经销商补充说,中国人的崇洋媚外并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品牌的差距,中国的国产汽车需要证实这种差距。  相似文献   

2.
付秀胜  思远 《董事会》2005,(9):104-109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随着跨国汽车巨头“6+3”纷纷全部登陆中国,竞争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和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汽车领域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汽车市场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其中代表着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汽车开始崭露头角,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飞速发展,成为中国车市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中国车市的品牌力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大品牌占绝对主导的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尚处于弱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如何应对?关键在于提升品牌力,打造强势品牌。就如何提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力,作者从品牌定位策略、渠道构建策略以及品牌国际化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林雷 《董事会》2005,(5):90-94
对于世界汽车巨头们而言,迅猛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他们全球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厂商都已进入中国。相应地,随着竞争者的增加,市场份额的争夺也势必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5.
在汽车行业,合资是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现存的主流方式。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90%的份额由跨国公司品牌占领,只有10%属于中国的自主品牌。合资企业的中方虽然按照规定持股50%以上,但它们拿到手的实际利润却在30%以下,另外20%被外方以技术提成等各种方式转移。  相似文献   

6.
进入WTO以来,汽车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化竞争。跨国公司许多新品牌的进入使国内原有的汽车市场开始了新一轮洗牌。随着竞争的升级,各汽车企业开始进入新营销时代的比拚。已成气候、有规模的几家汽车大企业在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两大阵营里为中国这块大市场苦苦经营,这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弱肉强食竞争的必经历程。叫板市场、谋略高低就像企业出牌一样成为决胜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发展到现阶段已经上升到一个新层面,除了生产规模外,更多的是相互之间斗智斗勇,以营销抢占市场,谁占有的市场份额多,谁就是市场的赢家。目前,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各汽车企业为销售而销售,企业间大打价格战,结果必然是拚没了声誉,又耗尽了利润。时代呼唤服务营销。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与企业国际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与出路在国际汽车市场上,除了传统的货车,一直以来很少能看到中国制造或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身影。中国制造的汽车几乎悉数销于国内,自主品牌的国外生产基地也屈指可数。相比之下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口比重很高,根据CSM的数据,去年日本、韩国和德  相似文献   

8.
出口升级     
汪涛 《汽车观察》2012,(3):24-24
现在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显然在国际市场的开拓和耕耘上,有了更多自己的心得和路数。  相似文献   

9.
深耕本土化     
业绩的高增长背后是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不仅得益于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更得益于博世在中国市场长达一个世纪的深耕。  相似文献   

10.
无庸置疑,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也同步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曾三分天下。仔细分析一下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情况,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品牌三分天下主要靠的是1.6L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和微型轿车,1.6L以上的汽车贡献率很低。  相似文献   

11.
在刚性消费需求的刺激下,毋庸置疑,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还将在未来长时间的持续。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2.
张静 《汽车观察》2013,(4):116-117
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每百户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了20辆,预计未来10年,中国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将达到或接近60辆。黄金十年的市场井喷式增长,让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管理、品牌、营销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汽车营销也逐渐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从价格血拼、饥饿营销到安全营销、打文化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由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的转型,汽车营销也已经发展到了以客户满意度为核心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张静 《汽车观察》2012,(2):16-16
2011年是中国汽车市场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我们既看到了市场增长在回归理性的同时增幅开始大幅下滑;我们也看到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进展方面碰到的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东亚和南亚地区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销售市场。市场专家预测,今后5年内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70%将来自亚洲,而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需求潜力又是亚洲市场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变化,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世界上大的汽车集团基本上都已进入中国市场,都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汽车市场最大赢家 目前,中国汽车企业的合作伙伴遍及欧美日韩,但作为最早投资我国的外国汽车制造商之一,德国大众无疑是中…  相似文献   

15.
贾玥 《汽车观察》2009,(6):90-91
4月下旬举行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车展上,自主品牌摆出同合资品牌平分秋色的阵容,展示出了中国汽车企业在国内汽车市场和跨国汽车巨头分庭抗礼的实力。  相似文献   

16.
华晨的“宿敌”显然不该是ADAC或是德国汽车工业,对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来说,与其急于进入欧洲与重量级的对手进行全方位的比拼,倒不如守好中国市场,放眼海外?把“杯具”都收好再说吧。  相似文献   

17.
管学军 《董事会》2006,(3):74-77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汽车产能扩充迅速,一些专家指出。中国汽车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产业利润下降.甚至说“产能过剩危及产业”。如果冷静观察,恐怕情况并非如此,指责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18.
《工业会计》2006,(4):62-62
汽车市场有4大不成文铁律:10万元买不到B级车,中级车市场是日韩车的天下,合资品牌汽车的品质强于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必须从低端车型开始。但华晨2006年2月18日下线的骏捷以出色的表现改写了这4大铁律。  相似文献   

19.
通用再登顶     
汪涛 《汽车观察》2012,(2):22-22
通用成功很大程度来自两个市场,分别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规模的汽车市场:中国和美国。  相似文献   

20.
三问比亚迪     
薛旭 《董事会》2010,(6):80-82
在未来15年到20年的发展中,在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客观历史条件下,比亚迪如何成为世界汽车的第一品牌或第一产业集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