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佳 《时代经贸》2007,(6Z):58-5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已经运行了20多年,在历史上它对农业发展曾起到过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它越来越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瓶颈,必须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建立农村合作组织的方式来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一、建设农民协会的必要性在发展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逐步增强,建立健全农民协会,引导农民走上新的联合之路,把单家独户小生产与社会主义大市场相连接,显得非常必要。1.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即主要通过运用政策、价格、税收、利率等宏观调控措施来对经济发展起协调、监督、保证作用。而把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经济组织活动的事务性职能分解后交出去,让  相似文献   

3.
政府荫庇下的日本农协——仙台秋保町的人类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晶 《开放时代》2011,(3):128-145
一百多年前,日本明治政府效仿德国,在农村创办了产业组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农村在原有农会的基础上兴办了农协组织。日本农协虽然号称是农民自己的组织,但是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的荫庇,直至今日。农协成立后,在保障日本社会基本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消除城乡差距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农协既是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又是市场经济下的经营实体,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直是农协的课题。本文根据笔者在日本仙台市秋保町做的田野调查,探讨了日本农协的生存以及为农业服务的现状,力图向世人展现出一个鲜活的日本农协。并希望日本农协的经验能对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最大的农业国是中国;中国最大的利益集团是农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市场在农村。然而,这么大的农业国家,这么广阔的农村市场,这么多的农民,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系统、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民组织,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在对农民组织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上的一个疏忽。如果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管理及技术推广部门,还能完成农业发展历史使命的话,那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逐步增强,建立健全农民协会组织,引导农民走上新的联合之路,把单家独户小生产与社会主义大市场相连接,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曾鸣 《经济研究导刊》2013,(35):48-49,80
解决消费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而源头主要来自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农村的承包责任制在改革开放后已被证明能充分提高生产的效率,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有组织的农产品生产则更具安全可靠性。安全是公平的一种体现。所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建立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来自农村,较长时间在农村基层工作,对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有特别的感受。低质、低效农业,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更难以使农民致富、奔康。到底农业现代化如何搞?如何使农村留下的劳动力依靠农业能够经营致富?要找到答案,就需要实践和探索。基于这一愿望,1997年我从广州市市长位置退下时,就考虑通过组织广州、  相似文献   

7.
近三年来农民收入增幅持续回落,农产品滞销积压,耕地大量抛荒,近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出路,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人心涣散,同时“三假”(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坑农事件屡屡发生,“三乱”(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屡禁不止,城市“三废”向农村大量倾泻,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自由泛滥,干群关系恶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分散的小农户没有进入社会化大市场的组织,缺少参与社会事务的平等机会和自身正当利益的保护组织。目前工人有工会,妇女有女联,商人有工商联,学生有学生会,个体户有个协,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组织,唯独9亿农民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组织,他们绝大多数已处于一种自然人状态,没有人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也没有人管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娱乐生活等。事实上,在当今中国社会,再没有一个群体象这群庞大的人群那样自由泱散,那样需要自己的组织,他们需要自己的利益组织,以争取市场交易中的平等机会,需要自己的谈判组织,以谋求与外部组织的平等对话;需要自己的服务组织,以减少生产经营的需要,以及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角度出发,明确提出“农民需要有自己的组织”,并通过国际比较指出:发达国家有农民的组织,中国也应该有。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大都已经异化,只有创建新的组织,才是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富有特色的日本农村建设相对于欧美诸国,有着与中国国内更为相像的地方。从日本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传统、走富有民族特色的农村改革道路,并通过农协的组织,坚持走合作化的道路,到政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积极保护和扶持政策,加强新农村建设法治保障等日本成功经验分析,探索日本新农村建设对中国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二元经济在技术、规模、结构、风险、分配、流通、消费等方面的问题,是农民致富的障碍。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大二元经济向一元转化的力度。包括:农业科技和农村教育进步、分配平等向农业倾斜、土地规模经营、满足市场需求、建立农民协会、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0.
农村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组织,它的建立,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村合作社的现状及制约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途径,为适应新时期农村合作组织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民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是农民创办合作组织的动因。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活动由政府支配,农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农民没有建立合作组织的必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为了适应市场,抵御风险,获取收益最大化,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农民合作组织的产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取代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旧体制,把农村526万多个基本核算单位化解为2.3亿多个自主经营的农户,家庭成了农村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家庭经营方式虽然适应农业生产的特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图从“农民理性”的角度重新理解小农经济,揭示小农经济的转型动力及其现代适应。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制度变迁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理性开始扩张,农民经济行为的主导逻辑由生存理性转向多元理性并存。在农民理性扩张与农村人地关系重构的背景下,小农经济出现转型,以老人农业、中农农业和家庭农场为经营形式的现代小农经济建立起来。现代小农经济是农民自我改造和不断适应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其呈现出大范围使用现代生产要素、农业经营规模化和兼业化等重要趋势。在此过程中,小农经济仍然发挥着农业人口生计保障、乡村秩序稳定以及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从而为中国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小农经济转型体现了农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说明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然是小农发展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庆朝  张旖诺 《经济论坛》2003,(6):12-12,2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我国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革,目前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而同期的农村,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传统的集体核算被打破,农户成为自主经营单位,原来靠集体经济支持的有限的保障已名存实亡,现在农村的养老保障主要依靠的是家庭养老保障及土地养老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民家庭养老及土地养老保障已不能适应农民养老的实际需要。一、迫切的现实问题1.家庭结构变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农村家庭结…  相似文献   

14.
大西北农村城市化模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璐 《经济前沿》2004,(6):39-42
落后的大西北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大西北农村城市化应该走一条适应地区特点的道路。新的人口迁移、公司就地管理以及农民身份、生活方式的转变构成大西北农村城市化的模式,其前提必须解决好农民与土地的矛盾,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在推行新模式的同时也应注意到诸如教育社保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村寿险业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和实现寿险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农村寿险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农民的保险意识淡薄、现行寿险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寿险营销队伍的素质低等问题。加快发展农村寿险业务的对策有:加大保险宣传力度;设计适销对路的寿险产品;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以及加强寿险公司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民贷款难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因素,而抵押担保问题是影响农民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关键因素.本文认为,通过建立政策性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成立龙头企业担保公司、以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金融联结中介以及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四种模式来构建农村担保体系可以有效化解农民贷款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弱势群体的强势扶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弱势群体的凸显是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深层矛盾的反映。他们的弱势地位凭借自身能力很难改变,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和支持。如何解决农村弱势群体问题,需要政府更新执政理念,强化第一责任意识,构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社会分配机制、扶贫长效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协会等,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强势扶持,使农村弱势群体由“弱”渐“强”。  相似文献   

18.
朱清香  张杰 《时代经贸》2007,(8Z):67-68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阐述了解决现阶段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制度模式选择,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提出了动员政府、医疗机构、企业、社会性组织和农民群众多方参与、多方协作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区推广体系与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推广体系是以社区为主体,由农民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形成的技术性组织或实体,是连接政府推广体系和农户生产体系的纽带。从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角度,分析了建立农村社区推广体系对捉进农业技术进步的意义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农户到农户”的农村社区推广体系的功能和机制进行了讨论:农村社区推广体系是连接市场和农户的中介,是面向市场将农户分散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史妍  喻訄  崔莎 《时代经贸》2010,(12):21-21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就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