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刚 《财贸经济》2000,(2):F003-F003
中国经济改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开创市场经济的独特道路,是本世纪中国和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不仅带来了经济实践的重大变化,而且也对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20年来,由中国经济改革所推动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这一事实,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为“中国之谜”。破译这一“谜底”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热门”工作。积极的评价是中国改革既有自己的特色,又有国际上普遍承认的经验。国内的经济学家则先后用“增量改革”、“体制外改革”、“双轨制改革”及“发展战略论”来解释中国经济改革的道路。与此…  相似文献   

2.
3.
张波 《经贸世界》2000,(11):10-13
北京,昆仑饭店,29层旋转餐厅。对面坐着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名经济学家,人称“京城四少”的魏杰。透过玻璃大窗极目远望,三环路上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远处、更远处是一片片漂亮的小别墅……眼前的一切宏伟壮丽.显出了京城的大气。我说:“现在房地产热了.瞅瞅窗外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在就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前,宋晓梧长期担任政府经济改革领域领导职务,1996年至2008年,宋晓梧先后在国家体改委、国务院体改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等部门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在就业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他一直结合实际工作不断探讨相关理论问题,坚持学术研究,在改革的很多焦点问题上,  相似文献   

5.
6.
7.
曹杰 《商》2013,(3):147-147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经历了一段从无到有、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按照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标准划分,这段时期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初期学习苏联计划经济阶段,改革开放时期和当前的新时期。同时,我们在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这些经验集中反应在对计划和市场模式的认识和转变上。  相似文献   

8.
《商务周刊》2008,(Z2):36-37
经济改革从魔瓶中放出的第一个"妖怪"是价格难题。计划体制下,国家制定了几乎一切商品的价格,一盒火柴两分钱,一斤盐一角三分,这样格局维持了28年。特别是改革引入城市后,没有自由定价就没有市场竞争,使得价格问题几乎成为横亘在中国改革面前难以逾越的"卡夫丁峡谷"。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由于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品价格太低,加工工业品价  相似文献   

9.
朱文哲 《现代商业》2013,(21):179-18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有关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之间效率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本文将从建国后三个不同时期为基础,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时期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效率变化,从而更为细致的分析两者的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市场取向的改革,逐步要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流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市场周刊》2005,(30):50-51
7月29日,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的2005年中国铁路建设债券公开发行。发行铁路建设债券不仅可以吸纳社会资金支持铁路项目建设,有效扩大铁路建设资金的来源,也为国内资本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带来优质的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12.
1、企业的资本结构以银行借债为主的国企融资方式造成当前国有银行的金融风险,银企债务危机的原因之一是过高的负债比例,而当前改变这一过高的负债比例的办法是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提高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任何企业的创立和发展都必须保持和投入一定的资金,投入的资金从来源看不外乎资本和负债两大类,负债与资本构成了企业的总资产,所谓资产负债比例就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任何企业不可能百分之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对过去的管理体制进行的改革迅速在社会各个部门中展开.然而,在铁路行业内部,却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国家对铁路实行垄断经营管理的机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中国铁路改革的方向只能是走向市场.但是,由于传统上铁路一直由国家进行垄断经营管理,人们对铁路能否走向市场疑虑重重.本文认为导致政府对铁路进行垄断经营管理的几个主要因素都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而中国铁路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应由垄断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 在这世纪千年之交,简要回眸我国2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复关入世谈判15年的历程,不难发现,没有1978年11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工作重心的转移,农村改革的全面展开,就不可能出现外贸进出口的成倍增长,就不可能有第一家外资企业落户中国。就不可能有小平同志在南方沿海画了四个圈,从而拉开对外开放的序幕;没有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转向城市改革,改革由外围向内围发展,就不可能有14个沿海城市、两个半岛和两个三角洲的相继开放和复关申请的提出;没有1987年十三届三中全会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系,就不可能有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外向型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海南特区与浦东开发区的成立,深市和沪市就不可能正式挂牌营业;没有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在南方写出有关推动改革的新诗篇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改革开放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出现关税、汇率、金融、财税、外贸管理、投融资体制的重大改革,就不可能形成沿海、沿江、沿边、沿湖和沿湾“五沿”以及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全面开放格局,带来三资企业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关键的时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复杂激烈的竞争,许多企业都十分重视如何聚集和运营资本,并视为决定企业发展成败的重要问题。那么,什么是资本经营,其具体运作的方式有哪些?笔试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18.
《从市场大国到经济大国》一文,论述了中国大市场这一战略性竞争资源的作用,合理有效地协调竞争结构和配置区域市场开放的利益格局,对21世纪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中国从市场大国向经济大国演进的重大意义。文章着重就对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市场结构特征、市场战略选择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吴敬琏 《中国市场》2010,(11):28-34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改革开放所要达到的目标,按照中共十七大的语言,可以概括为"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现在,这个历史转折还没有完全实现。为了完满地实现这个转折,我们应当认真总结这30年的经验教训,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