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报业》2012,(7):8-8
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按照时间表,到今年9月底将基本完成。在推进转企改制的过程中,具体操作者面临着许多挑战,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转企改制工  相似文献   

2.
张舒 《商》2012,(20):150-150
文化体制改革的工作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第一阶段已基本完成,新闻出版业转企改制也按照时间表的安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此次文化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细小的问题,本文将针对本次新闻出版业转企改制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大环境下,对地勘单位转企改制后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分析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参考性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促进地勘单位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胜民 《中国报业》2009,(10):46-48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如何应对转企改制的大趋势,顺利从原事业单位建制转入企业实体行列,是摆在经济类专业报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它除了要求我们从思想观念、组织构成、人员配置、资产核算等方面做好准备外,重要的是要把握转企改制契机,进一步寻求发展机遇,将转企改制过程转化为提升报纸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其在多元媒介共存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人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全国非时政类报刊2012年9月底前将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工作。目前,各省市陆续出台有关规定,福建省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有关规定也即将出台。符合条件的非时政类报刊将进行转企改制,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已箭在弦上。然而,绝大多数非时政类报刊社的员工由于对事业单位的留念和依赖,不太愿意进行转企改制,  相似文献   

6.
事业单位改革是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更是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做出了进一步的全面部署。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工作,而厘清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财务工作的不同之处,有利于转制单位更好地开展转企后的财务工作,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为单位的顺利转型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脚步逐渐加快,原有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为迎合市场发展需要面临转企改制,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必随之发生变革,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必然发生较大变化。 文章通过分析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之后财务管理及实践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客观讲述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改革工作,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有效改制策略,希望经营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重视财务改革工作,使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之后能以最快速度适应市场并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非时政类报刊将在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本文关注非时政类报刊在转企改制中出现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并对非时政类报刊在改制后的发展出路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非时政类报刊将在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本文关注非时政类报刊在转企改制中出现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并对非时政类报刊在改制后的发展出路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0.
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进程正在持续推进。即使是到2012年9月底,传媒宏观管理机构的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面上布置行将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1.
余晓  何丽 《适用技术市场》2013,(12):105-108
根据分析改制前科技期刊的特点和改制后身份转变的结构。选择适合科技期刊发展需求的改制模式。文章对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学术期刊的出路和加快转变出版发展方式的探讨.总结出科技期刊转企改制分类实施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期刊退出市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报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转企改制。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党政机关所属新闻出版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原则上将逐步与原主办主管的党政机关脱钩,已经完成转制的新闻出版单位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3.
为构筑体制新优势,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近三年来。南通市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展开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基本实现了“体制转活,事业繁荣,产业发展,社会稳定”的改革目标。108家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悉数走出政府“怀抱”。由原有行政级别的特殊主体转化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实现了国有资产全面置换,职工身份全面置换。改制转企中,共削减事业编制7474人,置换职工3473人,妥善安排了3282名离退休人员。据统计,108家改制转企单位涉及总资产约20多亿元,净资产约6.8亿元。通过公开竞价、国有资产回收上缴财政4.8亿元,溢价约1.07亿元,从单位资产中剥离收回资产约2亿元,国有产权转让变现支付改革成本后上缴财政2.5亿元,收回有效资产约2亿元。  相似文献   

14.
一、转企改制:传媒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与短缺 从2003年中国启动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全国报刊包括中央一级的大部分报刊转企改制已是大势所趋。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更加明确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相似文献   

15.
报业转企改制的真正目的在于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合格的市场主体。经营性报纸由事业转为企业,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即转企后报纸义利观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处理“利”和“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在刚开始试点时,许多人对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还心存各种各样的疑惑,也确实,转企改制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非常现实的困难。但是,近年来,随着试点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些疑惑正在实践中逐渐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17.
一尽管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并不是从2011年开始,但却是在2011年全面铺开,并掀起了高潮。201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以后,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工作就紧锣密鼓地遍地开花了,成为2011年乃至2012年引导报业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新闻出版行业转企改制步伐已初步完成,专业类报刊在脱离原有行业保护后,如何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与综合性报刊、新媒体竞争。文章认为报刊的服务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从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切入,分析了服务对提升专业报刊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新闻出版署要求全国非时政类报刊于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工作。也就是说,自2003年中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开始,经过8年多的宣传、试验、总结、推广,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工程,已经到了向更深更广领域推进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企业集团为时代背景,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对财务管理中涉及的重要内容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并提出财务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和优化措施,为相关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