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需要发展大城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城市发展方针迄今为止是限制大城市的发展,鼓励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填的发展。改革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了,但上述基本方针并未改变。中国的大城市真的太多了吗?中国有12亿人口,城市人口只占30%。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只有34座,拥有7300万非农业人口,仅仅  相似文献   

2.
付红丹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158-159
从城市化发展规律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的时候,城市化进程速度将会加快。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世界银行对133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到1500美元时,城市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40%到60%。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城市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将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  相似文献   

3.
贾琳  隗伟 《消费导刊》2011,(8):24-25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这一进程的快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谓城市化不仅表现在城市数量的增多与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而且还表现为众多人口日益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和过程,而加快城市化最为必要的条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在阐明我国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会保障角度出发,提出了实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走以大城市为主导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城市化道路“以小为主”还是“以大为主”,争论的实质在于城市规模效益的评价。突破以往仅就经济特别是工业化评价城市规模效益的局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效益于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规模效益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综合效益与城市规模成正相关变动的结论,为阐发以大城市为主导、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走“以大为主”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并非城市规模越大越好,因为城市规模与经济、社会因子等的效益不完全成正相关变动,需要具体分析,警惕拉美超大城市畸形发展的城市化“陷阱”发生。  相似文献   

5.
人口城市化道路"以小为主"还是"以大为主",争论的实质在于城市规模效益的评价.突破以往仅就经济特别是工业化评价城市规模效益的局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效益于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规模效益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综合效益与城市规模成正相关变动的结论,为阐发以大城市为主导、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走"以大为主"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并非城市规模越大越好,因为城市规模与经济、社会因子等的效益不完全成正相关变动,需要具体分析,警惕拉美超大城市畸形发展的城市化"陷阱"发生.  相似文献   

6.
服务业发展的国际视角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20多年里,服务业在经济发达国家劳动力产出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这种趋势不仅出现在一个国家的层面,也反映在一些大的城市和地区经济中。一些最终需求服务产业,如零售、教育和许多政府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中间服务,如信息、咨询、广告、设计、物流等专业性服务部门,更是在空间上相对聚集,集中在大城市的商务区。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是紧密相关的。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城市制造业的逐渐退出,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服务业已经占据主导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道路为城市发展工业,变消费性城市为生产性城市,城乡之间存在互帮互助、统筹发展的辩证关系。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思想百花齐放,除了初期占主导地位的小城镇理论外,大城市重点论、中等城市重点论和城市体系论都受到过关注。新世纪以来,充分发展大城市得到越来越多的赞同,同时也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与中国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等行政因素对中国城市化水平有重要影响.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具有高估的现象,表现在城镇人口中农业人口的比重过高和城镇就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较高.未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提高城镇人口中非农业人口的比重,改善城镇人口的就业结构,同时制定客观、合理的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真正反映中国城市化的实际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主要包括大城市发展过快中小城市发展缓慢,资源在各个地区的配置不均衡,城市化导致的城市环境日益严重,排水污染和空气污染,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此,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我国一直在出台相应的政策,例如智慧城市,科学发展观等措施来解决我国现有的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口因素是房地产价格变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变量,人口变化趋势对房地产价格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预测,我国人口将在2030年左右开始负增长。届时三四线城市人口将明显减少,而大城市人口仍然维持增长。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人口变化趋势的变化,导致中国城市房价将出现分化,北上深等超大城市的房产价格会持续上升,而三四线城市的房产价格将会出现横盘甚至下行的态势,人口变化趋势研究具有非常大的现实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地方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地方性GDP作为地方性医疗卫生领域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影响因素,构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的计量检验,作出修正,证明了模型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此模型证实了地方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地方性GDP是地方性医疗卫生领域公共服务的人均水平的重要解释因素。文章也对现今地方政策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中部崛起急需龙头缺乏超大城市,使中部经济发展缺乏龙头带动。我们知道,中部是中国城市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但大城市发育速度却相对落后。1980年全国有18座100万以上人口城市,其中有5个分布在中部占27.80%;28座50-100万人口城市,其中13座分布在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和江苏的城市状况,在未来沿海省份城市将会成为城市化的主要迁移地的基础上,重点有选择地研究了江苏现有资源所能承受的最大城市人口的问题。基于要素决定理论,分析了影响江苏城市人口的关键要素,得出了在10年后,江苏的城市人口有可能会达到极限的7400万人左右规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国家发展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有可能带来某些负面后果。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拉美国家城市化进程中有些经验教训很值得关注。一、坚持走城镇化道路,防止“大城市化”“城市化”与“城镇化”不过一字之差,却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方针。拉美地区城市化最主要的失误就是“大城市化”“、超大城市化”。1950—1980年,拉美经历了一个城市化加速期,城市化率由41.6%提高到65.6%;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由7个增加到48个;有10多个国家的首都分别集中了全国人口的40—66%;墨西哥城的人口由300万人增加到1500万人,圣保罗由250万人增加到1…  相似文献   

15.
《大经贸》2011,(9):10-10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表示,大城市更有效应,特大城市特有效应,我们要鼓励建大城市、中心城市和城市带。他认为,如果到处城市化就有可能要变成"鬼城"。城市化由于产业和经济活动的聚集,使得基础设施的成本比较低廉,能发挥基础设施的集约化效应和规模效应,因为有产业聚集而更有竞争力,城市化还因为有人口的聚集,使得人的生活社会化,从而使服务业能有大发展,扩大就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城市更有效应,特大城市特有效应。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城市化水平测算及滞后程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属于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推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始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提高城市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也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人口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如何测算城市化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滞后程度等问题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2011年年会于2011年5月19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年会以城市化在中国:城市布局与治理为主题,研究院院长樊纲主持会议。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向纵深发展,相当比例的人口聚集于大城市,出现了人口规模与城市土地、环境、资源以及公共设施等之间不协调的状况,城市承载力问题引起广泛热议和关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1,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必须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之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只发展几个大城市,而是需要发展更多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形成城镇群。2小城镇的发展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城镇化建设中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苏南地区城镇化模式的研究,以期寻找苏南小城镇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规模效率的实证分析:1990-2001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卡里诺模型和1990-2001年期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分析全国222个城市的城市聚集经济以及城市规模效率,并分析东中西部地区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化经济程度差异.本文发现,目前中国城市规模效率不一样,尤其是传统工业大城市的城市化经济并不明显,而新兴工业城市的城市化经济较明显.本文还发现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城市规模效率并不明显,而大中小城市的城市规模效率较明显.并且,东部地区小城市的城市规模效率较高,中部地区大城市的城市规模效率较高,西部地区特大城市的城市规模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财经界》1997,(11)
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一系列简明的统计数据或许就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发展小城镇的意义和作用的大概。据有关部门估计,目前我国农村实际上有劳动力4.5亿左右,预计到2000年将有2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逐步转向二、三产业。如果这些人全部进入大、中城市,则在未来几年内需要新建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00个,或50万人口的城市将近400个。而我国到目前为止,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只有32个,50~1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41个。若按新增一个大城市人口的基本建设投资计算,共需要投资13000多亿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一部分进入大中城市,补充第二产业和发展第三产业,更多的是将依托乡镇企业就地就近进入小城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格局将是呈宝塔型的;塔尖是大城市,塔身是中小城市,塔座是数量众多、星罗棋布的小城镇。也就是说,在当前以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中国城市化的关键是乡村城市化问题。而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是当今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城镇的崛起本身就是对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冲击,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土地的开发管理、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问题解决的根本所在。为此,我们组织策划了这一期专题,并选择各具特点的典范小城镇,如旅游型的康庄、综合型的宁海、特色市场型的柯桥等加以介绍,以此来具体反映中国小城镇的经济建设、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