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日看了中国记者杂志社编辑陈国权写的一本书,书名为《新媒体拯救报业?》。书名有个大问号,这问号鲜明地表示作者对某种流行观点的质疑。这一质疑毫无疑问,又会在不休的争论中再来一把"火上加油"。此书告诉传媒人,"拯救"报业要有新思路,因为"思  相似文献   

2.
刘毅 《中国报业》2012,(7):45-47
针对我国报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有人认为我国报业发展已经开始衰退,进而提出"拯救报业"的命题。但是笔者认为,"拯救报业"以及一些相关命题均是伪命题,不符合目前我国报业发展实际。"拯救报业"之说令人质疑近几年来,拯救报业的论调此起彼伏,其根据主要有:一是国外有的报社裁员了,倒闭了,有的报纸停止发行纸质版了,有国外专家甚至断定,“到2043年的第一季度晚些时候,日报就没有读者了”;二是我国确有报社关门了;三是我国报纸发行难度加大;四是报业广告经营遇到“天花板”,广告增幅有波动。  相似文献   

3.
刘毅 《中国报业》2012,(13):45-47
针对我国报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有人认为我国报业发展已经开始衰退,进而提出"拯救报业"的命题。但是笔者认为,"拯救报业"以及一些相关命题均是伪命题,不符合目前我国报业发展实际。"拯救报业"之说令人质疑近几年来,拯救报业的论调此起彼伏,其根据主要有:一是国外有的报社裁员了,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我曾经撰文指出,中国传媒业面临着“拐点”。我的观点虽然有相关的研究数据做支撑,但当时还是有不少人不以为然,认为中国传媒业一片欣欣向荣,何来“拐点”之虞?!而现在,当这个“拐点”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突然”出现的时候,业界则又是一片悲观之声,认为传统媒介(尤其是报业)发展的衰退期来临了。其实,这种观点同样是我坚决不能同意的。我认为,中国的媒介业(包括报业)在此番“涅磐”式的洗礼之后,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报业新论     
本刊的“报业新论”栏目意在发表一些不同于一般的新观点和新见解,以期帮助大家开拓视野,创新思路。既然是新的,肯定就有不够完善之处,欢迎大家就某一个观点、某一种见解提出不同意见。本期“报业新论”我们选用了4篇文章。郑宇丹的《内容经济与报业创新》提出  相似文献   

6.
《财经界(学术)》2007,(1):86-88
张建星,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兼总编辑。从记者到总编,他从新闻火线脱颖而出;从新闻人到企业家,他拯救津报于绝境逢生;从品牌单一到“十报两刊”格局,他造就了津门媒体王国——他是津门报业的擎旗人。  相似文献   

7.
邹远 《广告大观》2007,(6S):107-108
在全球报业面临日益老化和下降的行业趋势下,中国报业也无幸免,不得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现实。2006年绝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报业的“寒冬期”到了,各报社广告收入要么增幅减小,要么下降。面对这样的情景,众多专家认为报业经营到了“拐点”,我们赞成这种观点。我们认为不同时期报业应该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寒冬期”的到来,是因为行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国家宏观政策调控汽车、房地产等支柱性广告行业,以及面对互联网和手机时代的竞争时,中国报业还没有找到适应这个时期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文明  张硕 《中国报业》2011,(12):11-15
当今报业的创新发展是由技术主导的,这一论断,应该没有人会持反对意见。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报业的影响和冲击,大家有目共睹。在报业技术领域,“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份量,业内人士都是公认的。今年的第五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颁给了“黑龙江报业多通道跨地域多媒体新闻制作共享平台”项目。这并不是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第一次获得如此殊荣。近几年来,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多次在报业技术领域有所建树,不仅如此,在其它领域,比如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国外报业的合作共赢、印刷业务的创新开拓等,都有不凡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掌门人杨殿军的付出与努力自然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商》2015,(20)
新媒体的发展对报业的影响日益突出显现。为拯救报业,走融合之路和全媒体战略已成必然选择。然而,报业的种种努力却鲜见成功,不得不让人质疑,在媒介融合的大潮流下,报业是否盲目跟风?笔者认为,媒介分化正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纸媒应当更加注重在受众、市场定位、服务与技术等方面的分化,慎做新媒体,重视报业分化。在融合之路上越走越远的报人们,需要重新审视报业转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通过列举数据,得出了2005年中国报业经营开始抛物线般下滑的结论。以全球报业衰退为背景的中国报业广告颓势并非偶然。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国报人的不懈思考和辛勤耕耘虽无法阻止中国报业延续2005年的低靡状态,但仍保持住了报业总量的增长,这表明,无论如何,中国报业仍旧在上升中曲折地前进。通过盘点探索出新一年报业发展的方向和拯救报业的良方是本文的意义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郭瑾 《国际广告》2010,(1):143-144
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一些品牌展开绿色营销活动与之呼应,但是,当个别舆论质疑“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能成气候吗”时。不禁让人对绿色营销的环境也画上一个问号……  相似文献   

12.
张宸 《中国报业》2012,(12):35-37
一年多以前,也就是在2011年初,《纽约时报》宣布要重建付费墙对网络版进行收费时,业界一片质疑声。“《纽约时报》的付费墙能够持续下去吗?”,一篇文章的标题这样写道。这其实代表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因为该报在几年前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不仅如此,多数人对报业付费墙的未来不抱希望。然而,一年多来,付费墙的前景发生了令人吃惊的转变,可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13.
报业焦点     
本刊去年第十一期刊登了吴海民的文章《媒体变局:谁动了报业的蛋糕?——关于报业未来走势的若干预测》。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引发了关于中国报业是否遭遇了“寒冬”、“拐点”的大讨论。这在本刊预料之中。几个月来我们收到了许多就此问题阐述各自观点的稿件。  相似文献   

14.
姚林 《中国广告》2006,(2):94-97
2005年对于中国报业的经营者来说是极其艰难和困惑的一年。“下滑”、“衰退”成为表现困境的关键词,“报纸消亡说”、新媒体的“颠覆”更是在业界引起巨大的震动。这些无法回避的事实显示出中国报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报业发展的转型期,它孕育着报业发展中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因此.2005年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15.
报业新论     
《中国报业》2008,(7):36-36
本期“报业新论”,我们择发4篇来稿。 卢小波撰写的《争夺“观点新闻”的高地》,讨论了新闻博客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他认为,新闻博客的风起云涌,使观点新闻更显重要。能够提供并阐释有价值的观点,才是一个媒体的竞争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以来,中国传媒业尤其是报业正处在一个转型的大变革的时期,这种变革导致很多观点相继被提出,比如报业拐点、报业消亡论、报业周期等。去年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就提出一个观点,认为报业处在“抛物线式的下滑”阶段。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开始有个新的论调,那就是iPad终端能戍南未来报业的救星。有一大堆文章在论证这个观点。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网络刚刚繁荣起来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提出“网络会成为报业未来的救星”,也有一大批文章在论证这个问题,并探讨网络怎么来救报纸。对新生事物充满着期待,可能是报人们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8.
汉森的“观察渗透理论”命题是一个全称命题,意即“任何观察都负载了某些理论”。这一观点曾受到新实验主义的质疑。近年来,我国学者也有不少人对汉森这一命题提出反对和批评。他们或是构筑新的论证,或是运用认知科学的新成果反对汉森的论点,或者直接表明汉森的论证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反对意见的关键之点,逐一地进行了反驳,表明了现有的否定观察渗透理论的论证都是有问题的或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论     
《中国报业》2013,(8):4-4
在我们群里,有两位老师就本刊应该如何者待“采编”与“经营”的用稿量进行了几轮激烈辩论……小编觉得,攻方观点都是中肯的,并且争论的前提,是对报业发展、报人进步真挚关切!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报业》2013,(1):84-84
近日,由中国传媒科技杂志主办、方正电子协办的“2012中国报业全媒体盘点——全媒体价值回归”沙龙在北京举行。方正电子数字媒体业务部咨询服务总经理徐峰在演讲中提出的观点,为报业全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