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勉为其难的全媒体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产品的特质是成本既定,即使再多次的使用都不影响其使用价值。因此,尽可能多次地使用新闻内容,在多个渠道上传播,增加使用价值,成为媒体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全媒体平台的设想就满足了媒体人的这种梦想。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媒体人一直践行着新闻理想。在看似光鲜的背后,却背负着长期难以释放的压力。尤其近几年,传统纸媒发行量下滑,广告收入萎缩,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人正在背水一战。在这场战役中,传统媒体人在压力的重负下,身心备受煎熬,今年以来,有多位媒体人或因病去世,或因抑郁症自杀。他们的离去,引起社会各界对媒体生态环境和媒体人生存状态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李松龄 《消费经济》2001,17(3):55-58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作为商品交换的民就度;有用劳动生产使用 众进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活需要和生产需要。人类通过生产或交换获得物品,是为了得到特品的形体,还是为了取得它的属性:使用价值?依据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的传统观念,人类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似科是得到商品体,只要得到商品体,使用民就得到了,如果这样理解,使用价值就没有随生产和交换的物品量的增加而边际递减的概念,人们消费的生产资料越多,似乎对他们所起的作用就越大;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资料越多,获得的生产效果也就越大。可是,介人们的消费实践活动,还是生产实践活动,都能够用客观事实说明,并不都是如此。事实表明,如果作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和生产需要的使用价值没有边际递减的性质,就会同人类实践活动的客观事实相矛盾。使用价值就是有用性,它喝砂能离开体而独立存在,但二者决不能被认为是一个概念。体现在生活资料物品上的有用性,是一种通过人的生理或者心理感受出来的东西;体现在生产资料物品上的有用性,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效果。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是有区别的,不能够用一个共同的东西来衡量,也不应该用同一个概念来表达。可以称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 为抽象使用价值,称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为具体使用价值。这就提出了问题,抽象使用价值和具体使用价值具有什么样的特性;抽象使用价值与生活资料的消费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什么样的消费制度安排能够实现生活资料的合理使用;具体使用价值与生产资料的使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什么样的生产制度安排能够实现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本文仅研究抽象使用价值与生产资料消费规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当前信息科学的理论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实际,按照物质、运动、信息是现实世界的三大要素的观点,提出信息和知识产品是另外一种新型的非实物使用价值,对已有的非实物使用价值观念进行了修正。认为非实物使用价值应该包含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和信息形式的使用价值两种类型。并对非实物使用价值的划分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资深媒体人环保治沙公益联盟”启动发布会于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当天在北京举行。23位资深媒体人与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负责人、阿左旗人民政府相关领导以及100位媒体记者们共聚一堂,成立“资深媒体人环保冶沙公益联盟”,并正式启动资深媒体人环保治沙公益行动。  相似文献   

6.
马谦杰 《消费经济》2000,16(3):51-53
本文根据当前信息科学的理论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实际,按照物质、运动、信息是现实世界的三大要素的观点,提出信息和知识产品是另外一种新型的非实物使用价值,对己有非实物使用价值观念进行了修正。认为非实物使用价值应该民含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和信息形式的使用价值两种类型。并对非实物使用价值的划分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张亚芬 《中国报业》2023,(5):110-111
新媒体时代,媒体人通过将个人IP塑造成内容创作,打破传统媒体固有的传播圈子,受到更多群体的喜爱。本文以新媒体为研究对象,从个人IP塑造的角度,分析其“脱圈”现象和策略,并总结其启示。  相似文献   

8.
葛鹏 《中国会展》2012,(24):36-37
已经举办了6年的“回响中国”腾讯网教育年度总评榜盛典今年吸引了六百多名教育界泰斗、专家、媒体人、学者及知名教育机构的负责人与会,成为国内教育行业的年未盛宴。除了高品质的活动内容外,2012“回响中国”盛典别具匠心的设计也给参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将年度教育报告的发布定调在“茶馆闲谈”之中,将演讲嘉宾的翻页器变为令人耳目一...  相似文献   

9.
黄俪 《中国报业》2023,(7):50-51
做调查是新闻媒体人的基本功,但对如何做研究、出成果,不少媒体人并不熟悉。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新闻媒体人有必要重新学习调查研究这种工作方法,既能发现问题,也能解决问题、提出方案。借助场景思维,能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伟 《中国报业》2023,(13):70-71
在新时代变革下,所有媒体都要面对注意力分散、流量下滑、广告营收乏力等现实问题。目前,内容本身已经超出了“信息”的范畴,升级为一种产品形态,而产品的运作模式则需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商业逻辑。本文认为,媒体人要跳出“受众”的狭隘思维,从“用户”的角度重新审视内容消费者的喜好变迁。  相似文献   

11.
栾润东 《中国报业》2023,(14):104-105
融媒体时代,新闻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推动了新闻媒体人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当前的新闻报道特征及大众需求,新闻媒体人将沿着具备综合素养的专业者、拥有创新能力的时尚者以及恪守职业道德的卫道者这三个主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许有伦 《商业时代》2005,(30):16-16,22
商品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自从经济学产生以来,经济学家们就有不同的认识。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价值这个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同,对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没有完全搞清楚。本文认为,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对人所具有的意义以及人对商品所作的评价,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内容.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是商品与货币相交换的比例关系。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才能揭开商品价值之谜。  相似文献   

13.
赵雪 《中国报业》2018,(23):72-73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融媒体成为信息获取与发布的主流方式,传统媒体地位降低,传统媒体人转型刻不容缓。本文结合目前融媒体发展的现状,着重分析传统媒体人转型的优势,提出了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人转型的具体策略,希望为传统媒体人转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谭顺 《商业时代》2005,26(11):17-19
传统政治经济学把使用价值量等同于物品数量,注重使用价值总量的研究,却忽视单位使用价值量的研究。影响使用价值量的因素有许多, 既有客观因素,如事物的数量、性能、使用状况及相关事物状况,也有主观因素,如需求强度差异,但决定性因素是人的满足程度。主观因素对使用价值量的影响作用应得到承认,但不应被夸大,否则会陷入主观效用论。  相似文献   

15.
孟竹 《中国报业》2014,(17):13-13
杂志延续一贯风格,定位准确,版面大气、简单明了,图片较前几期有明显提升,色彩鲜亮,能感受到编者的精心排置。在《媒体人应当怎么活》中,以举例说明的方式呈现当下媒体人的生存状态:“做健康的、有明天的传媒人,需要一种心智上的自我修行和身心上的自我救赎。且承担且放下,且前行且珍惜。”  相似文献   

16.
谭顺 《商业时代》2005,(30):12-13,15
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是影响商品交换的决定性因素,忽视使用价值对商品交换的作用。事实上,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最终目的,是商品交换的前提条件;使用价值对商品价值及价值量都有明显的规定性,不仅如此,使用价值还是影响商品需求的重要因素,因此,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应是由价值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受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双重决定。  相似文献   

17.
金燕萍 《中国报业》2023,(24):164-165
在网络发展的大潮中,新闻报道如何坚守新闻传播的意识形态属性,保持高质量新闻内容的持续输出,是媒体人面对的重要问题。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和传播形态,丰富报道内容,做好新闻典范,满足大众需求,这些都是推动媒体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下最强势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目前微信月活用户数已破8亿,较去年涨了近2亿。而自2012年微信推出自媒体开放平台后,一直备受广大媒体人、企业主的喜爱,不少人开始尝试自行生产内容,并自主传播,诸多拥有自身特色的自媒体号诞生,而这类人也被社会统称为“自媒体人”。本文笔者将通过对以papi酱、咪蒙、同道大叔等为代表的优秀自媒体人案例进行分类分析,了解当今社会自媒体人在内容自产自销方面的共性,并深层次寻求、挖掘他们背后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晶 《中国广告》2011,(8):138-138
传播,是一个媒体人的职业禀赋,而运用传播唤醒、维护社会良知,则使媒体人真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20.
智能仪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损坏,需要尽快进行诊断和故障处理,使仪表能够恢复正常使用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智能化仪表一般故障的诊断方法和处理方法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