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彬  王乐 《价值工程》2012,31(4):68
本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重庆市大渡口区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大渡口区耕地面积在今后十年仍将持续下降,但其下降速度会逐渐缓慢,建设用地面积将持续稳步增加,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是以减少耕地面积为代价的。提出了保持土地合理利用、总量动态平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产市场》2006,(3):30-3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专家徐雪林日前说,目前我国村镇建设用地总量是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4.6倍,且用地布局散乱,分散无序,粗放利用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产市场》2013,(8):24-27
规模:土地供应总量27.75万公顷,同比增加3.6%,增速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价款:土地出让合同价款增幅达77.3%,其中,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款经历低谷后反弹明显,同比增幅超过90%。房地产:房地产用地供应量增加明显,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明显提速。重点城市:70个大中城市土地供应总量保持负增长,但房地产用地增长超过三成,增幅略低于全国水平。土地市场运行基本态势土地供应总量同比保持增长,但增速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下降趋势:重点城市供地总量持续负增长,但在稳定住房供求关系的政策导向下,房地产用地同比保持增加。土地供应总量绝对水平仍处于近年新高,但增幅持续下降。上半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27.75万公顷,同比增加3.6%,较2012全年回落23.8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稀缺资源,科学合理的安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南昌市2005-2010年有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主要因素有GDP、人口、城市化水平、园林绿地面积、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等。在此基础上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测算出南昌市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并对其进行验证分析,以期对南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的指标划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稀缺资源,科学合理的安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南昌市2005-2010年有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主要因素有GDP、人口、城市化水平、园林绿地面积、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等。在此基础上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测算出南昌市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并对其进行验证分析,以期对南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的指标划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的用地供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海西州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是国土人首要研究的课题随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城乡统筹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青海省海西州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项目建设用地量持续增加。与此同时,国家和青海省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对土地供应实行总量控制、分级控制,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得越来越紧,土地  相似文献   

7.
胡绪泥 《湖北审计》2014,(12):44-4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我国当前采取的一项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手段,通俗的说,就是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后,所腾出来的土地数量用于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保持耕地总量平衡,质量优化。  相似文献   

8.
产业用地规模预测是引导城市开发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传统的预测方法并不能满足当前城市转型发展的要求.对目前学术界常用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传统的预测方法在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不适用性,进而提出要分层次、成系统的从用地类型的选择、预测方法的选取和预测取值的确定这三大步骤上体现转型发展对产业用地的新要求.最后对工业用地、住宅房地产用地和非住宅房地产用地这三类城市中最主要的产业用地类型的具体预测方法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范力勇  田洪伟  范丽娜 《价值工程》2010,29(10):255-256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增加迅猛,建设用地需求与建设用地供应的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地王"频现、房价猛涨等与土地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引发了对城镇土地有偿使用采用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为主的城市土地供应方式的思考。城市土地租赁机制是土地有偿使用机制的有效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中国城市土地供应结构对商品房价格的影响。通过对全国270个地级市土地出让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中国城市土地供应存在明显的“内部失衡”和“空间错配”。在城市内部,住宅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比例明显偏低。在空间分布上,一、二线城市的人均用地供应明显少于中小城市,东部地区的人均土地供应与其他地区相比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人均“招拍挂”土地、人均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的供应量对房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供地总量对房价影响微弱;土地供应“空间错配”主要体现在不同层级的城市之间。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20,(6):216-217
与以往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不同,从膳食营养角度出发,基于人体每日所需的热量、蛋白质、脂肪开展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赣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2017年赣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承载状况较为稳定。②以最少热量承载力预测未来赣州市土地资源承载状况,得出,未来赣州市将处于富余状态,且承载状况良好。由上述结论深化基于膳食营养成分的土地承载力评价,为赣州市的土地利用、农业发展、食物供应体系建设等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闲置土地处置方式创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城市土地闲置现状 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据表明,截止到2005年6月,全国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共有闲置土地107.93万亩,空闲土地84.24万亩,批而未供土地203.44万亩,三类土地总量为395.61万亩,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土地的大量闲置,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直接导致土地低效利用和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城市空问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全面提升,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主要以增量土地供应方式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用地占城市土地资源总量比例不断提高。受土地资源稀缺性和生态保护管控约束,未来我国土地供应紧约束的特征将十分突出。为解决土地资源供需矛  相似文献   

14.
省市消息     
北京今年供地6500公顷《北京市2005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日前已经由北京市政府审议通过。今年北京土地供应计划为6500公顷,这是自土地市场进入公开交易以来,北京市首度制定并公布年度供地计划。据介绍,在6500公顷的供地总量中,住宅商品房用地占1750公顷、经济适用住房用地200公顷、商服用地550公顷。此外,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奥运场馆建设用地、产业园区、工矿仓储等土地供应占据较大比例,其中包括奥运用地在内的基础设施用地230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1100公顷、科教文卫体和行政办公用地达600公顷。数据显示,2004年北京全年土地出让达9000多公顷…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发展带来建设用地的扩张,不断扩大城市面积进而导致土地关系日益紧张的局面。通过选取江西省11个地级市从2004-2017年共14年的数据,利用脱钩分析方法对江西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第二、三产业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实证分析,并对江西省第二、三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脱钩状态进行深入分析。最终结果显示,江西省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与二三产业GDP的增长之间整体存在着弱脱钩的脱钩关系。并且通过对脱钩弹性系数值省内三大产业的产值以及城市扩张用地的增长等的分析,进一步得出江西省在研究期间之所以呈现弱脱钩状态与江西省第三产业的呈强相关有关。最后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抑制、经济增长来源两个方面对江西省建设用地扩张与第二、三产业GDP增长脱钩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宋成舜  汤进华  翟文侠 《价值工程》2011,30(24):111-112
城市商业用地评价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宁市市区2008年建设用地数据为依据,划分城市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商业用地的典型宗地,运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出各宗地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商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7.
李洪东 《活力》2005,(7):269-269
一、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使有限的城市空间发挥最大的潜能城市土地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有形资产,是城市政府的财政储备,也是城市政府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和最大的一笔有形资产。绥芬河市能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是沿小绥芬河的山间河谷平原,现在城市建设用地为12.15km^2,中心城区周边地带可建设用地是26.50km^2。用5年的时间将城市规模扩大一倍,如果只是现在城区的简单复制,那么两个5年我们的土地就没有建设的空间了。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用地管理方式改革的关键时期,明确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时空演变的特征,可以为城市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2007~2018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微观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聚类分析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刻画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①在空间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在全国和各省内部均呈现出集聚状态;②在时空演变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呈现出向中西部倾斜的趋势;③在供应结构方面,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用地在长三角、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集聚.进一步从制度角度分析了上述特征出现的内在原因:层层下达的土地指标分配逻辑和地方政府利用城市建设用地经营城市的逻辑决定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城乡建设用地的双轨制和市场分割 我国城市市区的建设用地、农村和城市郊区依法征用后新增的建设用地等,属于国家所有;城市市区以外以及法律规定由国家所有土地以外的农民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集体经济组织的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民住宅用地等,一般使用的是集体所有土地;而城市企业、城市居民等进行建设必须使用国有土地,需要占用集体土地的,必须先由国家通过土地征用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后再出让或划拨给土地使用者使用.这样,以二元的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与城乡企业、居民身份相挂钩,长期依赖城乡分割管理的路径,我国形成了典型的城乡建设用地双轨制.  相似文献   

20.
《北京房地产》2004,(12):125-125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10月29日国土资源部第9次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部长孙文盛二○○四年十一月一日第一条为加强土地管理,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引导集约用地,切实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