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陈幼华 《当代经济》2007,(11S):38-40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农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农民收入问题。增收难、速度慢、增幅小,长期困扰农村发展,影响农民生活。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办法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建欣 《经济问题》2007,(9):100-10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这是伴随国民经济发展始终的一项艰巨任务.长期以来农民以巨大的牺牲支撑了我国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面对农村的落后,有很多的无奈和尴尬,但这绝不是农民的错.因此,应当正视现实,善待百姓,充分认识和尊重广大农民的渴望和巨大的创造力.在发展中以量化考核措施提升政府执政效能,以大开放的思想和视野,发展农业,营造投资氛围.用大胆务实的创新精神,改变农业发展的被动局面和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幼华 《当代经济》2007,(21):38-40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农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农民收入问题.增收难、速度慢、增幅小,长期困扰农村发展,影响农民生活.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办法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受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度大,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从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产业、扩大非农产业、培养新型农民的角度,分析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经济视角》2005,(2):18-18
吉林:粮食总产量达到251亿公斤以上,比上年增产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比上年增加20%。  相似文献   

7.
顾娟  代文毅 《当代经济》2012,11(11):84-85
本文以湖北省崇阳县为例,从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体育文化等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中部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大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积极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多方筹措社会保障资金;从"改、建、增、促"四方面入手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发展;出台扶持公共文化体育事业的相关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农民科技投入与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中部地区农民科技投入行为对其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农民科技投入增长对其收入增加具有积极意义。为了促进中部地区农民收入长效增长,需要注重加大对农民科技投入行为的激励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向农业生产新技术投资倾斜。同时,需要注重提高中部地区农业的整体科技水平,为农民科技投入行为提供有力支撑,为农民长效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略论农民增收的障碍及对策——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红 《经济问题》2008,(11):93-96,1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潜力在农村,而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民因结构不合理、非农经济发展缓慢、农民负担重、农业投入不足、农民素质不高、政府服务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民收入存在多元化、不均衡、不稳定等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探讨阻碍农民增收的原因并提出实现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革命老区农民增收问题十分突出,面临收入水平偏低、收入结构不平衡等压力.县城城镇化则为革命老区农民增收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有助于增加革命老区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从而有利于提高其总体收入水平.合理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向纵深发展、科学规划和有序流转农村土地、制订鼓励农民从事副业的优惠政策、构建惠农增长机制是促进革命老区农民增收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从农民收入来源构成看农民增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如何实现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试图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入手,寻求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农业增效中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建设;重视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2.
伴随农业发展日趋重要,农业增肥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有效利用中心城区的大粪,能够为深山边远地区的乡村增加农作物所需养分;此外,根据不同蔬菜对养分的吸收不同,科学且合理地换种蔬菜,可充分利用土壤中各层次的养分,这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为农民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沈阳市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分析沈阳市农民收入的特点,找出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概念框架,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和综合评价法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湖北省1998~2013年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六年来,湖北省土地生态压力呈逐年减少趋势,土地生态状态和土地生态响应呈逐年增大趋势,湖北省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呈上升趋势。同时,研究表明,耕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农用化肥的施用数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指标对本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最大,要想提高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就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取得了富可敌省的财富奇迹.但同样难以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宿命般困扰.比照有关媒体总结概括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方面特征,其中多数在该市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问题甚至很典型、很严重.不过这种困扰可以通过改善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幸福追求的转型来克服.  相似文献   

16.
Hube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critical grain production regions in China with the quantitative cultivated landand good natural conditi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rain security in China. However, owing to rapid economicgrowth, population pressures,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natural disasters, the quality of the cultivated land has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recent years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re under increasing stress. In order to research onthe mechanism of the chang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this paper analyzes qualitativel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cultivated land change in Hubei Province from 1978 to 2004, and distinguishes the direct factors from indirect influentones by means of the approach of the path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rea of the rent land in the total non-agricultural land, the total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re the main factors deciding the change ofthe cultivated land. Meanwhile, the density of th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he proportion of per capita income of ruralcitizens to that of urban citizens, non-agricultur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s share of the total GDP has a less directeffect but a more indirect influence on the decreas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in Hubei Province. The result means that whilesome factors have less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chang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its indirect influence are significant, viceversa. Thus it’s necessary to adopt a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to protect the cultivated land.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   总被引:192,自引:0,他引:192  
本文在对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进行制度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52—2003年的实际数据,对中国整体金融发展、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关系直接替代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事实并不相符;同时,也验证了制度和结构分析所揭示的“中国金融发展中防止结构和功能失衡至关重要”的命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就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收入分布的动态演进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浙江省区域经济人均收入数据,采用核密度函数和马尔科夫分析法,对区域经济收入分布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区域人均收入分布特征有别于全国或省区层面上的收入分布特征:浙江区域收入分布整体上呈现单峰、偏态的分布形态,且区域间收入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区域间的状态转移矩阵显示,收入状态的流动性较低,仅在相邻的状态之间转移,难以实现状态问跨越式转移.在经济的长期收入均衡状态中,收入分布分散于四种类型状态空间,其中,不发达地区将占主要比重,不会出现区域经济趋同现象,收入差距会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综合考虑各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其增长速度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图法和泰尔指数法,分析了湖北不同县域农机化发展类型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北县域农机化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类型,且在平原、丘陵、山区之间以及各县之间呈现分异性.发展活跃型和滞后型的县域数量居多,活跃型和潜力型县域从北至南绵延平原丘陵交错、国道贯通的中部地带,缓慢型县域集中于武汉城市圈的偏东地带,滞后型县域则聚集在西部和东南部偏远山区.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总体相对差异缩小的同时,三大地形区组内、组间差异以及各地形区内县域之间的差异都在缩小,组内差异是区域总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但组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对城市减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云虹  刘强 《财经科学》2011,(12):90-98
本文基于对贫困的分解,运用贫困弹性的动态特征,选取《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城市住户分组数据,深入分析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因素对中国1991-2009年间城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速的经济增长对我国城市绝对贫困率下降起决定性作用,但收入分配恶化对城市相对贫困率上升有显著影响。(2)收入水平越高,则收入因素对城市减贫的促进作用越强,且分配因素所引起的贫困变动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则收入因素对城市减贫的促进作用越弱,且分配因素所引起的贫困变动越小。因此,我国今后的城市减贫,应在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以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