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喜锋 《金融博览》2013,(15):58-58
“东北大粮仓.最靠得住是黑龙江”。黑龙江省连续多年粮食增产增收.而贫困县的农业政策性保险却因为各级财政投入不足陷入困境。以泰来县为例.该县总人口32万.其中农业人口24万,耕地260万亩.是国家级贫困县。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南城县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江西省首个“双季稻吨粮田”县,素有“赣东粮仓”之称。从2003年7月至今,南城粮食价格一再看涨,人们普遍认为:粮价上涨.对提高农民收入有利。农民收入到底有多大,粮食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谁是最大的受益者?为此,我们抽取了50户农户、2户运输户、2户加工户和10个粮商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平均销售一担稻  相似文献   

3.
宝鸡峡灌区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横贯宝鸡、咸阳、杨凌、西安14个县(区),灌溉农田292.5万亩,灌区运行30多年来,有效地改善了渭北旱塬农业生产条件,以占全省耕地1/18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省总产1/7的粮食,被誉为“三秦第一大粮仓”。灌区管理局下设5个总站、67个管理站,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三级管理一级核算”。  相似文献   

4.
关于现代农业发展与金融支持首先,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的核心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这一重大部署,对有效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对于全国耕地面积最大、商品粮产量最多,号称“同家战略粮仓”的黑龙江来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提高综合粮食产能,对于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体系,还有着更为特殊的战略意义。为此,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满怀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也适时提出了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强省”“中原粮仓”“国人厨房”……一张张“农业名片”共同指向农业大省河南。2022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57.87亿斤,位居全国第二,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为保障“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发挥了“压舱石”作用。立政之本则存乎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6.
作为农业大省、产粮大省的黑龙江农发行,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战略,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与发展目标,创新支农模式,加大支持力度,紧扣“九个着力”、支持“九化建设”、做好“三篇”大文章,促进提高全省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促成高产与优质并重的内涵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盆地粮事     
地处河南省西南部盆地的南阳市,无论人口还是面积都称得上河南省第一大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正常年景全市粮食产量约占河南省的1/10、全国的1%,是名副其实的“中州粮仓”。独特的地位使得当地金融机构在支持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同时也化做他们倾情服务“三农”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素有“桂北粮仓”之称的全州县,在连续五年增产的基础上,今年要上新台阶,资金投入将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为做到心中有数确保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二月中旬,我们对该县今年粮食生产资金的供求情况进行了调查预测,现把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金融》2010,(1):F0002-F0002
黑龙江索以“大森林、大冰雪、大湿地、大湖泊和大界河”著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黑龙江原始、古朴、粗犷、神奇的魅力。世界旅游组织对黑龙江旅游资源全面考察后,对黑龙江凉爽怡人的气候、独特神奇的生态旅游资源、时尚浪漫的旅游产品和独具地域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进行了高度概括。把黑龙江的旅游形象定位为:黑龙江中国旅游COOL(“酷”)省。  相似文献   

10.
作为弱质产业,农业始终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不但实现了粮食总产“八连增”、农民收入“八连快”,还在2011年创造了粮食总产1114.1亿斤。取得了全国粮食总产和粮食商品量“双第一”的辉煌成绩。究其原因,大科技的强力支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全球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各国尤其是贫困国家的粮食消费,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粮食短缺的现象.如越南、泰国等传统粮食出口国也限制了粮食出口量,以确保国内粮食安全。我国一向十分关注粮食的生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坚持粮食供给基本立足国内的方针”。温家宝总理也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  相似文献   

12.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历史上就是全国重要的稻谷生产区,所谓“湖广熟、天下足”即缘于此.益阳作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的中心地区,近几年来,按照“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从供给侧改革出发,不断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品牌化经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高.最近我们选择了部分粮食加工企业开展了调研.调查显示:益阳市粮食加工产业仍然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规模大、质量次、效率低;粮食加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这是今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一个突出表现是粮食出现相对过剩,许多地方出现“卖粮难”、“储粮难”“运粮难”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应从何着手?是否应限制粮食生产?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此文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观点:“如果在养殖业发展不足时,就因粮食相对剩余而忽视或限制粮食生产,迫使粮食生产水平退回到紧张状况,那么养殖业和其它多种经营就可能因受粮食的制约而徘徊在一个水平上,这同样会妨碍农村经济的发展。粮多只能说明现在是转化为肉蛋禽的大时好机,不可因此而限制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第一大粮仓,它的粮食产量事关中国的粮食安全。在粮食生产依然靠天吃饭的情况下,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是巨大的。我国的农业保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覆盖率仍然偏低,险种较少,结构不合理。2013年黑龙江省的洪灾致使许多市县的粮食产量大幅减产甚至绝收,虽然有国家的补助,但农民的生产、生活依然受到了重大的影响,不仅未能偿还农业贷款,2014年的农业生产也受到了影响,部分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只能赊欠。  相似文献   

15.
2006年8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批复》,对东北地区下一阶段发展做出了重大决定,确定了“四个基地、一个区域”的发展规划。这为作为装备工业大省、粮食大省、矿产资源大省的黑龙江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同时也为黑龙江省分行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和:商品粮输出基地,在全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加快推进龙江现代农业发展,不仅是建设同家稳同、优质、高效大粮仓的历史使命,更是探索走龙江特色发展道路和强农惠农的必然途径。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如何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努力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对金融提出的新需求,促进黑龙江省尽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当前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对近年来全省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田水利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巩固粮食生产“八连增”成果,实现粮食持续稳产增产,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宏观调控总基调,在完善现有支持政策的同时,研究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探索新机制,特别是在粮食增产潜力大的地区,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和中央扶持发展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几年来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滑坡”和耕地抛荒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2004年春播粮食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出现了“恢复性增加”的趋势。但是,在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的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在大范围上涨。这势必冲抵中央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东北大粮仓,最靠得住是黑龙江"。黑龙江省连续多年粮食增产增收,而贫困县的农业政策性保险却因为各级财政投入不足陷入困境。以泰来县为例,该县总人口32万,其中农业人口24万,耕地260万亩,是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各级财政投入不足,2013年两家开办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的公司只开办种植业保险,面积45万亩,只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17%;农户交保费135万元,各级财政补贴共540万元,其中县级101万元,省级169万元,中央270万元。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20.
1989年以来,玉林地委、行署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安定天下的大事来抓,在稳定完善农村政策,增加农业投入,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同时,全面建立粮食持续增产服务体系,创造了玉林地区粮食生产史上的奇迹:在连年遭受严重旱涝灾害的情况下,实现连续三年六造大增产,共增产粮食9.04亿公斤,占广西同期增产数四分之一强,1990年荣获国务院授予“全国夏粮生产先进单位”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两项奖励.玉林地区狠抓农业生产,建立健全粮食持续增产服务体系的主要做法是:一、把建立粮食持续增产服务体系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玉林地委对建立粮食持续增产服务体系作出了具体规定,引起各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工作.各乡(镇)农业经济服务站、农业经济合作联社更是全力以赴,迅速建立了粮食持续增产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