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机制(1978~200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分析了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及其分解要素的收敛性。研究表明:物质资本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在考虑空间依赖性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具有较为显著的全域性收敛。在经济增长的源泉中,由于物质资本积累与效率改善控制经济增长收敛方向的差异,使得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人力资本存量与技术进步使得经济增长趋异。要保持中国未来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必须将资本投入型增长转变为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VAR模型对1978-2011年间中国FDI、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FDI、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FDI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并且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是FDI的原因,研究还发现,经济增长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城市化水平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负效应,但在长期中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保险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保险增长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然后利用误差修整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保险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河北省的经济增长量进行了预测,最终得出在河北省保险增长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却不是保险增长的Granger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省经济增长加速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保持居民消费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作用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导向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对江苏省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居民消费在江苏省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因子分析等方法,并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对影响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居民消费增长就是经济的增长,因此,适度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增长,从而居民消费的增长能更快地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世界在改变     
朱民 《英才》2011,(10):28
当新兴经济国家的30亿人口开始追求消费的时候,整个世界需求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当今世界有三大变化,立于潮头的企业家们要把握这些大势。首先,金融危机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新兴经济开始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10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5.1%,其中新兴经济增长7.3%,发达经济增长3%。今年,全球经济增长4%,其中发达经济增长低于2%,而新兴经济增长高于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 经济增长理论以经济长期增长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增长因素在经济长期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本世纪40年代前后,哈罗德和多马在几乎同一时间内分别发表了极为相似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因此,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哈罗德-多马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出现的标志。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模型是封闭的,仅研究某一国家的经济增长,以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完全竞争经济和外生技术及其收益不变为其理论假设。该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长期看,可称之为惟一的动力。另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还假定各个国家有相…  相似文献   

7.
经济制度和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经济制度和经济增长作用模型,利用一国经济制度和经济增长指标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经济制度和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不仅是重要而且是有效率的,并且政府对当前的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结构模型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最佳的经济制度安排,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政府治理能够实现我国最优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方式,指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指依靠物质要素的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指以领先要素质量改进和优化配置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  单良 《价值工程》2006,25(5):18-22
经济增长理论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则是直接从凯恩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增长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从哈罗德和多马的研究开始,到新古典增长理论,再到新经济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就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张波 《企业导报》2013,(2):148-149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投资时导致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导致固定资产增长的原因,即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单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阶段性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增长来源的结构类型。在理论上可以抽象出两种极端的经济增长方式,即“粗放型”和“集约型”。前者指以高投入为主实现高经济增长,后者指以提高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为主实现高经济增长。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粗放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将人口老龄化引入经济增长收敛模型,采用SYS-GMM方法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区域间以及区域内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缩小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且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在老龄化水平已跨过拐点的东部地区,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为负,但对区域内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不大,而在未跨过拐点的中西部地区,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为正且缩小了区域内经济增长差距。在将来,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其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可能会导致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及改进后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城市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到了城市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相对较小的结论,希望能为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收支平衡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经济增长、高就业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经济增长能充分带动就业,有效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高就业率能有效实现社会公平,反作用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就业率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失业率关系密切。文章重点探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之一;而经济的增长将导致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动.现代经济增长的过程,是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相互促进、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理论背景 经济学理论对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大致有四种观点。1.认为出口为因,增长为果。2.认为经济增长(生产率)是因,出口是果。3.认为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4.认为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出口都是发展进程与体制改革的结果。我们认为,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无疑会促进经济增长与出口,但不能否认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二者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说也并不说明出口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增长是出口的推一决定因素。 尽管对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多,但极少对经济增长与进出口总额之间因…  相似文献   

17.
徐元 《陕西审计》1997,(2):29-29
《经济研究参考》最近发表《科学界定经济增长方式》一支,文章提出经济增长是经济活动的目标。为实现经济增长所采用的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或形式,叫做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由于经济增长可分为宏观的经济增长和微观经济增长两个领域,因此,经济增长方式也分为宏观经济增长方式和微观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辨证统一关系。针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存在着非均衡性关系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碰到的有关现实问题,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本文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取201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经济增长因素后,反映技术创新的专利授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技术创新的作用还不及物质资本及其它经济增长因素的作用,这说明当前我国仍处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过度的政府干预会阻碍城市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不及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效应。大多数城市的规模可能尚未达到规模集聚经济的门槛,因而表现为规模不经济。城市经济增长还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临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碳排放控制与经济增长的双重挑战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成为令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97—2011年中国5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四类城市,并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演变的特征与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从经济规模与碳排放量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绿色增长、棕色增长和黑色增长三种类型,且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演变轨迹上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在总体上是一个由黑色增长、棕色增长向绿色增长螺旋式演进的过程;不同城市应综合考虑当前的经济条件和功能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