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我国各大江河流域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现状,揭示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论述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决定因素,阐释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内涵,认为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包括对因建设和保护流域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而产生的生态增益补偿和对因污染、破坏流域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而导致的生态损益的补偿。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原则,认定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范围,提出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选择与创新体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国家加强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的大背景下,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索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弊端,提出适合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模式,并建议从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保障体系、理顺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明晰流域水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公众参与的水资源管理机制等方面构建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管理创新体制。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日益短缺及污染加剧,使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成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重要领域.水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有利于全流域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流域水资源市场具有典型的供应链特征.将供应链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流域水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研究,较为系统地提出流域水资源供应链概念;建立流域两层水资源供应链模型;为提高水资源供应链效益,提出以转移支付方式进行流域水资源供应链协调,并对转移支付标准进行测算;最后提出使流域相关主体有意愿共同参与流域生态保护与补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在分析我国流域水资源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流域机构的权力缺乏、地方保护主义影响水资源统一管理、流域管理信息采集难度大、流域规划监督无力等。同时,指出了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水资源管理的主导类型由供给型转向需求型,水资源管理手段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水资源管理的目标由工程目标向综合目标转变,水资源管理的模式由分割管理向流域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理》2021,41(5):186-192
根据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湖南省水资源公报和湖南省统计年鉴,构建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社会经济三维评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的TOPSIS模型,对2009—2018年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测算,进而分析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09—2018年,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整体由良好等级下降为合理等级,其中藕池河、虎渡河、松滋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明显下降。(2)2018年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澧水、西洞庭湖水资源承载力处于良好等级,湘江、藕池河、虎渡河、松滋河、东洞庭湖处于超载等级,沅水、资江与南洞庭湖水资源承载力处于合理等级,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布排序依次为澧水资江洞庭湖区沅水湘江松滋河藕池河虎渡河。最后根据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时间演变与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提出改善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日趋严重的水资源冲突,提出把综合集成研讨厅理论应用到流域水资源管理中,构建了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理论体系及其框架,分析了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集成研讨厅的运行流程。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管理体制是水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一个健全、合理的水资源体制,是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以及防治水害的重要保证。完善和改革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可以强化和提高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石羊河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石羊河流域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节约利用与流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彤 《经济学家》2006,(2):118-120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将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和战略资源。流域作为以河流为依托的特殊类型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其经济发展的主题和优势。流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利用水资源。一、流域经济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区域经济1.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类型流域是被分水岭所包围的以河流为纽带和依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流域经济就是以河流为中轴和纽带,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区域经济。流域经济的发展是人类通过开发,使流域从自然区向…  相似文献   

9.
对水资源区域竞争的表现、水资源区域协调类型及协调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跨流域调水和流域上下游之间的水资源协调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国际、国内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山西省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作用的发挥,对于彻底发送汾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以引黄一期工程通水到太原为契机,建立引黄工程运营与汾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相结合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新体制,并提出该体制的框架性设想和相应保障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承载力的确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决策的前提。本文通过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分析方法,透析辽宁、山东等省份水资源短缺和超负载的现状,揭示可控因子,进而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水权是水资源管理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建立可交易的水权制度能够提高水资源在不同用水部门或用水地区的配置效率。本文在剖析广东省现行水权制度的基础上,探讨了合理配置水资源的水权制度,提出了建设水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对促进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极其重要。通过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对黄淮海平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和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黄淮海平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整体趋于上升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技术进步变化是导致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变化的主要动因;除农作物种植结构外,经济发展水平、节水农业发展水平、供水结构等因素均对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有着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农业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升级、充分发挥节水潜力提高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水平和完善水价水权市场机制优化农业水资源配置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利用市场化的前提是建立水权制度。水权是单位或个人对一定之水的使用收益权。水资源具有多用性,对水资源利用的目的和方式不同,水权内容也就存在差异。水权类型化不仅便于明确各类水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而且便于国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名城的滨水区建设成为近年来全球水资源开发重点项目。城市资源的稀缺性和相应的名城效应使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反复建设和优化,人们对城市滨水区的保护性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也日益被关注。名城的水资源开发为顺应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务必探究水资源转化的过程。回顾和分析国内外转化机制研究、水资源开发研究和水资源转化机制研究,还有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有待我们解决。本研究旨在通过“三维空间模型”假说、“三层面关系模型”假说、“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和“循环运行”原理构建“水资源转化机制模型”,解决现有水资源开发规划中量能不均衡问题;结合生态经济运行规律和水资源转化机制作用原理,从发展链的点段式管理角度、线型管理角度和环型管理角度构建“水资源转化机制及生态经济耦合运行模型”,进而创新资源开发规划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芜湖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同时结合四种消费水平探讨了预测期内芜湖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芜湖市建立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嘉 《当代财经》2012,(6):26-34
水权是水产权制度的简称,是建立水权市场体系的基础。当前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危机迫切要求建立有效的水权制度和水权市场体系,以保护和有效配置水资源。为此,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分别从物权和产权的角度对水权进行阐释和建构。但现有研究对水权的把握过于抽象,难以明确经济主体在用水行为中的损益边界。而以水质变化和用水方式的竞争性、排他性为依据,具体区分资源水和产品水两种水资源形态,能够较为合理地界定和把握水权概念,有针对性地建构水权体系,建立水权市场,从而有助于从微观上定义经济主体的行为边界,从宏观上明确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相关立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Combined hydro-economic models of river basins are fundamental tools for assessing management and infrastructur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water use in a context of competition over scarce water resources. Integrated hydro-economic models have to be capable to properly reproduce the physical behavior of the system, with a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different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cluding their interaction,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resource availability. On the other hand, such models must incorporate the value of water for different urban,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uses and users. Economic values for water use are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marginal residual value of water for production (for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uses) or the aggregated willingness-to-pay (WTP) for urban supply and other final water use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estimate the marginal economic value of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a complex water resources system. Based on a holistic conjun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applied to the Adra river system in Spain we asses the total and marginal opportunity costs of capacity and operation constraints, including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imposing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on water use as foreseen in future Spanish water policy 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uropean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The resulting opportunity costs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 water managers about economic inefficiencies of current water allocation policy or infrastructure design, and about the resource opportunity cost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efficient pricing policies in regions with water scarcity issues.  相似文献   

19.
蔡秋  陈梅琳 《经济地理》2000,20(4):81-84
贵州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的省份之一,由于喀斯特生态环境特点和历史原因,人均耕地面积小,水资源利用率低,农业单产水平低下,土地利用不充分,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如果仍保持目前的资源利用效率,要保持今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善不断增和工的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合理制订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重要意义,通过建立水资源完全成本定价模型,对工程供水成本进行测算分析,制订完全成本水价区间,为合理制订水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