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凌 《中国信用卡》2006,(1X):19-19
2005年,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联商务)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有利于民族银行卡品牌发展、有利于受理市场建设的市场原则,坚持“三个第一”即市场第一、客户第一、服务第一的经营宗旨,坚持“优质、高效、规范”的服务理念,与中国银行卡产业各方共同努力,加快中国银行卡受理市场的建设,为创建民族银行长品牌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用卡》2006,(4S):8-11
大家知道,在中国银行银行卡的大家族里,以长城品牌为标识的准贷记卡是鼎鼎有名的,占据了中国同类产品市场的第一份额。如今,中国银行又开始大力发展贷记卡产品。具体来说,目前,中国银行的卡产品有中银品牌系列、原有的长城品牌系列的人民币信用卡及国际贷记卡,最近又不断推出了与其他企业、高校等机构合作的联名卡。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家族成员吧。  相似文献   

3.
又是一年春好时——银行卡产业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5年中国银行卡产业回顾 纵观2005年,中国银行卡产业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银行卡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从发卡市场来看,2005年发卡量重拾增长新高峰,银行卡净增长量为1.8亿张,增幅为23%左右,明显高于2004年。(2004年增幅18.6%,主要原因是随着各大商业银行借记卡收年费政策的逐步推行,  相似文献   

4.
我国银行卡产业2005年回顾及2006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采宜 《金卡工程》2006,10(3):14-18
一、2005年中国银行卡产业点评纵观2005年,中国银行卡产业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银行卡市场规模继续增长从发卡市场来看,2005年发卡量重拾增长新高峰,银行卡净增长量为1.8亿张,增幅为23%左右, 明显高于2004年。 (2004年增幅 18.6%,主要原因是随着各大商  相似文献   

5.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银行卡产业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壮大,特别是在“金卡工程”和“联网联合”的推动下,现已构建了一个拥有7.6亿张卡、超过100家发卡机构的银行卡市场,创造了遍布全国特约商户的共享资源,拥有不同地区、不同银行之间的清算网络,并培养了相当可观的钟情于持卡消费的客户群体,中国银行卡产业日益表现出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信用卡》2007,(8X):60-60
随着中国工商银行大批量发行EMV卡的临近,中国银行中银卡升级为EMV卡,以及PBOC2.0在许多城市的推广和应用等,EMV迁移再次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如何利用EMV迁移推动银行卡应用的发展,提升银行品牌竞争力,已成为国内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杜娟 《中国信用卡》2014,(12):25-28
对于中国银行卡市场而言,2014年10月29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向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标志着中国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将迎来真正的竞争时代。  相似文献   

8.
2007年是中国金融领域全面开放的第一年。蓬勃发展的中国银行卡市场,将迎来怎样的2007年?在此,本刊记采访了国际银行卡公司相关人士,请他们谈谈对2007年中国银行卡市场的看法。[编按]  相似文献   

9.
国际品牌价值协会主席拉里.莱特曾经说过:"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途径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在国际化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代,对于中国银行卡产业来说,只有努力打造中国自主银行卡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才能更好地服务海内外客户,中国的银行卡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建华 《金卡工程》2005,9(1):25-27
2004年9月4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主办,《银行家》杂志社承办的“2004中国银行卡论坛”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论坛的主题为“促进中国银行卡产业健康发展,培育银行卡民族支付品牌”。现就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万建华先生在论坛的讲话整理刊登,以飧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1.
大力推进银行卡产业化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广大公众用卡需求,打造中国银行卡自主品牌的必由之路。银行卡产业化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专业化、企业化和  相似文献   

12.
唐奕 《金卡工程》2005,9(7):24-30
JCB起源于亚洲日本,是目前惟一一个非源自于欧美国家的国际性银行卡品牌。借鉴JCB的发展历程、海外拓展、持卡人服务体系,组织设计.将对中国银行卡产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金卡工程》2014,(1):52-52
来自银联方而数据显示,自2003年到2013年,ATM机具保有量从5.2台增长至52万台,十年增长十倍,成为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其中2007年以来,始终保持20%以上的增长。与此相对应,中国银行卡的发卡规模子2003年以来始终两位数增长,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卡发卡累计总量42.1亿张。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银行卡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的银行卡收单市场已初具规模。虽然中国银行卡产业和收单市场规模增长迅猛,但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银行卡市场规模还较小。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还无法通过刷卡进行支付,银行卡受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银行卡收单业务战略的研究,将有利于银行卡中心提高收单市场份额和收入水平,改善我国的收单受理环境,以及不断提升银行卡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中国银行卡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提升了金融市场服务的整体水平,对促进居民消费、降低交易成本、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未可限量的作用。2006年,根据加入WTO的承诺,中国将今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如何发挥银行卡的杠杆作用,提升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摆在中国银行业面前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特别关注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银行卡市场依然保持着令人瞩目的快速增长态势,银行卡发卡量超过20亿张,其中信用卡发卡量超过2亿张。2009年,银行卡消费额同比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与展望     
2014年对中国银行卡产业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互联网金融大潮的强烈冲击下,支付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银行卡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政策环境的日臻完善,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开放,蓬勃兴起的移动支付、跨境支付以及各种支付创新又给产业提供了无限的成长空间。本期专题我们邀请了监管机构、商业银行以及银行卡  相似文献   

18.
对处于快速发展的中国银行卡产业来说,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尽管历经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国际金融风暴等重大事件,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中国银行卡产业主体机构持续加大发展力度,发卡规模再上新台阶,受理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市场消费规模大幅攀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外资银行直接加入中国本土银行卡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银行卡产业趋于成熟化国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渝军 《金卡工程》2006,10(2):22-24
2005年,中国银行卡市场呈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2005年5月, 据中国银联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银行卡总量已达8.27亿张,比去年同期增长19.56%,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银行卡数量最多的国家。工行、农行、建行、中行跨行交易金额占总跨行交易金额的 65.35%,其余十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邮储)占 28.06%。地方性商业银行中,上海银行、深圳农信、深圳商行、北京银行、天津银行跨行交易发生较  相似文献   

20.
吴立波 《金卡工程》2004,8(6):27-30
尽管中国银联在成立两年后成绩斐然且充满了乐观和信心,但巨大的利益驱动着国内外银行卡组织的新一轮竞争。国外银行卡机构意欲将中国纳入其全球品牌帝国版图内,力图封闭中国银行卡品牌的成长空间,并使之居于从属地位,成为其全球银行卡交易网络的区域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