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理论观察》2001,(4):44-45
历来多数学者将“礼”、“仁”视为儒家核心,但“礼“仁”仅能称其为儒学的道德标准,并不能作为中心线索贯串统摄整个儒学体系各个领域,而中和所包涵的阴阳之道(宇宙论)、和同之辨(方法论)、中庸之道(道德论)、天人合一(价值论)等思想即有功效。故此,我们认为,中和应是儒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是春秋时期的孔丘所创,他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承儒家文化精华,对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建设,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名思想最早由孔子提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强调"为政必先正名"这一治国思想是儒家"仁""礼"思想的基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对此都有自己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王坤伦 《黑河学刊》2010,(11):29-30
先秦儒家重构了"礼"的合法性基础,赋予了"礼"丰富的思想内涵,礼学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传统制度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构建。以"仁"为核心内在地包含差异性平等性精神和和谐理念的先秦儒家礼学思想,为构建现代社会秩序和中国人的心灵秩序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段三真 《新西部(上)》2010,(3):213-213,215
在中国武术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整理传统武术中笃礼饬性、德仁双修、砥毅砺志、勇义并重等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正确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6.
儒家的伦理学作为中国最具代表的伦理学传统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原始著作,其"仁"义"礼"和"孝"悌"等伦理道德内容,构建出以伦理为核心,道德至上的精神家园.孔子儒家开创了"内圣外王"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并在《论语》中阐述了一系列对人生道德修养的理解,其内容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求学、明德、交际、为人、处事等等,在传统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儒家的这些观点作为提高我们自我修养的要求,对当代人、对于当下的社会发展需求仍然发挥着其极重要的价值.文化是一个民族综合国力、历史内涵的重要体现,是民族之魂、民族之血,伦理道德是文化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如何理解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内容、领悟其中内涵,如何将优秀的伦理道德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谈孔子的理想人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设计有两个前提:一是人性论,二是天命观。理想人格必须具备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的品德。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礼"本来是指"敬神",后来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例如,在《左传中就有"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的记载,说的是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的事。其实,就在这个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伦理道德思想,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法家以"礼"为最高道德准则,而儒家则提出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墨家也提出了"义"是最高道德准则,道家却把"道"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等。其实,就其整体而言,不论是"仁"、"义",还是"道",都与"礼"有着内在相联系。例如,以管子为代表的法家把"礼"放在了包括"义、廉、耻"在内的"四维"之首,旨在社会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忠诚守信、义利统一、秩序规范、高效进取的现代企业精神,与儒家道济天下、以仁为本的理念多有契合。建构儒家特质的现代企业文化,应该从儒家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范畴出发,遵循知行合一、义利统一、研究型学习等原则,确立现代儒家特质企业的基本理念,制定适合企业的儒家文化的学习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  相似文献   

10.
博大精深、理蕴醇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出其"自强不息"、"其命维新"的鲜活生命力.礼乐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儒家推崇周代礼乐,并将其发展为完整的礼乐之学.礼乐的作用是治理国家,安定社稷,提供生活秩序,为人类未来提供福私.礼乐的本质是仁.正因为有仁的理性自觉,礼乐才易被社会全体成员所接受.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孔子早在数千年前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礼乐治国主张,他所孜孜以求的礼乐之治的社会实际上也是和谐社会.这一重合看似不可思议,却又是必然的历史,那我们应该如何直面、理解已绵延数千年,但时至今日仍余韵不歇,还无时无地不在潜制着我们思维信念与行为范式的这种古老的礼乐文化传统?因此,我们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古代"礼乐"文化中发掘,实现传统与和谐社会的对接.  相似文献   

11.
博大精深、理蕴醇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出其"自强不息"、"其命维新"的鲜活生命力.礼乐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儒家推崇周化礼乐,并将其发展为完整的礼乐之学.礼乐的作用是治理国家,安定社稷,提供生活砍序,为人类未来提供福私.礼乐的本质是仁.正因为有仁的理性自觉,礼乐才易被社会全体成员所接受.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孔子早在数千年前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礼乐治国主张,他所孜孜以求的礼乐之冶的社会实际上也是和谐社会.这一重合看似不可思议,却又是必然的历史,那我们应该如何直面、理解已绵延数千年,但时至今日仍余韵不歇,还无时无地不在潜制着我们思维信念与行为范式的这种古老的礼乐文化传统?因此,我们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古代"礼乐"文化中发掘,实现传统与和谐社会的对接.  相似文献   

12.
道家之道和儒家之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都产生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儒家的鼻祖孔子曾拜老子为师,对老子非常崇敬,其哲学思想互相渗透,互相包容,互相补充,各有侧重.老子"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对孔子的"仁"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故此道和儒的关系应是文化传承关系.儒、佛也讲道,各讲其道,常以道不同不相为谋,从而把道、儒、佛对立起来,非此即彼,步入了歧途.实质上三家之道、仁、缘有共性,都基于天人和谐,只是诠释的形式、方法、侧重点不同而已.本文从现代科技的理性角度对"道"作以解读.  相似文献   

13.
耕之 《走向世界》2014,(24):88-88
《论语·泰伯篇第八》: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相似文献   

14.
潍坊婚俗     
李世欣 《走向世界》2009,(22):55-57
先圣孔子创立的以"仁、义、礼、智、信"为中心思想的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婚嫁礼俗中得到秉承和传续,源远流长.由古而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婚女嫁,乃人生一大庆典,向有"小登科"之称.古人认为结婚是人伦之始,合两性之好,上可事宗庙,下可继后世,因而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婚俗礼仪.  相似文献   

15.
<正>“诗”是审美层面的,“礼”是道德层面的。弘扬南孔儒家文化,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精髓思想融入生活、指导行为,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弘扬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地”的嘱托、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关于“着力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的精神,衢州要建设好钱塘江诗路文化带,提升“南孔文化”这张金名片的文化影响力,以文化谋发展,以文化促共富。  相似文献   

16.
三、崇道德,就是重视道德价值,强调道德在人生、在社会、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把道德视为立国、治国的根本,把"仁"视为道德的核心,提出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止"、"忠、孝、廉、节、耻"等一系列道德规范体系。要求道德修养先从家里开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伦语》)"孝"的扩大就是"忠",正所渭"家道正,天下定"。"信"与"义"又是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面孔     
西方学者对中国儒学的鼻祖孔夫子是崇尚有加的,他们认为,孔子是东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在西方学者眼中,孔子的儒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七条:(一)"仁"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享受到的最高水平的礼遇,"仁"还是社会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二)"礼"的实际运用是社会成员获取"仁"的必由之路,"礼"还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三)"礼"不是固定不变和永恒存在的东西,"礼"随着人的存在状况的改变而变化。(四)实施"礼"是需要一个指导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易"。"易"要求"礼"的实施应遵循理性的和适度的尺子。(五)社会安定和社会秩序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人的教育。(六)治理国家的良策是实施"仁政"。统治者应成为"乐善好施"的榜样。(七)必须采用"正名"的措施来治理混乱无序的社会,"正名"是由乱而治的第一步。西方人对孔子的学说所作的归纳是否符合孔子儒学的实际暂且不论,但这一归纳确实使我们  相似文献   

18.
“中庸”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执中而知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方法;“和而不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崇“仁”尚“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生命.  相似文献   

19.
建立在以"礼"、"仁"结合为本体的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伦理政治观,不仅包含着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里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其本身就是政治的最高原则。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集中体现为儒家学说的传播、延续、变化和发展。传统政治社会化的深远影响启示我们,文化的因素对于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孔子,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仁学思想影响至深,被封建统治者推崇二千多年;荀子,儒家学说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改造儒家的礼说,修正法家的法学,发展为礼法学说,成为后世封建正统学术的真正开山鼻祖,"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1]本文试从孔、荀丰富的儒家思想中探讨他们关于犯罪的思想.通过比较分析,粗糙地概括出孔、荀犯罪论的差异性和共通性,以期有助于领会中国古代犯罪思想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