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任何一堂语文课,无不渗透着"情"的教育,以情动情,以美传情,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的飞扬与舞动.  相似文献   

2.
魏俊伟 《魅力中国》2013,(32):219-219
电大教学是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因此,它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它涵盖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是集多重性质为一体的课程。现代教育理念中,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培养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电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就电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郝春囡 《魅力中国》2013,(34):103-103,102
语文是综合工具性学科,内容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元素,教学应该积极挖掘这些内容,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中国数千年文化积淀的滋养,让语文课充满新鲜的人文关怀活力。  相似文献   

4.
辛雅萍 《魅力中国》2014,(5):205-206
语文是综合性的工具学科。包含了古今中外的各个学科的知识。新的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元素,我们应积极挖掘这些矿藏,让学生真正得到人文滋养,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教育的新鲜魅力。  相似文献   

5.
张竹骞 《黑河学刊》2009,(9):118-119
加强中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是加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工作任务。利用中职语文课堂精选经典内容,注重训练实践,注重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次仁元丁 《魅力中国》2014,(12):213-213
语文教学开展新课标,更注重加强人文内容,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而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是要与语文教学相融合,再者,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在道德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都意味着道德教育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也体现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价值。如今的语文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需要我们把传授语文知识和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体现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有着很大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细心地引导学生,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的挑战创新中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朱鲁娟 《魅力中国》2010,(7X):227-227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既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精神底蕴.中职语文教学承载着人文教育的重任.因此要从贯彻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并加强语文课堂的人文教育、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进行人文知识和能力的基本培养等方面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张蕾  王丽 《老区建设》2011,(20):59-61
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一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我国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摇蓝。然而,许多学院只有把培养学生的技术作为自己的终级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人文素质教育,并利用语文教学这个平台扎扎实实做好提高人文素质的这一重要工作,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1.
美育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审美教育是各门学科共同的教育任务。语文学科的美育因素比其他学科都丰富。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里着重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内容。  相似文献   

12.
左秀杰 《魅力中国》2013,(26):187-187
高职语文是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然而,高职语文教学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推进。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要完成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就要对语文教学进行大胆改革,使其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自勇 《魅力中国》2014,(9):202-202
语文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只有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里,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目前我们高职语文使用的教材中,有着不少风流蕴籍、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负载了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堪称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蓝本.它从多方面表现了世界之美、人生之美、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5.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完善语文学科教学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文性",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学科性质定位的一大飞跃,它将极大地改变语文教学的方向,转变语文教学者的思想观念,促进语文教学在新世纪的改革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将地方文化适当地融入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对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可巧用地方文化的本土性,让地方文化资源走进校本教材;可巧用地方文化的精神内涵,来完成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要求;可用导入、讨论等方法巧用地方文化,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巧用地方文化,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时代的要求.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将创新教育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发散思维的能力,激发创新能力.教师应解放思想,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应回归到"以人文教育为本位"的呼唤,是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股最强音.在语文教学中倡导人文教育的理念,渗透人文教育,理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焦海滨 《魅力中国》2011,(6):196-19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新的语文教育大环境下对语文学科作用的最新、最高的认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能力训练过程中加强人文性渗透。这样,学生在感悟、理解、欣赏、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必将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熏陶。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课程是普通高校中除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的素质教育课程,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许多高校中,语文教学并没能够真正发挥出人文教育核心的价值,本文从语文教学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高校语文教学现状出发,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促进语文教学充分发挥作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