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1998年到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研究财政民生投入对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不同影响,并将影响分解为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评估财政民生投入改善居民福利和需求结构的效果。本文发现,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教育投入较为有效,中西部农村地区财政卫生投入较为有效。进而提出,在加大财政民生支出同时,应注意不同地区民生支出的结构优化和比较优势发挥。  相似文献   

2.
FDI对中国城乡总量收入差距之间并不存在关联,但与人均收入差距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FDI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差异存在很大关联,但只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及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实证数据得到验证。FDI和产业生产总值的差距,由于FDI在第二产业上的大量存在,使得一、二产业和二、三产业间的现象比较明显。正因为FDI对地区和行业收入分配的复杂影响,加上FDI的溢出效应、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等因素,使得FDI和全国基尼系数之间的关联并不显著,FDI并不是全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重要变量。因此,为更好地利用FDI,发挥其对收入分配的积极影响,应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在中西部地区投资,进一步降低外资在某些产业上的进入门槛,培育和壮大国内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3.
一、安徽在中部崛起的优势分析1.安徽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省份之一安徽地处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放,迎接国际上的产业转移,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东部地区快速发展起来了,与安徽等中西部地区差距逐渐拉大。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随着多年的资本叠加投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发现,在制度越是完善的省份,越是制度依赖型的行业越具有较高的出口份额。进一步,从东、中、西分地区的估算结果来看,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制度因素仍然是影响行业出口差异的重要因素。我们还发现,在东部地区,资本禀赋是影响行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而劳动力禀赋不是影响行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在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禀赋是影响行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而资本禀赋不是影响行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西部地区的劳动力禀赋对行业出口的影响效应似乎要高于中部地区,远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我国投资政策的省际差异效应:基于SVAR模型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各地的人均实际GDP、实际投资、消费者价格指数等为变量,本文建立了一个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脉冲响应模拟结果显示,我国的投资政策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效应,投资对东部省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其次是中部,对西部的影响甚微。各地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别是造成投资政策省际差异效应的主要原因。为了加快中西部落后省份的发展,充分发挥投资政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加大对中西部物质资本投资力度的同时,要着力提高其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2003-2007年我国各地区统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说明当总产值每增加1元时,中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增加的最多,为0.65元,西部地区其次。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较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落后,发展的潜力大,投入回报大,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可以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杨琦 《南方经济》2018,37(2):41-60
公共投资对居民消费存在拉动和挤出两种效应。文章利用2000-2010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计算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存量,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存量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中部地区也同样呈现出"挤出"效应,东部和西部地区效应不明显。从基础设施结构来看,电力、燃气、水利和环境基础设施,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基础设施对居民的消费具有"挤出"效应;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以及信息传递和软件业基础设施,教育设施、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探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不显著。就此,应加大对西部及落后地区的投入,中、东部地区适当控制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的投资结构,增加对电力、水利、交通、教育、科技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入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基础设施等。  相似文献   

8.
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相对落后的地区。随着近7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促进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中西部经济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虽然在经济总量上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但在一些经济指标如投资完成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001年以来的增长速度都明显加快,甚至超过了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高越 《改革与战略》2009,25(10):94-97
中国国内各地区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会受到国内其他地区的影响。文章使用1991年至2007年中国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影响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因素以及东部地区吸收的FDI是否对中、西部地区吸收FDI产生“挤入效应”。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吸收的FDI对中部省份吸收FDI有“挤入效应”,而对西部省(区)没有“挤入效应”;东部地区吸收的FDI对中部省份产生“挤入效应”有一个“门槛”,在越过“门槛”之后,中部省份的生产者服务越发达,则“挤入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帅龙 《科技和产业》2017,17(5):108-111
基于我国2005—2014年的31个省际面板数据,将研发投入作为变量引入到区域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中,并结合空间计量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本省的研发投入对经济的增长和邻近省份的研发投入的溢出效应。全样本和分区域结果都表明自主研发投入对经济的增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自主研发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差异,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邻近省份的研发投入溢出效应显著,东中西部呈梯度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2006~2015年西部地区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对西部地区各省市R&D的投入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运用一元回归模型对西部十二省R&D投入与区域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模型对样本数据整体拟合较好,通过经济意义检验、F检验和T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R&D投入逐年增加,但各省(市)之间的差异明显,投入规模最大的为四川省,投入强度最高的为陕西省;R&D投入对生产总值拉动作用突出,R&D投入与区域生产总值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为0.7793,即西部地区R&D活动的经费投入每增加1个单位,区域生产总值增加0.7793个单位,但西部十二省(市)差距较大,贵州最高,内蒙古最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非对称效应研究中多把非对称效应的重点集中在产出变量GDP上,对其他经济指标如工业增加值、CPI等的分析较少,差异性分析的面相对较窄。在对区域的划分上一般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块,或东、中、西、东北等四大块,而实际上在各区域内、各省之间经济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也很难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条件,有的西部省份产业发展水平甚至高于中部省份(如四川、陕西与江西、河南比),有的西部省份人均GDP与东部省份接近(如内蒙与山东、辽宁比),东部地区也存在海南、吉林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因此在这样的区域划分基础上进行分析可能使部分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在区域内被对冲而掩  相似文献   

13.
技术引进与中原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大省,河南在快速发展、努力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的同时,又面临中部其他省份以及西部大开发中迅速崛起省份赶超的压力,“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是河南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9年7月25日国土资源部对外正式公布的全国30个省87个城市536个楼盘调查数据,对我国地价对房价影响程度的研究表明:从全国来看地价每上涨1%,将导致房价上涨0.355%。同时这种地价弹性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域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区间差异,更体现在每个地区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区内差异,地价弹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中小城市、中部大城市、西部大城市、中部中小城市,东部大城市和西部中小城市。本文认为地价对房价影响程度的区域差异主要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由此导致的土地囤积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统计资料的支持下,通过计算ICOR指标、投资弹性系数,对1981—2007年间东西部投资效率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发现:同等数量的投资,东西部地区之间投资效率存在0.02%差距;东部与西部地区不同省份以及不同时期的投资效率也存在差异,投资地区结构与投资时机还有待优化;多数省份的投资效率呈现下降趋势,投资效率亟待提高;东部地区的投资过剩与西部地区的投资不足并存,地区性投资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东、中、西部地区问的发展差距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地理走势为西高东低,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上恰恰倒了过来。80年代以来,由于地区倾斜政策的推动,地缘优势的发挥,东部地区迅速跃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开始越拉越大。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1981-1989年,中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0%,相当于同期东部地区的92%,到了90年代,中部和西部增长率分别只有东部地区的63%和50%;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人才是推动地区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基于2011—2021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考察宏观环境因素对创新型人才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能显著促进省际间创新型人才流动;在分样本情境下,宏观环境因素对创新型人才流动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创新型人才流动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东部地区创新型人才流动受收入水平影响较大;相较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对创新型人才流动有较明显的影响;R&D经费投入在促进中部地区创新型人才流动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和教育环境对创新型人才流动影响力度偏弱。据此,提出进一步贯彻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提高创新型人才收入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继续发挥R&D经费对科技人才流动的促进作用、创造良好教育环境等建议,为城市和区域人才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产出CCR模型,运用DEA方法对泛珠三角大陆地区的9个省份限额以上零售业2012年至2014年三年间的经营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泛珠三角地区零售业经营效率存在东中西部省份差别,具有明显的梯度差异,东部地区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均高于中西部省份;达到DEA有效的只有江西、四川和云南3个省份;东部地区的广东省零售业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2014年的江西和云南、2013年的四川处于规模报酬不变,其他省份在三年间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东部省份投入冗余情况较中西部省份处于相对轻度水平,从发展趋势看,泛珠三角地区各省份零售业经营效率处于上升发展通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区域间工业产业内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产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技术二元结构。东部地区具有全面的技术优势并且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中部地区技术赶超效应比较明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较快,除个别行业外,中东部技术差异呈现出缩小趋势,在高技术行业中部地区与东部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所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明显慢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追赶效应较弱,有将近一半的行业技术与东部地区拉大,二元结构特征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多时点DID方法研究跨国并购、异质性组织冗余和创新投入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并购对创新投入起到正向影响,未吸收冗余在跨国并购与创新投入之间发挥遮掩效应,已吸收冗余则发挥中介效应。进一步按照地区差异和跨国并购完成情况研究发现:未吸收冗余在东部与西部地区能够发挥遮掩效应,而在中部地区难以发挥遮掩效应;已吸收冗余在东部地区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在西部地区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在中部地区则难以发挥中介效应。无论跨国并购完成与否,未吸收冗余均能够发挥遮掩效应,已吸收冗余在完成跨国并购的企业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在未完成跨国并购的企业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