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国家安定的根本保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弃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的前途和命运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兴衰成败紧密相联。如何提升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改变农民生活状态,改善农业从业者的劳动环境,有效化解中国新生代农民"弃农"问题,是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有序推进离农农民市民化并逐步退出其承包地,是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Logistic模型对河南、湖南、四川和重庆4省市1 086离农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寻求最大化经济补偿收益及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是离农农民退出承包地的两大动力引擎;离农农民退地意愿和行为受退地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约束;离农农民非农收入水平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将对农民退地进城产生促进作用;对退地后工作稳定程度及生活状况的预期,是离农农民考量退地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不但要消除“城乡二元制度性壁垒”,还必须消除“城乡二元经济性壁垒”;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考虑农民退出土地的意愿,要充分保障退地农民的权益,切实降低退地风险;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购房补贴力度,以降低离农农民的退地进城成本;应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离农农民的退地能力。此外,还要建立传统身份农民退出与职业农民进入的联动承接机制,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中国"新三农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和中国社会快速变迁,衍生出“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业村落终结”的“新三农问题”。必须把解决“老三农问题”与解决“新三农问题”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民市民化速度,最终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开始出现,90年代中后期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出现了与80年代初期进入城市的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特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学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与特点、社会融合、市民化进程、社会保障等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在近13亿人日中有70%即近9亿农民.因此,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主要是乡村城市化问题,农业、农民的现代化问题.根据一项统计,我国1995年的城市化水平只相当于世界上1950年的平均水平,落后了45年.80年代费孝通提出“小城镇是大问题.”“现在看来,城市问题很大,解决问题靠农村;农村问题很大,解决问题靠城市:农民问题很大,解决问题是让他不是农民.”据我们近年来对浦东农村城市化的调研,在浦东一些准城市化地区,已形成的“镇管社区”模式值得关注与推广.浦东新区的城市化过程不是自然演变而是经济开发外力推动的结果,乡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因此,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农业仍没有拐腕传统自然经济的影呐,整体水平还很低。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又面陷新的挑战。本以农业现代化为基本点,结合国惜和我国农业发展状况,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性及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整体上解决“三农”问题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以“农”为特色的欠发达地区的区域整体的发展,单纯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进行都是难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案例研究表明,持续的“适宜技术”创新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区,同时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农民减少了、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表现出社会主义新风尚。因此,旨在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农业政策应该集中在“适宜”农业技术创新与选择上。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叶,我国将实现国家的社舍主义现代化,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山巅,瞻望我国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前景之时,充分估量未来前进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将会发生的问题,未雨稠缪,探寻对策,将是必不可少的。一、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背景(一)细小的农户经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将会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工农业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方面由于土地/人口系数很低,另一方面由于数千年农业家庭经营的文化传统,我国除了少数地广人稀的地区之外,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微型农业”。这种细小的农户经营,对于农…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困境、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任务中最艰巨、最复杂的一项任务,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主要有五大因素,即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落后、投入严重不足和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偏低,要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必须采取如下措施:依靠技术创新、加速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切实持续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实现农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四化同步”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面临的综合性课题。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互动机理,构建了“两化”联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中国数据对“两化”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测评,结果显示,我国“两化”协同度正处于稳步提升的态势,但城镇化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力并没有充分发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阻滞作用,需通过大力提升城镇化内涵质量促进“两化”协同发展。最后,本文点出了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任务中最艰巨、最复杂的一项任务,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主要有五大因素,即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落后、投入严重不足和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偏低,要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必须采取如下措施:依靠技术创新、加速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切实持续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实现农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由于其固有的弱质性,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享有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同时,开放市场的种种风险将急剧加大。我国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将经受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仅仅依靠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方式无法解决现存的问题,更无法适应入世的挑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给农民松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解放农民就是解放最大的生产力,就是农民增收的最有效的措施”,也才能“使八亿农民市场风险最小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天水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轻农”思想制约、资源制约、产业制约、项目与投资制约、农民自身素质制约。要实现农民增收 ,主要应强化“重农”思想 ,抓好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并为农民增收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使农村生产力迅速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很丰富,涉及面广,最主要的是具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科技水平,以及具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劳动者。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农业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过程,按照刘易斯等人的解释,也就是以城市工业为代表的现代部门迅速发展、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日益衰落、传统农业逐渐被改造为现代农业的过程。在我国,农业问题与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合并而为“三农”问题,不仅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可以说“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制约因素。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问题,只有将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将自给农业改造为市场农业、将小农式农业改造为规模化农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民众生活压力骤然增大.究其根源,见仁见智.文章认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失衡是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多年来,受“重工轻农”思想观念的主导,各级政府以牺牲“三农”来支撑高速工业化和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了耕地面积和“职业农民”的锐减,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必须修正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8.
承包地退出补偿是对离农农民放弃合法土地权益所造成效用价值损失的合理补偿,是增强离农农民承包地退出内在动力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各地在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中对离农农民承包退出补偿的探索,存在补偿依据不清、补偿构成不合理以及补偿资金不足等问题。承包地退出补偿是对离农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所造成的所有效用损失进行的补偿,应包含对承包地的"生产资源价值""保障价值""财产预期价值"和"其他价值"的补偿。目前我国各地农民的离农程度、离农类型差异较大,应分情况、分类别建立差异性的承包地退出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生物科技时代,种业是生物技术的支柱产业。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生物技术将引领中关村的第三波发展高潮(电脑、互联网、生物技术),农业是重要产业力量,大北农是第三次浪潮的推动者。21世纪的世界属于中国,中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金色农华人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在中国的硅谷从事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前途的生物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山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粮食生产。坚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确保粮食稳步增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是振兴山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没有粮食的稳定增长,就没有农业的全面丰收,也就没有其他经济的迅速发展。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即“抓钱”与“稳粮”的关系,必须明确以下四个问题: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的目的在于扩大农业再生产领域和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国家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在粮食购销价格和经营放开后,广大农民自觉地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首先是对劳动力使用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一部分剩余劳动力上山采矿,下河淘金,进城办店,出外打工,劳动力的价值大幅度增加。其次是对稻田的种植结构作了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