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贾康 《经济导刊》2023,(1):32-34
<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提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好二者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如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如何正确理解在新发展格局中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蕴含了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协调配置、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等理论原则。新中国建立以来,在马克思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格局历经了大区协作、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东中西东北四大版块、多极发展的变迁。多极经济格局更能体现劳动地域分工的特点和区域发展差异,且已然成为区域经济格局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多极经济格局却加剧了经济竞争。因此,我们应积极构建外向型的外围经济带、以外带内的经济走廊和优势互补的城市群以强化区域协作、弱化区域竞争。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体系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放  吕靖 《经济地理》2019,39(11):33-40
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关联维数等方法,揭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体系时空格局的演变特征和发展规律,对明确港口投资环境、规划港口布局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表明:①沿线港口分布格局具有空间相关性,集装箱吞吐量差异逐渐缩小,空间格局呈现边缘化特征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港口体系集装箱吞吐量重心由欧洲逐渐向亚洲转移,尤其向东亚和东南亚转移。②基于空间和时间距离的港口群间的关联性均逐渐增强,且时间关联性增强更明显,演化过程更复杂;港口群间时—空关联程度并不完全符合"距离衰减规律"。③总体上港口体系出现了层次化分布格局,且部分港口群内出现多枢纽或多门户港口;港口群间联系呈现网络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2017,(10):204-208
<正>2016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领域"黑天鹅事件"屡屡发生,极大地影响着国家间、国家与地区间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转向,以及双边、多边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的分化与组合,世界正加速迈入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新时代。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需要我们拓展地缘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提升地缘政治经济学理论品质,增强对不断涌现的地缘新问题之解释力,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理论智慧。同时,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环境和谐视角下研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层面上来看,进一步丰富了经济发展理论,拓宽了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视野;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坚持了问题导向,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要强调"四个坚持",具体包括坚持环境生产力理论、坚持绿色发展观、坚持城乡绿色一体化的协调发展理论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此外,需要从战略高度、社会各界的协同参与、强化生态安全底线以及不断扩大中国绿色品牌的影响力等方面努力,让生态环境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为不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汪旭晖 《经济前沿》2007,(2):107-112
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对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已逐渐成为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先导型行业.本文从我国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零售企业规模格局;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态势;零售企业市场区域竞争格局;零售业态竞争格局5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零售行业发展态势,提出要促进我国零售行业的健康发展,应该进一步促进零售企业规模的提升,促进中外资零售企业的公平竞争,促进零售企业区域分布及网点布局合理化,并且促进零售业态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对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已逐渐成为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先导型行业.本文从我国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零售企业规模格局;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态势;零售企业市场区域竞争格局;零售业态竞争格局5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零售行业发展态势,提出要促进我国零售行业的健康发展,应该进一步促进零售企业规模的提升,促进中外资零售企业的公平竞争,促进零售企业区域分布及网点布局合理化,并且促进零售业态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8.
晚近,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国际法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分析国际法的新变化,把握国际法发展的新趋势,探讨国际法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新挑战。明确中国参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根据国际上区域经济学新近发展趋势和中国特殊国情 ,从理论创新角度提出中国区域经济学应该加强的 5个领域研究 :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产业集群研究 ;全球化与区域发展 ;城市化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资本循环理论,从理论、历史、实践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回答了"什么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从何而来、新发展格局价值何在"等热点问题.研究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战略决策,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安全发展等理论全方位对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规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指引下,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区域经济增长格局进一步优化,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产业集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因此,我们要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沿海地区拓展合作领域,与中原经济区、太原城市圈等合作发展,积极融入和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安定,更要进一步加大反腐败的力度。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既要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又要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3.
苏南经济发展格局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苏南农村以其成功的路子和辉煌的业绩,产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影响。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苏南经济发展格局的功过是非,前途命运,已成为理论和实践界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苏南经济发展格局到底能不能继续走向前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褒贬不一,莫衷一是。作为苏南“三为主”基本经验的最早概括者之一,又作为新时期苏南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我认为看待苏南经济发展格局的发展和前途,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点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其发展过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审视其本质属性,使我们的眼光更贴近苏南经济发展的脉搏,进而认清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未来。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后我国地区经济格局发生重要变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所缩小,空间结构向均衡化和多极化演变、区域合作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以及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瞄准性增强等。但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中仍存在地区间公共服务差距扩大、地区分工格局不合理、地区盲目竞争现象突出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受到体制机制掣肘等问题。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区域发展的上述态势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为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完善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20年以来,党中央提出和制定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思想,引起学术界广泛讨论.我们认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在"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纲领性重要地位.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思想的理论内涵.这里,仅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经进入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我们国家也已经明确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今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中国企业正面临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转型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标准差椭圆和标准距离方法,定量识别并以空间可视化的方式精细地刻画2003—2011年国内外复杂背景下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1年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分布呈现向西移动,且空间扩张的趋势;国内市场的聚集经济作用在增强;长三角地区以及山东省北部主要城市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影响作用减弱,京津地区、珠三角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全国经济空间格局变化时序波动相吻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国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2023,(4):26-27
<正>数实融合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双向融合,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基础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数实融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必将增强我国经济的发展韧性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用统计分析与ESDA方法,选取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为测度指标,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92年以来江苏省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趋于缩小,区域内服务业发展水平时间差异较大;从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来看,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即在空间上集聚分布,且集聚趋势有所增强。此外,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苏南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苏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沿江地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沿海地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指引下,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区域经济增长格局进一步优化,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产业集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因此,我们要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沿海地区拓展合作领域,与中原经济区、太原城市圈等合作发展,积极融入和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