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个新的个人消费贷款品种,自从2000年起在我国全面推开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它确保了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对于创建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格局,缓解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助学贷款的规模也因此逐年扩大,贷款的受理、审批与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在日益完善。由于国家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2.
朴丹丹 《经济师》2011,(11):120-121
国家助学贷款是扶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改革和深化,政府将原来由商业银行承担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一部分转嫁给了高校,因此,高校承担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正在逐步加大。文章分析造成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成因,并提出对策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3.
陈颖 《发展研究》2006,(8):14-16
1999年,我国开始由金融部门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该政策作为大学贫困生资助项目之一。国家助学贷款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远不尽人意。2003年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但数据显示,全国借贷学生平均违约率接近20%!究其原因是银行在经营这一项业务时面临着社会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因此,我们建议政府、银行、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控制和规避这些风险,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成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圆大学梦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4.
政府“越位”是指政府将具有政策性目标的助学贷款交由商业银行进行商业化运作,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委托人(政府)与代理人(商业银行)之间的政策性目标与商业性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务院批准实施,帮助高等院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加速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兴国,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等为目的的一项政府政策,其产生的部分利息由中央或地方财政补贴,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特征,因而国家提出了让每一个考入大学的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对助学贷款必须敞口供应。然而,助学贷款作为一项商业银行的贷…  相似文献   

5.
徐自华 《经济师》2005,(6):107-108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造福社会和贫困学子的公益事业,其意义的重大毋庸置疑。但是,由于我国旧的助学贷款政策对贷款供求方激励不对等、缺乏有序运行的相应制度保障,导致经办银行面临严重的违约风险,助学贷款业务一度陷入困境。2 0 0 4年新出台的助学贷款政策从现实矛盾出发,力图通过增加学生的违约成本、降低银行风险、提升学校在助学贷款中的责任等途径,来解决助学贷款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族高校和生源地的助学贷款代偿模式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相对于经济发达省份,贫困省份除政府对下基层服务满期限学生进行补偿之外,并无其他途径对学生进行补偿。而助学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也反映了当前代偿模式单一所带来的弊端,因此,开展多种渠道帮助毕业学生进行助学贷款的偿还有利于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并且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回收工作,能够带来显著的效益,有利于资金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对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起到了推进作用。但虽走过了十年,目前助学贷款的进展较为缓慢。因此,针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国家助贷政策落实的瓶颈问题,和提出在国家助贷体系中引入保险机制,就是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助贷款瓶颈问题。最后论述了引入保险机制对国家助学贷款产生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广大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给社会各阶层公民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随着政策的推行,很多来自贫困家庭的莘莘学子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但在高校助学贷款的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助学贷款形成的大量坏账,成为政府、银行、高校和学生都共同关注和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一个集福利、教育和金融的混合政策工具。自1998年我国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以来,对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积极作用。2004年末河南省教育厅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的合作与创新,比较成功地探索出了一套国家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使河南省2005~20  相似文献   

10.
银行、高校、学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所采取的主要资助政策,但是近年来贷款学生的高违约率使国家助学贷款的施行陷入了困境.本文通过对银行、高校和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中行为的博弈分析,建立了博弈模型.高校必须主动与银行合作才能更好地防范自身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风险,提出了高校在防范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中的角色定位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 年来 ,由于高校扩招和收费改革使在校贫困生增多且相当一部分无足够经济能力完成学业 ,为了使贫困学生不因经济问题而失学从 2 0 0 0年 9月 1日起 ,中央贴息国家助学贷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面向全国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 ,并由国家财政对贷款 5 0 %的利息进行补贴。中央贴息国家助学贷款确实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机制市场化的进程 ,为贫困大学生求学之路解了燃眉之急 ,但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承办的国家助学贷款虽有明显的政策性 ,但本质上属于商业性贷款 ,是一种以信用方式提供的个人教育消费贷款。由于我国的信用体系还很不完善 ,使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其中主要是信用风险。为了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 ,政府、银行及学者都对此进行了许多研究。本文拟从信用违约期权的角度来对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信用风险管理进行一些探讨 ,以期对国家助学贷款这一利国利民制度的全面展开有所帮助。一、国内学者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的研究信用风险指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存在四种基本的风险管理技术 ,即 :规避风险、防范和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以来帮助了很多贫困学生,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国家助学贷款与“五金”结构失衡;其政策性目标与商业化经营相冲突;财政的有限分担机制使商业银行无法出清风险;贷款制度主要要素的规定不够科学;贷款驱动机制不合理;贷款运行机制不健全等。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在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优化国家助学贷款结构;建立将一般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相结合的体系以及建立政策性银行并使其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供给主体。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自1999年开展以来,经过十年的摸索和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制度上的不合理以及严苛的社会现状等原因,还款违约和拖欠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了尴尬境地.尝试从贷款学生、制度建设、高等院校、商业银行等角度加以改进,不失为改善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一佳 《经济视角》2009,(12):75-77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自1999年开展以来,经过十年的摸索和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制度上的不合理以及严苛的社会现状等原因,还款违约和拖欠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了尴尬境地。尝试从贷款学生、制度建设、高等院校、商业银行等角度加以改进,不失为改善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卢劲松 《经济师》2007,(12):82-83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8年多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帮助了许多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随着实施范围的扩大和还款期限的到来,其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也日益暴露了出来,影响了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健康运行,亟待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对其进行规范。文章从性质、对象及贷款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等方面,对国家助学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理顺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法律关系,探讨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良方。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大约在20"左右,特困生比例大约在5"#10",总共涉及约300万学生的庞大群体。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于有效资助这个群体,保障他们受高等教育的权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到2005年2月,相关部门累计审批国家助学贷款96亿元,涉及学生115万人,国家助学贷款成为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中最主要的方式,但是国家助学贷款面临困境。第一,贷款学生的违约率高,不少地方的违约率超过了20",造成发放助学贷款的银行的损失较大。而且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就业后的收入可能降低,会使得学生的还…  相似文献   

17.
李爱华 《经济论坛》2004,(13):93-94
中国人民银行和教育部在1999年联合发文,以全国8个城市为试点,以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为对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并于2000年9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然而,根据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的统计,迄今为止,在申请贷款的学生中,仅有不足10%的学生获得贷款;申请获准率较高的北京等地,获得贷款的学生也仅占申请贷款学生数量的30%左右。为什么助学贷款发放比例这么低?为什么看似既有利于学生、又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一项好措施实行起来这么难?应如何规范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与管理?本文试就上述问题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2001年国家推行助学贷款政策以来已经整整7年时间,这项无须担保的政策性贷款一开始就受到高校贫困大学生和高校的普遍欢迎,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然而,由于信用机制和人们信用意识等诸方面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偿还问题成为贷款银行担心的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增强人们信用意识、建立健全信用体系与信用机制,以及改革银行内部管理等多方面努力,需要从教育和管理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自1999年我国实施助学贷款政策以来,截至2005年8月共发放贷款约122.5亿元,惠及153万名贫困大学生,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但是,2004年春,几大商  相似文献   

20.
助学贷款缘何难成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灏 《经济论坛》2001,(12):23-24
我国的助学贷款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当时,我国第一个靠贷款求学的人是华东政法学院的学生陈丽君。1997年她刚考上大学时,无法支付大笔的学费和生活费。浦东发展银行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合作,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助学贷款。在学校的帮助下,陈丽君银行申请了助学贷款。但仅靠某一家银行或某一个城市绝对解决不了我国众多的贫困大学生求学之路上的经济困难。开展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资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特别是经济困难的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