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面对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这一重大政策转变,浙江应聚焦优势、把握机遇、重点突破,下好转型发展“四步棋”近年来,浙江积极探索“双碳”战略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从政策制度层面加大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牵引力度,不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X”政策体系,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上取得明显进展。同时,国家层面立足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实际,作出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重大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
胡慧旋 《乡镇经济》2011,2(2):26-31
2009年以来10多个国家级区域规划密集出台,不同发展主题和战略意义的区域振兴规划得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尽管各个区域规划在产生方式、政策支持和战略意义上存在不同,但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转变,区域发展战略在布局、目标和方式上的调整也导致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变化。面对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下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转型以及应对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区域制度安排呈现出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体现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变迁方面的差异。区域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可以从中央非均衡发展战略、制度变迁成本、制度实施环境、城乡二元体制等方面寻找原因。区域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绩效和区域发展差距带来深刻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辩证效应。  相似文献   

4.
曹剑飞 《特区经济》2011,(12):205-207
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理中心和区域枢纽,可为"10+1"区域合作提供经济融合的空间。从远期和动态角度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个战略机遇充满变数,有可能削弱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抢抓机遇,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合作建设与制度创新,这对于广西能否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发挥关键作用,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析中国区域非均衡发展和均衡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中国在区域非均发展战略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央在政策上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1世纪初,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行,中国正在向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转型,这将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做出了明确部署,并被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推进。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相继对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协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志着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但当前北京与天津、河北等周边区域尚未形成良好、有序的城市—区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首都经济圈竞争力的提高和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迫切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调整和改进。一、构筑良好的城市—区域关系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是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进行的,与经济转型的目标紧密相连,从本质上来看,改革伴随着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本文利用制度经济学理论,从改革的模式及路径、改革过程中制度变迁的动因两个方面为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提供了解释。在此基础上,应用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为改革的必需性提供了证据。最后,结合我国经济转型的特点,为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市场结构化改革与产权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国后到1980 年,我国实行均衡发展的区域政策;1980 ~1984 年,实行以效益为中心的区域发展政策;1994 年以来,则着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经济政策的变迁,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问题,分析了制度供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结合转型期的时代背景,阐释了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供给的基本思路,并就构建有利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提供了系统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路的创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域竞争优势理论的粤西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区域竞争优势理论,分析粤西地区在具有资源要素比较优势下,经济长期难以腾飞,与珠三角区域差异日益扩大的原因。探讨了在珠三角"双转移"战略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机遇下,从要素层面和企业群落层面推动粤西地区经济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红  聂艳明 《亚太经济》2015,(2):116-120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广西和澳门两地的贸易网络发展数据为案例,分析在21世纪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内地与港澳紧密经贸安排等区域一体化合作共同推进的十余年间,处在地缘经济带的广西与澳门,贸易网络结构演进的趋势与特点,以及对区域互联互通及"一带一路"战略等区域合作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程永林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47-151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为合作各方提供了有效的利益交换和利益补偿的平台,在面临国内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和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发展的挤压与竞争的战略形势下,相对于长三角地区稳妥渐进的诱致型与中央政府强力推进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整合模式而言,泛珠三角区域的整合与发展有沦为短期行为的风险。为有效摆脱地区利益冲突与合作困境,推动泛珠三角区域整合的内在动力机制是谋求通过内部融通与制度安排以及利益协调来实现区域的整体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3.
王明国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3):47-73,157,158
互联网及互联网治理是全球治理中的新兴领域。当前,全球互联网治理制度与组织正处于转型之中。通过梳理互联网领域的模式变迁与制度动力,窥探治理行为的基本逻辑,能够洞悉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制度建设动向。同时,重新审视和辨析"棱镜门"事件后美国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制度战略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全球互联网治理制度重构的可能路径。互联网全球治理制度的重构应该从观念层面、法律层面和具体组织层面进行综合性的整体治理。其中,观念层面是基础,直接决定了互联网治理的法律制度和组织制度。互联网领域的公约与条约则是重要的法律保障,而政府间国际组织则具体负责治理实践的开展。中国要从互联网大国转变为互联网强国,成为互联网治理中的重要一极,就需要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制度建设,并未雨绸缪地全面思考互联网治理制度重构战略,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唐慎 《改革》2005,(3):53-58
中国开发区的发展可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阶段、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并行阶段、诱致性制度变迁阶段,每个阶段都与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对应叠合。开发区区域演进历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中国经济转型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建立开发区就是利用新的获利机会诱致制度变迁,推动体制转换,是最典型的不触及存量结构的增量改革。  相似文献   

15.
论资源型城市实现跨越发展的政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城市。由于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决定其对于国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借鉴和单纯在产业层面的转型具有局限性。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不仅要从产业层面,更要从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层面和区域与国家政策协调的宏观层面进行战略考量和安排,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中国地区间金融政策供给的制度变迁在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随着金融政策供给的不断变迁,金融资源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控制逐步向市场配置过渡。在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政准联邦"的格局下,地方政府更是通过制度竞争,加剧了资金跨区配置的竞争,导致了社会资金在地区间分配的差异性扩大。金融资源配置逐步市场化的过程,也是资源配置由政府信用单一支配,向政府信用逐步减弱控制力、金融信用和商业信  相似文献   

17.
黄上国 《浙江经济》2003,(23):32-33
区域开放能促进区域制度转型这一命题,与中国的区域开放和制度转型的实践是基本相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区域开放度的差异,是中国区域制度转型进程的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建立两个地区之间企业和政府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两个区域在最大化利益前提下是否采取贸易壁垒的最优战略均衡;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两个地区的无限重复博弈模型,结合现实基础得出结论:通过现有的市场调节,地区不会采取取消贸易壁垒的战略,社会资源不能达到最优,政府必须采取适应的制度才能推进区域贸易一体化的进程;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指出,区域协调发展同城乡协调发展紧密相关,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慈溪市在崇寿镇傅家路片区中心村建设试点基础上,以"中心带动、区域联动、资源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按照"1个中心村+2—3个一般村或后进村"组成一个片区的方式,选出8个片区中心村实施规划联体、产业联动、社会联治、党建联盟"四大工程",走出了一条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路子。近日,慈溪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关工作因成效明显获浙江省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开放型区域的工业化道路目前陷入了双重困境:从供给层面上看,制造业的增长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从需求层面上看,制造业的增长受到国内外需求的约束也日益明显。因此。如何在我国实现开放型区域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