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长期以来,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史一直受到史学界、经济史界的重视。最近新出版的高寿仙《明代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黄山书社2006年3月出版)是这一领域的新成果。本书共5章33·8万字,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至三章围绕明代农业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论述。第一章讨论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额。第二章论述农业发展与环境变迁。作者从土地的拓殖、农田水利、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商业性农业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明代农业的发展,以及明代的环境变迁与自然灾害。第三章论述土地形态与生产关系问题。作者考…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后期,河南农业生产由兴盛渐趋衰落,直至明末彻底残破,其中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王庄兼并、剥削实为重要原因,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研究。 一、明代河南王庄概况 明代制度,皇帝诸子除嫡长子被立为太子外,其余均封为亲王,授予金宝金册,年给禄米1万石。亲王年长,离京就藩,是为藩王,亲王可在封邑内建府设官,“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亲王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王世子。其他各子则封为郡王。  相似文献   

4.
1992年春,笔者在牛津访学。一位牛津大学的农民问题专家,对清代的中国农业仍未广泛采用农场式经营大惑不解。因为资本主义农场式经营在十五、十六世纪的英国炙手可热,以至引起农业革命,从而为日后的工业革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中国自古就是东亚农业先进国,何以至十九世纪对这一方式还那么冷淡?①这位牛津学者的疑问不是没有缘由的,也不是可以简单回答的。所谓农场式经营,就是雇佣工资劳动者,面向市场需求,追求利润,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首先所需要的土地集中,在中英封建社会晚期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明代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开发的历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明代为了发展西北经济,巩固西北边防,除在关中平原等地充分发动百姓进行农业开垦外,还在西北沿边地区组织军队开展屯田活动,农业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它以前的任何朝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缺乏统一计划和合理安排,过于追求开垦顷亩,形成过度开展,而过度开垦的结果又使得森林草原植被大量被破坏,生态环境条件恶化,引发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黄河下游水患严重等等后果,对后世》子孙遗害无穷,本文认为,明代西北地区的开发势在必行,沿边屯田也无可厚非,但开垦过程中一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二要完善管理,善始善终;三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葛峰 《辽宁经济》2012,(2):46-47
本文在总结阜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原则、资金、服务、政府等多方面入手,提出了阜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当前,内蒙古农牧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时期。如何顺利地实现这一转变,内蒙古应选择什么样的农牧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拟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对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的道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就经济转型来说,无论是内在的结构还是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都具有不同于生物学的特点;就中国经济结构的背景和特点而言,农业的发展在经济转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与地位,既是转型的前提也是转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深层次发展正面临着众多问题的约束,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呈现出滞缓的态势。因此,文章主要提出了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持续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强化理念指导,牢固树立"跳出三农抓三农"意识;科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等四个发展思路,旨在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胡新民 《浙江经济》2009,(18):58-59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举措,而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制度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13.
美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美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研究的兴趣在于界定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问题并由此而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于受到原始资料的限制,学者们得出的结论很不一样,甚至对同一地区使用同一套资料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正如马若孟(Ramon Myers)指出:他和黄宗智(Philip Huang)及杜赞奇(Prasenjit Duara)都利用满铁(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0-1940年代在中国农村所做的调查资料对近代华北农村经济做了研究。在他1970年出版了《中国农民经济》一书后,美国学术界对其做了否定的批评,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过多地使用了日本人的资料;而黄宗智和杜赞奇在1980年《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与《华北农村的文化、权力和国家》中得出与马若孟南辕北辙的结论后,学术界却称赞他们的见解新疑独到。到了1990年代,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又认为马若孟对史料的运用是准确的。这些研究结论的不同和学术界的反复恰恰表达了美国学者对历史资料的重新认识,对中国农业经济和中国革命的重新理解,以及他们意识形态的取向。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业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全球化的两个特点和两股力量经济全球化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一体化和多极化交织。加入WTO后,很多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一体化,也就是各国经济的融合和互惠。但是,经过年多的实践和国际较量后,我们看到在这种一体化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多极化,也就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在利用经济全球化为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较量。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多极化与一体化相互作用。而且由于现实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尽合理,更使得各  相似文献   

15.
北京西郊玉泉山、卢师山及其西部山区,习惯上统称西山。这里峰峦错落,林木葱浓,风景秀丽,是北京寺庙和权贵坟莹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达官阔老、少爷小姐进香拜佛、游山避暑的重要处所。也许由于这一个原因,1929年国民党政府调整行政区划时,它比原来同属于宛平县的东南平原地区更早地划归当时的北平市管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重农思想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清朝建立之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赖以存在的自然经济基础,沿袭了“重农抑商”思想,顺治、康熙、雍正时期,其经济政策的核心仍然体现在“重农抑商”之上。当时,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这充分反映了浓厚的农本经济思想。在实践中,为了达到重农本的目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相似文献   

17.
18.
《海外经济评论》2005,(18):49-50
领先智囊机构“国际危机集团”(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建议:国际社会应当支持朝鲜从指令性经济转变成更依靠市场驱动的经济,以此作为途径,推动朝鲜政府做出更能被国际社会接受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20.
经济转型发展指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城市依托的要素资源和主导产业的重大调整,引发城市发展模式出现革命性进步,能动地调整城市发展方向和进程的活动。而城市转型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以面向未来的视角,通过主导产业的主动升级获得先发优势,保持城市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