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辑同志: 笔者下乡时,不时听到群众反映:在农村,普遍存在着报刊投递拖沓滞后的现象,老百姓不能及时看到各种报刊,“堆堆报”、“过期报”成为了困扰他们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笔到山区县农村调研时发现,有些村虽然订了不少报刊,农民想看却看不上,不少农民因此产生了意见和怨言。报刊都上哪去了呢?原来,或在村委会,或在村干部家里,都躺在那里睡大觉。那些村干部看完了用不着了,或是他们根本就不看,而村民想看却看不上。这种现象在农村并非个别。报刊是用农民的钱订的,他们要求看报天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笔者到某乡农经站办事,因办公时间未到,便想找份报刊“消遣消遣”,以打发时间。左寻右看,也没有见一份报刊的影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英语报刊教学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该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素养及口语交际能力。本文介绍了英语报刊教学的特点,探讨开展英语报刊教学对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作用,提出了报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变县乡财政困难局面,确保乡镇机构正常运转,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乡镇财政自建立以来,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乡镇财政收入规模大幅下降、支出范围明显缩小,不少乡镇存在财政供养人员较多、债务负担过重、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为推动建立县乡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作通讯》2008,(11):54-54
4月11日,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和发行管理司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郭翟村联合捐建了一所农家书屋,我社向该所书屋捐赠了《农村工作通讯》和《农民文摘》。当天下午,来自报刊司、发行管理司以及河北省新闻出版局的相关人员与村民进行座谈,作为“三农”期刊界的代表,我社应邀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围绕“倡导全民阅读,报刊服务‘三农’”这一主题,就报刊出版单位如何更好地为服务“三农”做出贡献,如何把真正适合农民阅读的出版物又好又快地送到他们手里等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近日,农业部、新闻出版总署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办、委)、新闻出版局发出《关于全面实行村级订阅报刊费用限额控制制度的通知》,指出:去年以来,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要求,相继制定了村级订阅报刊费用限额控制制度。这对规范村级报刊订阅秩序,防止加重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的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有的地方还没有实行村级订阅报刊费用限额控制制度;有的地方强调优先订阅地方的党报党刊,没有把中央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放在首位。为了更好地落实这项制度,农业部…  相似文献   

8.
如今.各村委会每年都要支出千余元.订阅《农民日报》和《农村财务会计》等报刊。但是.笔者发现不少村却不注重管理。村里的各种报刊,不是乱扔乱放,任人乱拿乱用,就是被锁在卷柜里.别人想看也看不到.只能望而兴叹;有的被村干部带回家.看上几眼就束之高客.攒多了当成废纸卖。  相似文献   

9.
农世刚 《农家之友》2006,(10S):61-61
目前,笔者到村下走访党员活动室.目睹了地板屯老党员梁冠和几位青年党员,边看着《广西日报》、《左江日报》、《农家之友》、《南方科技报》等报刊,边随手把要点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如什么是“八荣八耻”、建设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  相似文献   

10.
李兴平 《农村经济》2000,(12):33-33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层出不穷,难点、焦点也越来越多。在农村,一方面农民普遍反映负担过重,从而导致上访事件逐年增多,引发的严重事件也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对收取农民负担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工作积极性得不到保护,不但影响着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也影响着地方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按时、足额征收农民负担费用并保持好社会稳定?江安县底蓬镇自1996年以来连续几年在征收农民负担费用中做到了户户清,而且全镇未发生群众上访等不稳定事件。他们有一套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其行为规范初探——“前村案件”的启示王宜春1996年夏天,有关山西省运城地区平陆县常乐镇前村村委会主任裴安军为害乡里的案件以及其查处过程的报道、评论见于各地报刊。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一些大案要案纷纷被查处,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12.
6月5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布河巴村,哈萨克族老人恰热以·阿布德哈斯木开了个农家书屋,存放半个多世纪以来哈萨克文版多种报刊资料,村民称之为“红色书屋”。  相似文献   

13.
如今,企业要赚钱,农民要致富,都离不开信息。而信息大多来自各种传媒,其中最主要的是报刊。我国公开发行的报刊现有数千种。其中蕴藏着大量信息资源。我们只要利用好一条或几条有价值的信息,就可取得可观经济效益。《人民日报》上曾发表过一条消息:我国将兴建100个左右县食品厂。上海华兴农机具厂厂长看后马上意识到,食品加工机械有销路。他们立即调研、设计、组织生产,产品果然畅销。该厂年产值从100万元猛升到2000万元。近些年,  相似文献   

14.
笔最近就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问题,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了广泛座谈。他们认为,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应坚持“五条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不忘宗旨     
报刊整顿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一乃为民减负,二可使新闻文化事业与市场对接,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人民报刊为人民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办报办刊模式唯上、唯权、唯虚,很难把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必然会脱  相似文献   

16.
周芳 《致富之友》2004,(10):10-11
屠丽芳是一位拄着拐杖的上海女性,她的生活之路很不平坦。残疾、下岗、长期病假的丈夫,这是10年前的她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而10年后的今天,她依然拄着拐杖,走上了“上海市再就业带头人”、“市三八红旗手”、“市自强模范”等表彰大会的领奖台,她创办的丽芳报刊服务社,开辟了一个就业新天地,为1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岗位,其中有11位残疾人。  相似文献   

17.
魏乔芝1993年开始从事村委会妇女工作以来,她不断学习,从电视、报刊、杂志等方面了解到一个个“干事”有成的农家女,她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干点事”出来,她想自己身为妇女主任,不带头“干事”总瞻前顾后,其他妇女姐妹哪找“带头羊”。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三治融合”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遵循,是农村三治的科学支撑。应以具体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为突破口,发挥法治、德治、自治的协同效力,强化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效能建设,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权力监督与司法救济体系,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1993年我高中毕业回乡被大伙推选为村会计,当时村上订阅了好多报刊,但就是没有适合我这个当会计阅读的。为此,我在一次会议上将此事提了出来,征得领导同意,我到邮局订了一份《农村财务会计》。  相似文献   

20.
在湖北省监利农村,一提起张双林,无人不晓,他主要是带领村民搞特种水产致富而出名,经常在电视报刊上露面。今年48岁的张双林,是监利县柘木乡湖滨村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特别是湖区,如何利用湖区优势让农民尽快致富,这是摆在张双林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