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方竹兰 《科学决策》2006,(10):23-24
单纯以人民收入增长作为发展目标具有片面性,首先是因为单纯追求人民收入增长并没有从本质上概括出中国发展的真实价值目标与根本价值目标。中国社会发展的真实价值目标与根本价值目标不是钱,不是物,而是人本身,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人的发展的内部结构看,经济收入的增长导致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当然是人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经济自由与经济收入有一致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收入就是经济自由的重要前提,从贫穷到富裕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但是经济收入的增长,只是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一个最基本条件,既不构成发展的全部必要条件,更不构成发展的充分条件。如果没有其他条件的配合,收入的增长还有可能反过来成为人不发展的起点,金钱、物质财富可以使人生活上富裕起来,不一定使人更文明,却可能使人更堕落可以使人更快乐,也可以使人更痛苦。  相似文献   

2.
外刊速览     
《新财经》2011,(6):14-15
中国的中产阶层感受物价上涨之痛--英国广播公司5月 在中国,许多人感觉生活开始变得越来越贵。这个国家正享受两位数经济增长,但世行指出,避免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将不会像其经济持续增长那么容易。从"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国家攀升,比从"低等收入"转变成"中等收入"社会要难得多。中国仍拥有世界第二多的贫困消费者,仅次于印度。  相似文献   

3.
赵晓 《宁波经济》2013,(10):34-34
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速继续适度下行几成定局。中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了30多年的大步流星之后,终于进入了一个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低速增长通道。经济增长真的很令人着迷,这使我们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数量经济学"的思维模式,即想要获得繁荣幸福,就必须依仗高速的经济发展。但是随着诸如环境恶化、就业形势严峻、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增大等问题的涌现,经济增长的万丈光芒似乎正在暗淡。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在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却在日益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人们收入差距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用经济增长或发展来解释收入差距扩大,特别是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的收入差距问题。本文结合中国具体实践,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尝试性的实证研究,以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十五"期间,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内蒙古城镇居民收入也获得了较快增长;然而,与经济增长相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明显滞后.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一国经济发展滞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原因进行梳理归纳,认为其成因主要可分为生产率下滑假说、增长转型失败假说及收入分配状况恶化假说。在理论假设基础上,对部分成功跨越与未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发展经验进行比较,发现在生产率差异、收入分配差距差异、产业结构转型差异及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等维度,两类国家均呈现出明显不同。文章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人均国民收入超4000美元的中高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也面临成本上升、收入分配差距恶化及转型困难等增长减速风险,并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人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入手,展现GDP增长与民生和谐的矛盾之处,通过剖析民生问题在经济学、社会学中的意义和地位,进一步论证了经济增长只能作为人民生活幸福的手段;通过对民生内涵的分析,构建民生统计指标体系,并指出中国民生指数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示器,是检查"以人为本",监测民安、民生、民富状况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中等收入陷阱"一词是世界银行在其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它是指发展中国家在经过一段时间高速发展之后经济增长失速的现象。许多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美国水平的20%到40%之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迅速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目前人均GDP约6100美元。然而近年来,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不断凸显,加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趋势,再次引发了对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鉴于此,文章重点分析可能使中国陷入陷阱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道》2011,(3):30-33
"十二五"规划如是说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0.
上海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消费不仅在决定和影响一国或者一个地区宏观经济增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提高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也具有直接意义。从长期增长来看,不仅要重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更要解决消费增长和消费差距的问题。从实证分析来看,上海上海市最终消费率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作为中国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消费率既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更低于中国平均水平;同时上海城市居民内部、农村居民内部以及城乡之间不同阶层的消费差距正在急剧扩大。这不仅不利于提升上海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也不利于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上海必需调整收入和消费政策,尤其是通过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收入增长与消费增长的关系,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等,以此促进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是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使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唐山率先走在全省最前列,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增长目标,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目标,最终应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上。树立“富民优先”的发展观,坚持以富民为第  相似文献   

12.
生活质量包括客观生活质量和主观生活质量。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尽管经济增长通常被认为会带来生活质量的相应提高,但是本文基于近20多年来有关中国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质量时间序列和横截面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无论从客观生活质量还是从主观生活质量方面,都没有带来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无疑违背了传统微观经济学的绝对收入效用理论。将相对收入引入效用函数可以有很强的说服力并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但是,相对收入理论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变得毫无意义,所以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反贫困是重要的经济发展目标之一,而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之间的关系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广为关注。目前,对此问题的探索已经获得了很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1989年政府开始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资金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实施土地财政以来,地方政府在改善本地区基础设施,引进投资项目,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解决居民就业,提高人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土地财政收入的示范效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的困扰:土地资源使用项目不合理,房地产供求失衡,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并存,给银行信贷和经济持续增长带来巨大的风险,环境污染使得经济的有效增长降低.基于土地财政可能对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该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体育已经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济发展重要助推力,体育的繁荣为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经济的发展为体育进步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育发展与经济增长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是对体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简单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林 《改革与战略》2010,26(11):36-40
我国已是一个经济大国,内需应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外需快速增长给我国央行货币发行与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带来挑战,使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加剧,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也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内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做到良性循环。要建立起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我国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文章在分析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进行出口战略性调整,"消解并转移"过度的外汇储备,把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政府促进公共消费联系在一起,以此作为有效扩大内需的一种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世界银行的WDI、Penn World Table以及财富500强中1970~2015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韩国在中等收入阶段(1970~1999)和高收入阶段(2000~2015)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在韩国经济腾飞期,制造业主导了韩国经济增长,进入高收入阶段后,制造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减弱是制造业结构的变化所致。此外,财阀是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把双刃剑,前期承担转型大旗,发展后期成为增长障碍。最后,文章通过韩国与中国发展路径的对比,探讨中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这道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9%,中国经济以其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令全球瞩目,被誉为"中国的奇迹"。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却日益受到质疑,并由此引发了大量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本文则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各个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伴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以此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和著作特别多.但主要都是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给人民带来的有关住房.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等方面的居多.反而在有关民生净福利方面的研究就非常欠缺。  相似文献   

20.
权衡 《珠江经济》2008,203(7):44-54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在内涵和外延等方面都有十分显著的区别。衡量和判断发展的不平衡性,除了收入增长、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差距和不平衡性以外,还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人类发展与平衡,尤其是要判断人类发展中知识差距、发展机会、发展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不平衡性如何。从发展视角而非简单的增长视角分析不平衡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仅仅是表现在收入或者消费差距等经济增长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层面的不平衡性。因此,消除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仅要解决经济增长意义上的收入差距,还要解决教育、人力资本意义上的发展机会以及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