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沿线环湖新的经济增长带,特指在洛湛铁路沿线和环洞庭湖地区,以交通干线为依托,以经济合作为纽带的城际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建立密切联系的新的经济走廊。《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沿线环湖新的经济增长带,主要是基于,“十一五”期间,湖南要完成GDP过万亿元、财政收入过1300亿元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年初,国家批准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立足自身优势、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举全力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的国际经贸合作,合力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整体竞争力,共同吸纳与更合理地运用国际资本和外部资源,塑造一个完整、强大和高度发达的真正意义上的沿海经济系统,在太平洋西岸形成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带。  相似文献   

3.
“国际经济合作”展区——中国企业走向东南亚的重要平台 东盟国家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势明显.增长潜力巨大的地区.也是“走出去”最活跃的地区.中国-东盟博览会自举办以来,一直把“国际经济合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专题,短短两年时间.这个展区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走向东盟国家的重要平台,在国内和东盟各国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发展低碳经济之路一是靠节能减排,强化非再生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见效快、短时期可行,但治标不治本。只有全力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才能在根本上实现低碳经济。一、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从投资和经济增长层面来讲,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涵盖面广的经济增长带,将会给众多行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开放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在分析区域发展的巨大差异时,对外贸易和吸引国外直接投资构成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经济指标。通过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贵州数据(1980-2009年)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欠发达地区对外贸易和FDI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对外贸易和FDI的制约。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还应将把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
经济增长质量作为重要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但中国的发展无疑又是不平衡的,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还存在许多欠发达地区,不使这些欠发达地区尽快改变落后面貌,迎头赶上,势必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无疑是盱衡全局、展望未来之后提出的正确决策,为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两大经济增长极-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过各自不同的制度创新模式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经济获得快速发展。而与之相比较,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其经济转型过程相对缓慢,阻碍了西部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总结比较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走向市场经济的经验和两种不同的制度创新模式,试图为西部经济实现转型发展寻找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1—2012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检验金融发展在具有不同外部融资依赖程度的地区对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银行信贷和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融资渠道,对促进地区贸易增长有显著影响。但不同融资渠道在外部融资依赖程度不同的地区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地区经济越是依赖外部融资,金融发展对该地区出口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越大。  相似文献   

9.
保险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推进器,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经济、体制、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致使中国西部地区保险业务发展缓慢,制约了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西部地区特点,采取超常规发展战略是中国保险业深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角度,分别应用SDM模型和GTWR模型,实证分析FDI、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而言,FDI和交通基础条件对制造业集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在地区间有明显差异,FDI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较弱;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存在典型的空间非线性递减效应,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影响略低于东中部地区。因此,进一步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外资配套能力建设,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促进中国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破解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国家战略与中国地区差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后凯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1):91-95,114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然而,这种经济的全球化主要是沿海地区的全球化,而中西部地区在这种全球化进程中所享受的好处并不多。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尽管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但由于实施时间较短,至今并没有从根本上遏止东西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从长远发展看,今后中国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外商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开发,努力扩大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大力推进中西部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使中国迅速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好处能够更多地传递扩散到广大的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一般均衡的视角,采用产出核算法研究了中国的区域差距问题。研究发现:(1)与中国经济增长表现为资本驱动型的基本特征相吻合,人均物质资本差异对于地区产出差异的解释程度远远高于技术差距。(2)以某地与政治中心距离所表征的政治区位和以是否拥有海岸线表征的经济地理,对该地区的人均产出、人均资本和技术水平有重大的影响,从而意味着鼓励人口自由流动、减少政治外溢是缩小区域差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使每个企业、地区都置身于国际市场大循环中,紧密连接,相互依存。现代物流直接影响着地区间从生产到销售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决定着商品流通的成本和效益。进而涉及到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各地政府日益重视区域物流的建设,力图使其发展符合本地区的历史、环境、经济、地理特征。最大程度地实现区域特色经济,使得区域内部物流实现合理组织,保证区域物流活动的有效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1999-2009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数据,运用区域经济学差异分析方法,分别对中国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时空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揭示三者时空差异演变特征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其时空差异结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构分析。研究表明,就演变特征而言,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绝对差距均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然而相对差距总体表现为逐渐减小。其中,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扩大速度、空间差异非均衡性程度、集聚垄断程度都要高于国内旅游经济和整体旅游经济;就其时空差异内部结构分解而言,东部地区省际间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程度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省际间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差异贡献率最高,不仅是引起地区内差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中国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省际差异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中心的逐渐转移,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出来,“环中国圈国家”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时代几个后崛起的国家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今后“环中国圈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将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特点,在这种趋势下研究“环中国圈国家”在贸易、投资等方面合作的可行性,对于这一地区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地区在生产要素上存在较大差异,在社会生产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因此,陕西已基本具备了在三大地区之间实行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根据陕西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圈层区的特点,目前陕西宜采用以城市带动型为主,并辅之以资源互补型和市场拉动型的经济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障碍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条约》后,政治互信进一步提高。在探讨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关问题中,文章分析了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必然性和经济必然性,中国和东盟现阶段存在的主要经济合作障碍,提出了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省级城镇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中国省级城镇化发展呈现两极分化趋势,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偏低;省级城镇化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但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基本一致;除华东波动幅度较大以外,其他地区波动较小。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城镇化内部耦合协调性波动上升,2007年—2015年间全国各省份城镇化子系统均处失调状态;全国七大区域(除2009年)城镇化协调性稳步上升;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分异现象。据此,论文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面板数据的结构突变单位根过程检验方法,对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79—2004年间分税制改革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分税制改革后,无论是短期经济增长还是长期经济增长,其增长率变得更加平稳了,但地区短期经济增长率的平均水平没有发生改变,而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平均水平则下降了。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问题,指出地理位置和初始起点并不是造成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创新能力和市场化因素的推动,这也是造成增长差异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并运用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西部大开发重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推进市场化改革,以此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而不是人们所普遍认识的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